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人生,没有回头是岸
作者:空花
(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侵权必究)
这部电影06年上映,不知为何在17年冬天突然火了起来,且评价甚好,但我出于对具有年代感电影的某种偏见和对该电影海报的一种不适感(真的,海报让我觉得十分不舒服,外貌协会病根深重啊),一直没有观看这部电影。
最近几日,之所以对这部电影提起兴趣,是因为某个人在我的另一篇文章《马戏团事件|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中评论了“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这句话,出于好奇,我便去看了,看完的感觉便是:幸好自己没有错过这部佳作!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与其说讲的是松子的人生,倒不如说是讲松子的情史。只是因为她一生中都在追求爱,一生徒劳,所以才将她的人生和她的情史划上等号吧。
该电影中有句话时常被松子挂在嘴边:“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可是她却一次次活了下去,后来她给出解释:“可是我的身体还想活着。”
起初我的理解是人与生俱来的求生欲,后来我想,这两句话并不冲突,松子的人生也许很早很早就结束了,她从很早很早就变成了一个行尸走肉的人。
《雪国》里有这样一句话:“他自己有一种空虚感,总把她的爱情看作是一种美的徒劳。”
作家、作家的朋友、让松子卖身的小混混、理发师、松子的学生,他们都只把她当作一个女人,把她的爱与付出看作一种美的徒劳,而她却在每一段爱情中,都把他们当作全部。
她说,“总好过一个人。”
陪伴,对于松子真的太重要了。
看到许多影评里都在抨击松子的人生观,我固然不会对她这一路的选择作出认同,但是也不会觉得她的人生观要遭到完全否定,对于“松子们”,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可以说是最凄惨的一种活法。
在我看过的书和电影中,觉得有两个人物和松子极为相似:《雪国》中的驹子和《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驹子和松子一样,都付出着“充满诚挚的爱”,但都被“充满诚挚的爱的行动所鞭挞”。但是驹子能看得开,她的生活中有歌舞,有酒,有客人,有亲人,有未婚夫,爱情是她生命中最珍贵的部分,却不是全部。而松子,尽管她为别人付出了那么多,但细细想来,她的人生不过始终如最后那样,孤苦伶仃一个人罢了。
之所以说简和松子一样,是因为她俩在性格方面有极为相似的一点:“她们都太容易对人产生好感,从来看不到别人的短处,在她们眼里,天下人都是好人,都很可爱。”(改自《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对简的评价。)
但是简满腹才华,虽然出身在一个令人羞耻的家庭,但而她自身的优秀让她天真的性格显得温和,她的才华和教养也不允许她那般放荡不自爱,最终得宾利这一如意郎君。
松子除了自身的堕落,她将人生过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的另一原因,还来自于她遇人不淑。
如果,如果她能遇到一个爱她如生命的人,用真爱去愈合她童年受过的伤,用真心去包容她的脆弱、敏感和天真,也许她这一生,会是被深爱的松子的一生吧。
整部电影中,我第一次感慨“人生,没有回头是岸”,是在松子对泽村惠这个狱中老友渐渐疏远的过程中。
尽管泽村惠的人生也并不值得我们大多数人对其人生观予以认同,但至少她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生活,而松子之所以对她疏远,我想就是因为,她发觉自己在自己铺垫的追逐爱情、堕落颓废的道路上已走得太远,她一心求爱,已经无法过那种正常的、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了。
然后我发觉,整部电影,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人生,没有回头是岸。
松子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向深渊的逼近。
人这一生,处处都是选择,唯有出身不能选择。松子一生的漫漫长路,她的出身就是最大的伏笔。
