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烟台大学2014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此,我代表烟台大学全体教职员工,向以优异成绩考入我校的来自全国各地的6800多名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在全国第三十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向曾经辛勤培育你们和即将教授你们的全体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问候!
2014,注定是烟台大学与“三十”这个数字结下不解之缘的年份。今年是烟台大学建校三十周年,今天的开学典礼也是自1985年10月20日举行第一次开学典礼以来,学校举行的第三十次新生开学典礼,而你们则是步入烟台大学教育殿堂的第三十届大学生。三十年,在一个人的人生中意味着坚强而成熟的而立之年,而对于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的烟台大学而言,也意味着将以更加自信和成熟的姿态站在新的起点上去仰望星空,勇立潮头。初来烟台大学这几天,同学们可能已经被西依青山、东临碧海的独特环境所吸引,也会因绿树依依、湖水潋滟的校园风景而陶醉。但同学们可能想象不到,我们脚下的这方校园,三十年前还是一片寂静的荒滩;而三十年后的今天,这所拥有28000多名学生的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已巍然屹立于黄海之滨,并日益成为众多优秀学子争相报考的知名高校。抚今追昔,不能不让人感慨万千。所以,借今天开学典礼这个场合,我想给同学们讲述一下三十年烟台大学及烟大学子成长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加深对这所大学的了解并受到启发。
回首烟台大学的创建历程,其血脉中有两样东西是最为独特的:一个是烟威人民的集资创办,另一个是北大、清华的联合援建。在改革开放之初,烟威地区人民渴望“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实现广大学子在家门口上大学的梦想。从1984年1月7日开始,烟台市、山东省开始申请创办烟台大学,同年5月5日教育部批准筹建。当创办大学的梦想真正付诸行动时,烟威地区人民热情高涨,慷慨解囊,集资8000万用于创办烟台大学。今天在座的烟威地区的新生,你们的祖父辈都是为学校建设出过力的,可以说,他们都是烟台大学的原始股东。学校从1984年7月1日破土动工到1985年开始招生,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这样的建校速度,在中国高教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而谈到第二个特质——北大、清华的联合援建,不能不提到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万里同志。在烟台大学即将诞生的时刻,万里同志明确指示:“学校起点要高一些,发展快一些,不是游击队‘升级’,而是正规军‘下蛋’”。于是,教育部将援建高水平大学的重任交给了北大、清华两所名校。北大、清华的一大批专家教授,离开芳草茵茵的未名湖和清华园,来到杂草丛生的黄海滩,白手起家,支援建设。当时,学校领导、系主任大都由两校的教师担任,主干课程也由两校选派的教授讲授。北大、清华两校直接援建一所大学,这在中国高教发展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正是得益于烟威人民的集资建校和北大清华两校真诚无私的直接援助,烟台大学站在一个高起点上快速发展:从建校之初的建筑面积不足5万平方米,到现在的93万平方米;从占地面积不足900亩,到现在占地2200亩;从11个系、14个专业,到现在的20个学院、57个专业;从第一年招收484名学生,到现在每年招生近7000名学生;从只在山东省招生,到现在源生遍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从只招生本专科生,到现在可以招生硕士生、博士生;如此等等。三十年的发展,烟台大学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烟台大学三十年的发展,是全体烟大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守信、求实、好学、力行”校训的真实写照!
烟台大学的成长故事令人振奋,发生在这个校园里的学子们成长的故事同样精彩。建校三十年来,学校培养了近10万名毕业生,他们分布在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他们当中有世界冠军、专家教授、知名律师、高级法官和检察官、著名记者、外交官、企业家等,也有扎根基层,立足平凡岗位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众多校友。这里,我与大家分享三位烟大学子的成长故事: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滕瑶,是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1995级学生。滕瑶当年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是个典型的工科男。进入烟台大学,自由的学风、宽松的学习环境、大量的课外时间以及丰富的限选课、任选课,让这个从小就兴趣广泛的小伙子如沐春风。他喜欢天文地理,图书馆海量的杂志让他如饮甘醇;他喜欢阅读文学作品,图书馆丰富的藏书伴他深夜品读;他喜欢计算机技术,辅修了计算机课程;他对外语十分感兴趣,成了图书馆外文书库的常客。除了广泛学习外,他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担任系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并成为烟台大学校园广播台的首任台长,奠定了今天广播台的基础。可以说,滕瑶的课外生活很丰富、很充实,也很精彩。他的专业成绩并不突出,但他的知识却远比他人渊博。毕业之后,滕瑶进入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当时,海洋工程项目在国内还属于新兴行业,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大型设备也只能从国外购买。为了打破国外技术和设备垄断,公司决定组建科研团队进行攻关。然而,海洋工程是涉及交通运输、机械制造、计算机技术等多专业协同攻关的领域,具备这样全方位才能的人在全国也是凤毛麟角。因此,由谁来担任科技攻关的主帅让公司领导一筹莫展。同学们可能猜到了,毕业于烟台大学的滕瑶具备这样的才能!正是凭着他在大学期间广泛学习造就的专通结合的能力,让他在海洋工程设计领域脱颖而出;正是学生会、广播台的经历让他具备打造一支优秀团队的丰富经验。于是,滕瑶主动请缨,临危受命。他利用5年的时间,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组建了一支掌握核心技术的海洋工程设计团队,他们设计建造的“泰山”重型吊机,震惊了国际海洋工程界。他本人也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能源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项。现在,滕瑶已是公司副总经理、全国知名的海洋工程专家。滕瑶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大学期间不仅要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会博览群书、开阔眼界,成为复合型人才,做一个时刻准备的人。这样,当一个机会、一个支点、一个平台出现时,你就能展翅高飞、鹏程万里。
