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甜有话说
尹建莉老师的书,算是目前我读过的家庭教育领域最好的书籍了。她曾是一线教师,女儿现已成年,从人生的阅历上来说,她分享的经验和教训横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行为后果已经过时间的检验,其好处和坏处都有大量的现实案例作支撑。当然,最主要的是从字里行间能读出,她不仅是个温和的家长,还是一个严谨的学者,这两点的高度统一,大大增加了她观点的说服力。
现下大热的育儿公众号我也追,但是那些公号的作者不过三十来岁,子女也不过五六岁,不管是学识,还是人生阅历,和尹建莉老师相比,还是差挺远的。
为了更好的消化书中的内容,我决定用关键词摘抄来完成本篇读书笔记。由于四本书有着统一的逻辑和价值观,内容上又是相互补充的,所以就把四本书放在一起总结。
作者简介
尹建莉,作家,教育学者,中国家庭教育标志性人物,当代家庭教有思想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曾在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及管理工作,现专门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及写作。
尹建莉的教育观整合了东西方优秀的思想,集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划时代的教育经典之作,一经出版即引起巨大轰动,震撼中国教育界,尤其促进了人们对阅读的认识,并以平均每年近百万册的销量长销不衰,目前纸质书已销售近800万册,网上阅读量过亿,成为现象级图书。
尹建莉的女儿圆圆是她教育思想的成果体现。圆圆从小酷爱阅读,博览群书品学兼优,跳级两次,16岁参加高考,语文几近满分,以总分超过清华大学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被内地和香港两所名校同时录取,本科毕业后进入美国常春藤校攻读硕士学位,现就职于某知名外企。
前言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教育能够完美到照亮每一个孩子的独有世界。孩子的成长,取决于家长、监护者、教师所营造的教育小环境。其生态状况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
一个儿童所面临的世界的惊险是不逊于成年人的。童年记忆,尤其是阴暗的记忆对一个儿童几乎是烫伤性的烙印,它开启了孩子天目的同时也给他幽闭,常使他们看见别人看不见的一个隐性世界……一个儿童心里最痛的地方是不会轻易示人的,但它留下的印记像毒素一样缓缓地释放在未来的岁月里。可见,母亲的工作室决定性的。
把孩子当做一个真正的人来尊重,这是一种最根本的文明观念,越是因其小,越不易做到。
学乐器
大多数5岁前的儿童,尚未形成自我意识,要他们静下来学乐器,对家长、教师及孩子本身都是一种折磨。
如果家里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熏陶环境,尤其在不打算把孩子培养成职业钢琴家,只是想培养一种才艺的情况下,更没有必要太早,在小学一二年纪,即最早六七岁开始比较适宜。
没有最晚,任何时候都是适宜的年龄,只要想学,什么时间开始都可以,好多人是退休才开始学弹钢琴的。如果在这件事上没有功利,只为了美好的享受,就不存在学习的截止年龄。
早教中心
现在的早教中心基本上都是商业机构,很多机构根本不懂教育,也不懂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特点,仅凭一知半解的相关知识,就来大模大样地训练孩子,甚至「诊断」孩子,给孩子「治疗」。其实他们最在行的是营销,而营销必须有「卖点」,即激活你的需求——所以必须先给你制造问题。这个把戏非常具有欺骗性,把人吓住了,人们自然就愿意掏钱了。
坑害儿童的骗局永远不会消失,可能会越来越多,只要自己有主心骨就不会上当。母爱是保佑孩子的护身符,自然也是识别假早教的「验钞机」。凡事先从当妈妈的内心感觉一下,感觉不对的事就要打个问号。世事莫测,只有妈妈最知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
亲子班
孩子还不到2岁,就需要每天像大人一样,按时按点去玩,因为玩在亲子班里是课程,所以孩子要配合。那里的玩,不是老师陪孩子玩,而是孩子陪老师玩。
2岁前的儿童都极柔顺,还不会反抗,只会服从,经过几个月的「驯化」,孩子就「懂事了」。
