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经常听到“多读书,读好书”的倡议,但是,通过对身边人的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人仍然在自己既定的轨道上运转,并没有因为这个提法而有所改变。有一部分人变了,但是是对孩子的要求变了,要求孩子在学好应试内容的基础上“多读书、读好书”。关于这一点,在书城里会看得很清楚。在书城,很多来陪孩子看书的家长,自己在看手机,而书城里销售最好的也是教辅类图书和青少年儿童读物。也有一些成人来看书、买书的,但是他们关注的基本上是流行的读物,比如,当前热播的电视剧的原著(比如《人民的名义》《我的前半生》等),还有健康养生类的,网络上热议的作家的作品类的,等等。而一些哲学、社会科学和经典类的书籍,则很少有人问津。
而我个人,也曾经是绝大多数人中的一员,上学的时候,一门心思好好学习功课,对于课外读物,虽也有阅读欲望,但是一方面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存书不多;另一方面因为在大家眼里那是闲书,所以看课外读物是被家长限制的。因此在我最该“多读书、读好书”的年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应试教育学习了。那些课程虽也有用,但是于人的心灵滋养是不够的,所以在走向社会之后,心里其实并不清楚自己想要怎样的人生,只是随着社会流行的价值评判体系来定位自己的努力方向。为此,自己虽然已离开校门多年仍然在为考各种证——更高的学历证、从业资格证、职称证等等——而辛苦学习那些必须的课程,仍然没有时间看一些让自己心灵轻松和愉悦的书籍。自己也始终生活在焦虑苦闷当中,因为我总是感觉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比如,公司效益不好不知何时倒闭,孩子渐渐长大,现有工资水平难以承受教育资金需求,还有身边人都陆陆续续买新房了,而自己还住在八十年代的老房子里,等等。直到四年前,我接触到了著名作家雪漠的书,才觉得生活向我敞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这几年随着雪漠作品的陆续出版,二三十本书读下来,自己才真正明白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
因为读好书,我渐渐明白了,人活着其实并不需要多少物资,不过是“日求三餐饱腹、夜求一床安歇、年求几件衣蔽体保暖”而已。所以要再大的房子、再多的钱,于自己是没有多少用处的,百年之后什么也带不走。留给子孙也不见得就是好事,就像林则徐说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金银不能传家,而好的品德和书香却可以传家。所以我收回了忙忙乱乱外求的心,工作之余,捧读一本好书,让心灵得到滋养,进而回归平淡宁静。
也是因为读好书,我才重新思考活着的理由。史铁生的《命若琴弦》中,老瞎子一生都在为弹断一千根琴弦而辛勤奔忙着,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享受着快乐,也给别人带去了快乐。而当他终于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从琴槽中取出师傅留下的复明秘方,迫不及待地下山奔向药店,渴望吃了药马上就能看到这个世界,结果却被告知“那张秘方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他的世界轰然倒塌了,他没有了希望,没有了目标。老瞎子生无可恋,一天天迅速地衰老,直到花光了身上的钱,直到想起了还在等他回去的徒弟,才又强打起精神回到野羊坳去找徒弟。而此时徒弟因为心爱的女孩子嫁人了而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念,正在雪地里等死。当年老瞎子的师傅临死前告诉他,自己因为记错了师傅说的话,只弹断了八百根琴弦,所以没能在死前看到光明,实际上是一千根,要弹断一千根才行。老瞎子那时还是个孩子,所以为了弹断一千根琴弦,为了见到光明,他不辞辛苦,翻山越岭,起早贪黑,在奔忙中度过了几十年,因为心里有盼头,所以不觉得苦和累,反而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现在希望没有了,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了,但是徒弟还年轻,要活下去,就需要一个活下去的理由。想着师傅临死前说的“记住,人的命就像这根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他明白了师傅的话,也想好了该怎么跟徒弟说。当徒弟问他眼睛是否好了时,他说“我记错了,是一千二,要弹断一千二百根。”于是,在莽莽苍苍的群山中又出现了一老一少,一前一后匆忙赶路的两个瞎子的身影。
这个故事,让人深思。瞎子需要活着的理由,难道我们不需要吗?都说人身难得,我们有幸生而为人,难道就这样浑浑噩噩地走向坟墓吗?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长大了要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贡献力量,这个目标太大了,太笼统了,小小的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为四化建设做贡献,但是知道长大了要做贡献现在就要好好学习。渐渐长大了,心里模模糊糊觉得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这个价值到底是什么,仍然是不清晰的。再后来,那个目标就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一份工作,努力做好工作、过好日子、养家糊口,成了活着的目的。大家都这么过,我也这么过,这跟贡献、跟价值似乎都不搭边了,日子久了,人也就麻木了。现在,因为读了好书,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我继续原来的轨迹走下去,我的一生就会像苍蝇飞过虚空一样,留不下任何痕迹。这样的活一世,于自己、于他人都没有任何意义,徒耗地球资源,却对他人对世界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到底要怎样活才算有意义呢?作家雪漠说,这个世界有你比没你好,就说明你没有白活。所以我常常自问,自己的存在是否会对身边人有一些益处?有了这个思维,自己的胸怀会渐渐博大起来,因为从此以后,在与人相处中,我会更多地考虑别人的感受,而不是执著于自己的得失。就是在这样一遍遍的叩问中,在不断地读书学习中,自己一天天进步、成长、升华。虽然自己现在还没有大力,但是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给身边人一份好心情,同时,随缘地将自己学习得来的明白传递给需要的人。我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最终会达到怎样的高度,但只要一天比一天明白一点、完善一点,向世界贡献一个越来越好的自己就够了。