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朱晓磊,来自法学院2001级。朱晓磊出身农村,在应试教育的中学时代,估计和大部分同学差不多,除了学习,别的能力很少得到锻炼。进入大学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令他眼花缭乱,有心参加社团活动,也想竞聘学生会干部。但以前基本上从未接触过演讲、辩论之类活动的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竞选演讲时显得非常紧张,甚至语无伦次,屡屡挫败,这使得朱晓磊的自尊心很受打击。但,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知耻而后勇,他找到辅导员老师表达了自己的苦恼,老师给了他殷切的鼓励和悉心地指导,并一起制定了努力的计划。从那以后,朱晓磊就刻意锻炼自己的口才,学校里每当有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他都积极参加,还凭着自己的兴趣加入了学校的书画协会。从此朱晓磊像变了一个人,踏上了成长的快车道。作为书画协会的会长,他带领同学们到书法碑刻云集的地方参观、游学,登泰山、逛岱庙、访灵岩、摩文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法学和书法的学习和揣摩中,朱晓磊找到了自我,汲取着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营养,从一棵弱不禁风的树苗逐渐成长为有骨有节、能经风雨的大树。如今,毕业不到10年的朱晓磊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北京创办了庞标律师事务所演艺维权中心,现在已成为一名很有名气的“明星律师”,担任了林志颖、伊能静、林心如、任贤齐等数十位明星的独家维权代理律师,还不时客串一些电视剧和电影的角色,并创办了自己的文化传媒公司。朱晓磊从一名最初不敢在公开场合说话的学生成长为以辩论说理为主要工作方式的“明星”律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肯付出,弱项也可以锻造成为你的特长,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第三个故事的主人公叫张若冰,是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2007级学生。张若冰在小学和中学的成绩都非常一般,只有数学还学得不错,属于严重的偏科。在高三期间由于不堪压力,他甚至产生了放弃高考的打算。他考入烟台大学数学院之后,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使得他的学习如鱼得水。他畅游于数学的海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数学疑问。数学院很多教授的工作室里经常活跃着他的身影,老师们也乐意跟这个对数学执着、热情的小伙子交流。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若冰在大一的下学期就崭露头角,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这让老师们很是惊喜。在大二期间,有几门本科基础课的教师与他交流之后,发现张若冰已经没有上这门课的必要了,学院特许他免修了这几门基础课。为了让这棵数学苗子更好地成长,学院专门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培养方案,特许他跟着研究生上课,并及时推荐他参加国内的一些数学高层论坛。一时间,他成了轰动全院的人物。大三时,学院推荐他参加了由北京大学举办的全国优秀学生学习班。在这个包括众多名校硕士、博士在内的数学顶尖高手的学习班上,张若冰的数学才华得到了展示,他的表现十分抢眼,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可,也引起了我国数学界最有威望的专家、中科院院士张恭庆先生的注意。在毕业申请出国留学时,他获得了张恭庆先生的鼎力推荐,美国有6所大学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最终,张若冰选择了全美数学排名第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成为2011年中国内地唯一的普林斯顿全额奖学金获得者,他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烟台大学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张若冰的传奇故事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大学里,你的兴趣可以得到充分发挥,你的个性得到张扬;只要你有兴趣,只要你有追求,学校可以为你量身打造培养方案,“私人定制”发展空间。
这三个故事,只是众多烟大学子成长的缩影。他们由普通学生成长为优秀学子,经过大学的历练使人生发生了彻底的蜕变。作为2014级的你们,拥有比他们更好的天赋,今天的烟台大学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更有底气助你成长。烟台大学三十年的历史表明:她已经成为无数有志青年成就梦想的摇篮。在这里,不怕你有才,就怕你没梦想;不怕你有能,就怕你不为。只要你肯努力,学校完全有能力、有信心让你腾飞。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也一定会成为今天故事里的主人公。
同学们,今年10月18日,我们将共同迎来烟台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的庆祝盛典。在这个值得纪念与庆贺的金秋时节,你们作为近20年来最优秀的生源加入到烟台大学这个大家庭,这是烟台大学建校三十周年收到的最好贺礼!我想这绝非偶然,这是烟台大学扎实办学、创新育人的必然结果,也是烟台大学建校三十年良好办学声誉的集中体现。学校会珍视这份荣耀,不辜负社会各界和众多优秀学子的选择、信任和期望,吸纳北大、清华两校精髓,传承三十年优良传统,举全校之力办好学校,精心培育每一名烟大学子。
最后,我想跟同学们说,烟台大学三十年的历史并不厚重,值得铭刻和纪念的辉煌成就还不够多,这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烟大人去继续书写;烟台大学的声誉还不够显赫,这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以优异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杰出学子。让我们一起携手,共创烟台大学下一个辉煌的三十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