吃的东西现在讲究「绿色食品」,教育也应讲究「绿色生态」。不要把太多的「教育添加剂」倾倒在孩子身上,孩子需要自然养育。玩耍不用到亲子班,就像吃饭、睡觉不需要上培训班一样。
月嫂
哺乳是新妈妈面临的一个新任务,很多人的初期哺乳工作进行得并不顺利,需要催乳或消肿胀,这方面有经验的月嫂确实可以帮助新妈妈顺利实现母乳。但现在也有不少月嫂在母乳喂养上对新妈妈形成障碍,比如有的人会极力推荐婴儿奶粉,从婴儿营养和产妇恢复体形等方面来劝说新妈妈减少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还有些月嫂特别喜欢用一些「规则」来规范新妈妈们,比如眼看着孩子长时间大哭,却不允许妈妈去抱孩子,也不允许妈妈及时给孩子喂奶。
面对一个柔嫩的小婴儿,新妈妈都会感到惶惑,如何不被别人忽悠,关键是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母爱的直觉去感觉事情自然不自然,不自然的一定是有问题的。
任何劳动群体都值得尊重,前提是其工作是有价值的,且工作内容和自己的专业知识、文化程度相匹配。如果玩弄概念,折腾人,尤其折腾弱小者,就不能不受到批评。
企图用人力来生硬地打破婴幼儿固有的生态平衡的做法一直有,现在越来越多。制造一个概念,就可以开拓一片市场。当代父母,除了学习新知识,还必须捍卫自己的天性,努力返璞归真。
敏感期
各种各样的敏感期提法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待孩子没有必要划分时段。
一棵麦苗从它成长伊始到颗粒饱满,各个时期都不同,哪一天不是敏感期?同理,一个人从他出生到他死亡,年年月月都不同,哪一天或哪个阶段不是敏感期?
一粒种子有它内在的秩序,不去界定它,也不扰乱它,尊重它的每一天、每个时段,该施肥施肥,该浇水浇水,然后静静地欣赏它,静待其开花结果,这就够了。对待孩子也这样,这就够了,有必要划分时段,然后在那个时段里杯弓蛇影吗?
当下是互联信息时代,也是概念大爆炸时代,太多的新名词新概念出现在我们周围。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新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对各种伪概念和虚假知识有所警惕。尤其在孩子教育方面,不要赶时髦,不要搬运一些自己并不懂的东西来扰乱生活。
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教育法」,与「哭声免疫法」如出一辙,都是对孩子的诉求不及时回应,是家长利用强势地位欺负孩子的一种做法,是家长不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表现。
当下信息传播技术发展过快,而人类的意识发育却无法与之匹配。太多的人把跟风当时髦,哄抬伪劣概念,尤其在育儿问题上,因为孩子太弱小,无法主动诉求,伪概念更是满天飞,它们像育儿公理一样流行起来,不知伤害了多少儿童。
一个人事业有成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方向正确,二是努力坚持。这两者缺一不可。米歇尔的棉花糖实验无非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作出明智的选择并努力坚持的优秀品质越早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越好。
识别教育伪理论有一个很简单的标准,看它的理念是基于「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这是教育理论的立论基础,也是执行者的内在信仰。相信人的天性是向善向上向美的,这几乎是所有经典教育理论共同的信念,所以「爱与自由」是古今中外所有教育大家共同践行的基本原则。
当父母真正尊重孩子,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是平和而满足的,就会有丰盈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孩子反而对物质没有特别强烈的需要和渴求,当他在实验中面对一盘美食时,往往有良好的控制力,不那么迫不及待,而会选择耐心坚持。