那个不苟言笑的父亲,那个因体弱而倍得怜爱的妹妹,那个没有爱的温度的家庭,自始至终都笼罩着她那颗脆弱又敏感的心。父亲的不苟言笑让松子觉得是她自己不够讨父亲喜欢,变得敏感;妹妹的体弱遭怜爱让她没有安全感;没有温度的家庭让她缺爱,孤独,所以她后来用尽一生,都在追求她所谓的爱情。
“缩成小小的一团,和风儿说话吧。”
让无法选择的事情影响乃至决定着余生全部的选择,这大概就是松子一生最大的悲哀吧。
松子第一次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是身为教师的她因“偷钱风波”而被学校辞退。
这么看来,二十出头的松子的生活还是不错的。相貌出众,唱歌好听,是一名不错的人民教师。
但是她的选择,却亲手毁掉了这一切。
有人说她为学生的偷窃买单这一行为太过愚蠢,甚至还偷同事的钱帮学生还债,对于偷窃行为自己还供认不讳,是个正常人都会考虑万一被反咬一口呢。但我觉得按照松子的性格养成来看,这一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
如果你真正接触过敏感缺爱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渴望被任何一个人喜欢和善待,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老好人”,所以在做事情上,总是希求不损害任何人的利益,哪怕自己多遭点罪,只要让别人开心,只要别人能喜欢他,这就够了。
松子就是这样,因为敏感缺爱而显得天真。
她断然不会想到,以“看身体”作为交易的上级会出卖自己,自己放弃尊严袒护的学生会指控自己,害得自己丢弃工作。
人性的揭露就此展开。
松子第二次说“我觉得自己的人生完了”,是她第一个同居的男人——一个颓废的作家当着她的面卧轨自杀。
“你在这儿我什么都写不出来!”那个男人将写作上所有的怨恨都发泄在她的身上,她没有反抗,只是略微地闪躲,然后双目含泪却挤出一个卑微的笑容,说道:“你看,我向我哥哥要到钱了。”
松子不怕挨打,不怕欺辱,不怕没有尊严,她害怕剩下自己一个人,害怕没有别人的认同和关注,害怕没有爱。
她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另一个人,而别人却只管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一路走下来,似乎都没有什么人对她负责过。
松子第三次说“我觉得这次自己人生彻底完了”,是她第二个同居的男人——一个用她卖身赚的钱养其他女人的小混混,被她愤然杀死。
尽管这个男人让她卖身,对她家暴,嫌弃她人老珠黄,当着她的面和别的人女人缠绵,她都十分放心地将自己的财产全权交给这个人管理。
“她通过不断地把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付出给别人,来幻想着对方可以想自己付出的那样来对待自己。”(引自他人影评。)
可是这一切并没有什么用。
对于这部电影,我不想作过多的教育意义的讨论,家庭关爱、人性阴暗、社会冷漠、男权主义这些词语我都想在这里一笔带过。
我只想讲清楚这个道理:人生,没有回头是岸。也算是对本文的一个总结吧。
如今想来,选择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选择和出身有关。松子一生的徒劳在于,她一生都受到出身的羁绊。她一步步走向深渊的选择,仿佛都是因为她年少时的缺爱造成。所以这凄惨的一生,似乎是值得被理解的,可是细细想来又是不是有种“倚老卖老”、倚缺爱而卖缺爱的感觉?
所以,我不觉得她有多么值得同情,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她无限放大了自己的爱儿时的伤痛,无限放大了别人的幸福,却从未看到自己这一路上的做了多少错误的选择,走了多少自找的危险道路,留下多少比儿时的伤痛还要难以愈合的伤疤。
选择和遇到的人有关。松子这一生中,遇到的唯一一个真心待她的人,是泽村惠。我想松子如果没有选择疏远她,那么她的生活也不至于那惨淡,就从最后她从泽村惠给的名片找到了重生的希望就可以看出。当然,如果上天对松子能再多一点垂怜,让她遇一良人,遇一真心之人,对于一生逐爱的松子,必定是不一样的人生。
当然,选择最终是由主观意志决定的。松子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了别人,她悲惨的一生看似是自主的,实则一直在由别人牵着走。生而为人,都是第一次做人,为什么要让别人主宰自己的命运呢?从别人那里得不到爱,殊不知自爱才是这世上最牢固、最坚定、最忠诚的爱情啊!
人生,没有回头是岸。
请慎重对待你的选择,你的道路,你的爱。
这里空花。
不定时更新书影评,以免生活淡淡无痕迹。
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