通过读好书,我知道了,成功并不一定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有房、有车、有钱、有地位、有名誉,没有钱、没有名,有一个干净的灵魂,有一颗高尚的、明白的、自主的心,才是最大的成功。因为物质、名誉都是无常的,股票忽高忽低、房子、车子不断推陈出新,名誉地位更是过眼烟云,就算这些不变,等肉体消失时,于当事人来说,一切都没有意义了,只有明白自主的心才是不离不弃的。
通过读好书,懂得了放下、不执著,懂得了“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当生活中遭遇逆缘时,我能够快速地从悲伤、不平、愤怒中走出来,因为我知道一切都会过去,执著在痛苦中,只能让痛苦放大,于自身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放下了,反而伤害没有那么深了。同样的,当遇到顺缘时,也无需欣喜若狂,因为一切都是因缘聚合之物,当因缘离散时,得到的也会失去。所以,得也好,失也好,都不用执著,只要专注做好当下的事就够了。过去的不用执著,因为执著也改变不了什么,未来的也不用去考虑,因为,未来无法把握,能把握的只有当下,只有做好当下,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否则思前想后,错过了当下,定然无法有一个好的未来。过去是现在的因,现在是过去的果;现在是未来的因,未来有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现在种什么因。所以,认真做好眼前的事,做完了就放下,不要在乎结果。这就是以出事之心做入世之事。
通过读好书,我知道了,什么书才算好书。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肯定是好书,否则,不可能历经千百年的大浪淘沙仍然存在。人的行为和文字都高不过他的心,只有大师级的人,才能写出高境界的作品,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滋养人的心灵,所以才被一代代传了下来,成为经典。读经典,就是和大师对话交流,刚开始,可能还读不懂,那是因为自己境界不够,就像一个小学生无法理解一个大学的课程一样。但是没关系,只要不断地读,慢慢就懂了。就像一个小学生只要不放弃,一直学习,终有一天他也成为大学生的。但如果因为读不懂就放下了,只读那些能读懂的书,那就会永远都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作家雪漠对此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读书要给自己设置难度,就像跳高,如果你只在门槛上练习跳高,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跳得更高,所以先读那些对自己来说有一定难度的书,才能进步,先登山顶,再窥万象。就像一个人如果为了享受别人的仰视,总是和不如自己的人待在一起,那他就永远都不会进步,因为他无法从对方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而对方却会因为和他的相处而从他身上学到东西而进步。所以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伟大的人在交流,自己会很快成长进步,并且使自己的境界也越来越接近大师。
除了经典,现代的书中也有好书,但需要用心辨别,除了必学的教科书和专业书籍外,那些读来让人越来越宽容、越来越博大、越来越善良的书就是好书;反之,让人越来越贪婪、欲望越来越多,嗔恨心越来越重的书就是坏书。还有那些讴歌“英雄”、崇尚暴力的书,更是毒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讴歌的“英雄”,大多数都是杀人魔王,虽然有着爱国的名义,比如成吉思汗、曾国藩、希特勒等,但是不管有着怎样的名义,杀人者都是不值得讴歌的。因为,被杀者和杀人者一样,都是生命,他们也有父母子女,他们也会因失去亲人而痛苦,对一方来说是英雄,而对另一方来说,却是凶手,是敌人。所以,只是角度不同。杀人者最终会随着死亡而停止对他人的伤害,但是那些讴歌屠杀的文字却流传下来,让一些没有分辨力的人去崇拜所谓的英雄,很可能依此为榜样,最终成长为新的杀人魔王。这样,社会就不会和谐。
多读书,目的是让好书的能量不断地熏染你,让你一天天向往比自己伟大的存在,并一天天向着那个伟大的存在靠近,直到自己也变成伟大的存在。这个过程就像用酱油腌萝卜,腌久了就厌透了,酱油就渗入到萝卜的每一个细胞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用,如果读到了道理,而不用书中的道理改变自己的心和行为,那么书是书,你是你,读再多都没有用。但是,改变人心是最难的,所以要多读书,要不断地熏染,最后把读书变成生活方式,让自己成为文化的载体,把书中营养变成自己的本能,像呼吸一样自然而然地应用到生活工作行为中,读书才会对生命真正有意义。
读好书可以让人在浮躁的社会中找到一块宁静的灵魂栖息地,可以让人不被纷繁的外现裹挟而随波逐流,让自己有一颗不为外物所动的自主的心灵。如今,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我的生命程序之一,自己因之找到了快乐、找到了人生方向。现在,我身边有一群和我一样因读好书而身心受益的人,我们一起组织读书会,一起传播善美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在走出校门之后依然与好书为伴,成长自己的同时,也给孩子和家人营造一个良好的书香氛围,使自己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