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人向来讲天人合一
人居山水林野
最好的状态就融入其中
而非改造它、破坏它
追溯往昔
先贤们总在不知不觉之中
以自己的魅力赢得了自然的青睐
甚至是佩服。
谁植的草木最亲近谁
那人隐居过的山水有那人的神采。
孔子登临泰山以观天下
于是泰山成了孔子的“象征”;
老子过终南山,著下了《道德经》
终南山便有了老子的深邃;
而谢灵运吟咏过的楠溪江
则濡染了谢灵运的灵性!
楠溪江蜿蜒于浙江温州北部的永嘉县境内
四周皆乃名山胜景
东临雁荡山,西接缙云仙都
北望皖南黄山,南向兔耳岭。
而就是永嘉的这条江
在一千五百多年前
流递出了中国最早的山水诗。
南北朝时期,时局动荡
政权更迭频仍。
而尚在不久前
谢灵运的祖父“冠军将军”——谢玄
指挥他的北府兵
于淝水之战中
大破十倍于己方的符秦
创造了中国乃至全世界历史上
又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而投鞭断流的前秦皇帝苻坚经此一役
再也无力南顾
不久便含恨死于自己国家的叛乱中。
东晋王朝则因此一战顺利扭转了颓势
国势再次呈现了向上的气运。
然而,短短的三十七年之后
曾经的东晋王朝便为刘宋所取代。
而谢灵运作为前朝公卿
虽仕于新朝,却未得器重。
永初三年
谢灵运遭排挤而离京
出任永嘉郡太守。
于是就在那一年的秋天
谢灵运乘坐的那一叶扁舟荡开了楠溪江的涟漪
似乎这条打盹的江
因谢灵运的到来而睁开了朦胧的睡眼。
此刻的谢灵运不会想到
他将与这里的山水结下最难解的因缘。
舟行云水,在两岸景物的渐渐后退中
长袍飘逸的谢灵运,伫立船首
以新奇的目光望着这条秀美而又陌生的江流
树枝形的水系,数不尽的支流,尽汇此江
江水清澈,逶迤曲折,江宽而水浅
滩有急流而不汹涌,潭水平静而不阻滞
眼前的一切给了谢灵运舒畅的韵律感。
山阔贤者胸,水乐君子心
谢灵运的思绪也和这江水一般
激荡起了万千涟漪。
楠溪江肥沃了大地,鸟语花香,五谷丰登
也陶冶了谢灵运,文思泉涌,下笔有神
诗人与江流的神交渐渐达到了融合默契的状态。
从此,楠溪江的动静影响着谢灵运的思绪
谢灵运的悲欢亦返照着楠溪江的起伏。
谢灵运是那个时代也是后来任何年代都公认的
极具品位、韵味、格调、性灵之人;
而这里的山水、一草一木
也无不有品性,有韵味,有格调、有灵性。
谢灵运失落了,这里的山水同样失魂落魄
谢灵运欢畅了,此地的风物亦令人舒畅愉悦。
如今,斯人已去
然而诗人的一脉风神则永远地留在了这里。
知道这段渊源的人
看到楠溪江的山水,便会看到谢灵运的音容。
泛舟江上吧,闭目凝神,放空杂念
仔细听,风中传来了谢灵运的吟哦:
“涧委水屡迷,林迥岩逾密。”
“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
“疏峰抗高馆,对岭临回溪。”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