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以前
深圳之行学习之旅短暂告一段落,近日与团体沙盘督导相关的部分,甚至是在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像电影片段般,不断在我脑海和心田里轮番演出。在我从酒店到地铁站到动车站到坐车离开以后,一直在继续,一直在继续。这扇门是我打开的,我允许的,但是发生的这一切又在告诉我什么那?
#一我该如何袒露自己?
昨晚月光很美,遇到的人很美,一切都很美。她是70后,我是90后,我们在下课后心有灵犀地相约去咖啡店喝啤酒,交流内容在咨询方法,内在需求,个人探索,督导案例和家庭经验,女性认同和定位,男性特征和发展之间来回自由且自如地穿梭,在咖啡店老板自信的调酒里,牛角包里,茶里,花生里波浪式流淌。我们的交流内容该不会也有了酒味、面包味、茶味和花生味儿吧。就这样啦,这可太好了,那瞬间我们与周围融为一体了,我们同个气味儿,而唯有我们的讨论内容才可以把我们区分。
老板走过来对我心灵朋友说:“你已经有点微醺了”,她也对我说:“是的,我感觉脸有点红了”。
老板微笑看着我说:“你还没有吧”。
老板随即又补充道:“你已经在说真心话了,她还没开始。”她边说边看着我朋友。
这里的你是我朋友,她是我。
老板转身而去,只留下潇洒背影,一点儿也不像50多岁的样子。怎么了?现在的阿姨都这么酷了吗?我是还没阿姨酷吗?瞬间的自我思考从四面八方扑面而来。是呀,只有酷酷的人才能真诚率真,自如坦然。那我酷吗?我自然地倾听那些珍贵的故事,真诚地表达属于我的想法感受。难道不酷吗?我像个没有秘密的赤裸裸的人彻彻底底地表达我的联想,我心甘情愿的把自己奉献成她,奉献给对话,奉献给那时那刻的全世界,如果真诚有灵魂那就是它了。同时我又像个充满秘密的玻璃球,允许一切发生,我都可以温柔地拥抱贴合,但是想要开肠剖肚地分享五脏六腑除非玻璃球打碎。如果这样,会是酷吗?
这个问题有答案吗?会在哪里揭晓?
回到我的住所,我用笔把所有有感受的部分一一记录下来。这样好了,电影又重播了。让我一时之间分不清她是比我更年轻还是我比她更年长,就像我们的出场方式一样去咖啡店喝啤酒,很难不特别很难不突出很难不精彩。或许在某个部分我们重合了?但到底是哪部分?分不清啊。分不清就不区分吧,就让它混沌吧,酝酿吧,搅拌吧。有些事情是发生了,它是发生在当下,但当你以为它很快过去的时候,它却也早早跑进了未来,定居在未来。跟着你,黏着你,贴着你,直到它成为你自身真正的一分子。或许是一个细胞,或许是手掌心的痣,又或许是未来某件事情的指导原则,又或许是你幡然悔悟的锤子。谁又知道那?我们像一个容器,接受一切,拒绝许多,过滤部分。就应该这样不是吗?不接受不拒绝不过滤怎么才能保持内外平衡,怎么才能与世界通行,怎么才能成为自己。果然,不变的永恒就是变化,这应该算是宇宙第一定律吧。
#二我该如何承受回应?
在昨天上午团体督导的课间休息时,当督导师向过道走来时,当我正准备起身出发去厕所的时候。我向督导师表达对她的感受:“看到你像水一样温柔,还是有温度的水,给我感觉好温暖”当我话音落时,看到她的微笑,以及听到她说的话是:“那咱们就多见面吧”。此时我已走出门口并说到“好呀”。当我上完厕所出来时,我问自己:该有多狭路相逢和匆匆告别,让这场正常对话无法拥有一个完整的时间和场景。我非要在上厕所的时候表达这种不简单的感受?我当时到底有多尿急?这是碰到老师的唯一机会吗?怎么有种爱恋懵懂时,偷偷递给异性的情书,来不及等不了她的回应就快快跑开了那。这个过程淋漓尽致地包含着热情冲动,勇敢行动,仓惶逃离的成分。根本没有成年人话题结束时热热闹闹的意犹未尽,也不是理智清醒的悄然退场。为什么这场“打招呼事件”会以这样的形式发生?难道我潜意识就知道这场亲近相遇注定短暂,所以那才是最佳时刻?我被它指引着做一系列显性行为?那我在怕什么?怕权威?怕回应?
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想说的表达出来,不照顾对方的感受,每当这样想时我感受到了我的自恋和自私。自恋地期待自己的话语对别人有波澜,自私地不管不顾对方的情绪感受。尽管 或许我在回避什么?我不是故意这样做的,但这丝毫也不能减轻我的罪恶感和无能感。
随着车子不缓不慢地前进,我快到终点站了。遥看天空的星星和人间的灯火一点点亮起,这正是看电影的好时候呀。
#三我该如何表达沟通
如果要沟通,你说的话要已接受者为准,她的反应她的回答,而不是自我感觉为准。希望你的天赋不会阻止你了解真实的自我。
.......此处还有一系列事件和自我思考,但是我累了,写不动了,改天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