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遵守着二八法则,多数的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相信很多人将“赚钱致富”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但是真正窥探到致富奥秘的人并不多,往往都需要有聪明的经济头脑,但是拥有经济头脑不仅仅只有富人,还有可能是骗子。
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骗局,骗局的存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高段位的骗局,让人难以识破,损失惨重。
这些高段位骗局的背后往往是高智商骗子,他们拥有令人艳羡的学历、收入、社会地位、名声,但是他们却走上了歧途,用谎言来欺骗了投资者。
今天我们通过两部由真实故事改编而成的金融骗局电影,来见识一下“骗子王者”,看看他们如何一骗万金。
你能想象得到的华尔街精英们的生活有多纸醉金迷吗?金钱、情色、权利、毒品……任何你想象不到的奢靡生活都在《华尔街之狼》中被诠释得淋漓尽致。
影片是根据90年代华尔街传奇证券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同名自传小说改编而来,贝尔福特曾创造了3分钟赚取1200万美金,31岁就坐拥亿万资产的传奇,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精英式人物”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金融骗子。
01 金钱至上
贝尔福特出生在纽约市的一个中产家庭,父母都是会计师。从小就展现了自己的商业天赋,10岁就懂得给邻居提供铲雪服务赚取20美元的酬劳,在16岁时通过在海滩上销售冷饮赚取大学学费。
高中毕业后进入了巴尔摩的牙医学院,贝尔福特受拜金主义影响,毅然从医学院中退学,在一家冷冻食品公司做起了销售员,凭着过人的口才和推销技巧,贝尔福特成为了公司的销售王牌。但是这样的成功并不能满足他追求利益的野心,他希望能赚到更多的钱,所以将目光投向了华尔街。
贝尔福特凭着自己的推销口才进入了当时老牌证券公司L.F. Rothschild,没有任何证券交易背景的他,只能从最底层的联络员开始做起,每天要拨打500个电话找寻潜在的股票客户。但是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导师马克·汉纳,教会了它华尔街要义—“金钱至上”:作为一个股票经纪人最重要的是让客户多买股票,将佣金袋袋为安。
正当他打算大展拳脚的时候,却碰上了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他所在的证券公司倒闭,成为富人跻身上层阶级的美梦破灭了。
但是他仍然把求职目光放在股票经纪人,转而投身长岛一家粉单仙股交易公司。
美国的粉单市场其实是场外OTC(柜台交易)市场,在这个市场上市的公司不用披露财报、暴涨暴跌、容易被经纪商操控股价,股价一般都低于1美元,所以被称为仙股,也被称为垃圾股。
一般懂得股市规则的人都不会购买这种垃圾股,但是这家公司专门向社会底层人员入手,管道工、电工、邮差等等都是他们的目标对象,就是抓住了他们渴望金钱的欲望。
那么又是什么促使贝尔福特留在了这样一个不入流的证券交易公司?因为50%的交易佣金。蓝筹股的佣金仅有1%,而仙股的交易佣金高达50%。
贝尔福特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粉单市场中如鱼得水,用一些专业的词汇和编造股票上涨的谎言,忽悠了一个又一个的无知投资者购买仙股,自己却无本生利从中赚取了一半的高额佣金。
“我把垃圾股卖给了垃圾人,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的钱在我口袋里更好,因为我更懂得花钱”
02 贪婪万岁
高额的佣金收入让贝尔福特意气风发,这时他遇上了邻居多尼·阿佐夫,这次相遇彻底改变了各自的人生轨迹。
他们集结了一帮三教九流的人员,在一个租用的汽修厂里成立他们的Stratton Oakmont股票交易公司,用同样的套路赚取仙股交易佣金。在日益膨胀的野心下,底层人员的钱已经不能满足贝尔福特,他把目标锁定了美国1%的精英阶层。
因为他认为:1%的精英阶层都是人,表面看都很理性,但是都有任性致命的弱点——贪婪。
他首先把自己的公司包装成一家在华尔街根基深厚、让人放心的公司,将每一个人都打造成为高级、专业的人士,从而来获取对方的信任。
其次给全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销售技巧培训,先引导他们购买蓝筹股,蓝筹股行情好,股票上涨促使客户对Stratton Oakmont深信不疑,继而向他们推销垃圾股,鼓吹未来向好的暴涨行情,不断让客户买入大量的仙股。