而那些在管制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由于没有发展出选择的力量,愿望很少得到满足,内心充满了匮乏感,突然得到一份少见的美食时,根本无法忍受诱惑,迫不及待地想享受它。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的生活始终是温暖的、流畅的、简单的,给孩子以丰足感和幸福感;而不是故意使绊子,让孩子觉得父母冷酷,每件事都和自己耍心眼,都要给自己添点堵。
刚学走路的孩子,需要一个平坦的、没有磕绊的地面和空间,到他成熟了,自然会跨越各种沟沟坎坎。儿童的心理发育和他的肉体发育是一样的,在最初阶段,也就是这个小生命开始心理发育时,需要一个心理无障碍的良好环境,而不是各种规矩的压制和训练。
当孩子的天性得到正常发育时,他才能成长得阳光健康,才会顺利发展出自我控制力,才能在生活的各种选项中进行正确选择。一切反自然、反天性的行为都是对儿童的伤害,都不可能通向生命之美。
竞争
一流高手眼睛里面没有对手,所以我经常说我没有对手,原因是我心中没有对手。心中有敌,天下皆为你敌人;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马云
习惯
一切培养习惯的行为都要首先顺应儿童的天性,让他在愉悦感中去慢慢形成。习惯既是一种表达人与人之间差异的相对的行为,又有其普世适用的绝对的价值标准。真正的好习惯,或者说最大的好习惯,是孩子有能力也有兴趣安排自己的一切事务。
培养习惯的原则应该是「顺应自然,适当推动」这八个字。
冲突
家长们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忍让,归因为独生子女问题,或是「溺爱」问题。其实根本原因是家长们对孩子的矛盾介入太多了。
没必要的介入,或不得当的介入,一方面会把孩子间的矛盾刺激放大,另一方面也没给孩子留出学习解决人际关系问题的机会,第三个坏处是容易让孩子遇点小冲突就觉得是个大事,反而变得斤斤计较,心胸狭隘。
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互相发生点小矛盾小摩擦很正常,家长不必把这看成是问题,不必马上出面干涉,更不必因此而生气。
不严重的情况下,假装没看见,把矛盾留给孩子们自己解决;较严重时,简单地拉开即可,不必计较自己的孩子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道理可以简单讲一下,不讲也行,关键要保持友好轻松的态度。
这看似有些不作为,却正是培养儿童健康人际关系的最基本、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被称为为「三不原则」:不生气,不介入,不怕吃亏。
「三不原则」的核心内涵是两点:第一给孩子做出好榜样,第二营造豁达和善意的环境。两者要的都是家长自身的修养。
严厉教育
所谓「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实际上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控制
一些学历较高或事业很成功的家长,作为社会人,十分优秀,作为家长,太强权了。在家庭生活中如果不有意识地约束自己的能量,就有可能对身边的人形成超强的控制力。世间万事,过犹不及,虽然这种控制力主观愿望是好的,可在客观上却形成对他人自由意志的剥夺。
规矩
无论从潜能的挖掘还是幸福感的扩容,童年的首要任务不是「学规矩」,而是发展自由意志,这要求家庭生活必须减少约束。
一个孩子,如果他最初接触的世界不能让他轻松自在,而是小心谨慎,就是被抛入一场能量消耗战中。天性要他扩展自我,探究世界,环境又处处约束和限制,让他小心谨慎。他既本能地想听从内心的召唤,又要被动地迎合别人的要求,这令幼小的孩子疲于招架,不知所措,成长正能量被无端消耗,心理秩序被扰乱,严重的甚至会无法完成自我成长。
幼儿园教师
在幼儿园的一切设施和条件中,没有比教师更重要的条件。幼儿园真正对孩子产生优质影响力的,是融洽的师生关系。幼儿园教师最核心的能力,不是她的学识、才艺等可见、可量化的东西,而是她爱的能力,即她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对孩子们的尊重。
教师是决定学生喜欢不喜欢学校的最重要因素,幼儿园更如此。老师千万不要以为幼儿园的孩子还小,不懂事,随便想批评就批评,其实孩子越小越脸皮薄,所以幼儿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呵护好面子。
并不是说老师不能指出孩子的错误,而是要讲究一下教育艺术,处理方式既不能损害孩子的面子,又能达到让孩子改正缺点的目的,这才叫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