就这样Stratton Oakmont仅靠仙股销售赚取了大量的佣金,进行疯狂的扩张,搬进了纽约高档的写字楼,《福布斯》杂志社的采访邀约,大量的年轻人都以能在Stratton Oakmont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为荣,高喊“卖出去或死去”。
每日股市收市之后,公司里各种声色犬马、纸醉金迷,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是贪婪。
03 深陷泥沼
Stratton Oakmont迅速扩张的同时,充满了争议,被华尔街主流称作诱骗投资者购买高风险股票的野鸡证券公司,另外贝尔福特也不满足于推销股票业务,开展了证券承销商业务,将贪婪罪恶的双手伸向了粉单IPO市场。他们找到一家专门做女鞋的公司Steve Madden Ltd.,将它包装上市。
在前期工作中,先是把创始人史蒂夫塑造成在未来能和阿玛尼、香奈儿媲美的设计天才;然后给股票经纪人“打鸡血”,让股票经纪人要像“电话恐怖分子”一样疯狂地向投资者推荐这支股票。
在实施过程中,Stratton Oakmont的经纪销售向自己的目标客户推荐Steve Madden Ltd这支股票,告知称公司前景巨大,发行价位在4.5美元左右,打新股股价肯定会攀升,可以放心买入,在这个基础上Stratton Oakmont就获得了一大批散户的割韭菜基础。
Stratton Oakmont利用粉单市场股票容易被经纪商操控的特点,先以4美元左右的价格将股票卖给中间人,再通过开设的“老鼠仓”(亲属、操盘手等账户)低价买回,掌握了大量的股票筹码,受供求关系影响,股票被迅速拉升到高位,行情一片向好,经纪销售人员趁此机会不断让更多的散户在高位接盘买入,股价被拉升到22美元,这时Stratton Oakmont的“老鼠仓”在高位进行抛售100万股,名正言顺地割韭菜,3个小时将2200万美元收入囊中。
“所有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明了价格”。
Stratton Oakmont的这种敛财行为引起了美国证监部门的关注并进行调查。2004年,贝尔福特被判有罪,在加州监狱坐了22个月的牢。服刑期间认识了喜剧明星汤米▪钟,在他的说服下写出了自己的自传《华尔街之狼》。
出狱之后,贝尔福特大部分的财富都已经用于赔偿受害者,但他成为了一个销售导师,在世界各地进行“直线式”销售的宣讲教授,每小时收入高达3万美元。
贝尔福特貌似失去了所有,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失去。他凭借《华尔街之狼》获得了名利,甚至让人推崇,忘记了他曾经是“金融骗子”的身份,也忘记了他脚下踩着的受害者。
你能想象650亿美元是怎样的一个资产规模吗?650亿美元秒杀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这样巨大的数额,居然是一个名为麦道夫庞氏黑洞的诈骗金额。
《欺诈圣手》就是根据2008年美国史上最大数额庞氏骗局改编,但是电影中并没有对麦道夫如何实施庞氏诈骗进行描述,只是呈现了麦道夫庞氏骗局被揭露后众叛亲离的人生百态。小编通过翻阅一些报道和相关书籍,为你们呈现“麦道夫庞氏骗局”。
04 名声大噪,神坛人物
伯纳德▪麦道夫出生在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60年大学毕业之后,利用当救生员和安装花园喷水装置赚来的5000美元起家,创立了伯纳德▪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从事证券经纪业务,专门担任股票买卖的中间人。
20世纪80年代,麦道夫积极推动场外电子交易,开创现代证券市场,其公司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大的可独立从事证券交易的交易商。
1991年,麦道夫成为纳斯达克董事会主席。在他的带领下,纳斯达克成为了能与纽交所抗衡的证券交易所,创建了纳斯达克指数。
麦道夫叱咤华尔街几十年,投资的基金、股票行情甚好,他的客户包括社会名流、世界知名银行、顶尖投资机构等等,拥有很高的社会声誉和丰富的人脉资源。
“如果麦道夫是骗子,他将把全世界一半的人拖下水”,2018年12月,麦道夫庞氏骗局被揭发时,受害者名单中包括富通、纽约投资公司、瑞士银行、汇丰银行等众多金融机构、华尔街金融大鳄、社会名流,真正是骗倒了“掌握半个世界财富”的人。
05 野心膨胀,布局20年
骗局被揭发之后,麦道夫除了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之外,一直保持沉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一个已经获得巨大成功的人,要铤而走险进行庞氏诈骗?
《纽约时报》点评道:麦道夫在获得巨大成功后,不由自主地要捍卫自己的“神话地位”,自恋和控制欲也是不可排除的因素,另外麦道夫享受那种凌驾于受骗者和监管当局的乐趣,是一种典型的精神疾病。
其实归根结底,是麦道夫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不满自于规矩地赚钱,想获得更多的财富、更显赫的社会声望,为此他整整布局了将近20年。
1. 利用光环效应,打入精英团体。1990年左右,麦道夫成立了一家资产管理公司,旗下设立了私募基金产品。“麦道夫”的名字无疑是一个响亮的金字招牌,很多投资者慕名而来,但是麦道夫设置了投资目标人群,就是必须是富人俱乐部的成员。
富人俱乐部是一个犹太人团体,每年的会费高达25万美元,在这个俱乐部里的会员个个都非富即贵。麦道夫更是在美国富人度假胜地棕榈滩上购置房产,组了一个名为棕榈滩乡村俱乐部的团体,笼络了一大批上流人士。
但是就算成功踏入了俱乐部的大门,也并不代表能成功让麦道夫帮忙打理资产,麦道夫很懂得饥饿营销之道,都是老客户带领新客户入门,最低的投资额门槛,从100万美元不断上升,但还是止不住人们投资的热情,能作为麦道夫的投资客户成为了当时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2. 承诺合理的投资回报率。麦道夫的投资计划非常神秘,自称自己的投资是一种“可转换价差套利”(期权价差组合策略),向投资者承诺了每年8%至12%的投资回报率,这种在合理范围内的投资回报率打消了很多投资者的疑虑,比一些号称高收益的骗局更具有迷惑性。
即使在2008年次贷危机下,麦道夫都还对外声称自己的投资不受影响,依然稳赚,制造了自己投资策略非常成功的假象。
3. 利用漏洞,非公开审计。麦道夫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投资过程中,都没有进行真正的市场投资,利用美国证监局的披露漏洞,从未进行过审计,所有的投资收益报告和账户信息都是在“神秘的十七楼”进行制作,事发后发现“神秘的十七楼”仅是一个三人的会计审计团队,没有权威的第三方审计介入。
也不是没有人怀疑过的,但是投资者的账户上每个月都能收到真实的收益,只要有收益就没有必要深究下去,这也是麦道夫在实施诈骗十几年都无人识破的重要原因。但是实质上,投资者所获得的收益都是源源不断加入的投资资金,“拆东墙补西墙”。
06 众叛亲离,悲剧收场
麦道夫庞氏骗局看似天衣无缝,但是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资金链要充足,一旦资金链断裂,骗局就像气球一样,一戳就破。
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市场行情急速走低,大量投资者的投资变得更加谨慎,减少了对麦道夫的投资,更有投资者要求大额赎回资产,这无疑给麦道夫致命的一击,最终麦道夫隐藏了十几年的庞氏骗局被曝光。
麦道夫名下的资产全部被拍卖用作补偿受害者,其两个儿子一个上吊自杀,一个患有癌症,妻子终身在监管下生活,而他自己被判处了150年的监禁,监狱成为了他的棺材。
烽火结语
从1919年查尔斯▪庞兹发明庞氏骗局以来,世界各地的骗子不断地进行套用,手段不断地进行翻新,组建了一个有又一个的庞氏金字塔,演变成为了原始股骗局、传销骗局等等,总是会有人上当受骗,因为这都来自于对金钱的欲望,不管是底层人员还是精英上流,都会因为人性的贪婪而陷入骗局的漩涡。
为了钱,可以摒弃道德;为了钱,可以不折手段;为了钱,可以丑态毕露;为了钱,可以失去理性思考;每一个参与过骗局的人都曾为骗局金字塔添砖加瓦。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变过,永远是“金钱至上”,没有人关心你读了多少书,做了多少有意义的事情,只关心你的收入、名下是否有房子、车子的型号、衣服的品牌。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金钱的重要性,但是这不能成为某些人进行诈骗敛财的借口。获取财富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要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取,不能利用骗局的手段,不能因为高收益而冲昏了头脑,更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每个人都想致富,都想成为一个富人,去享受财富给自己带来的便利和地位,但是这一切都不能建立在欺骗他人和轻信他人的基础上。
人人都想通往财富自由,害怕贫穷,害怕赶不上投资的风口,在这个全民焦虑的大时代背景下,充满了慌张和焦虑的情绪,让很多骗局野蛮生长,这些负面情绪更是被骗子利用,收获了一大批的被骗者。
我们人人都无法逃脱,只能时刻提醒自己:金钱是个好东西,但是请理性判断,取之有道。
“与魔鬼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魔鬼。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尼采《善恶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