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自己创造的(1) 李 刚 文/图
我那篇《夜告庄》发出来后,在朋友圈对话框里看到一位仁兄一段文字:李哥笔耕不辍……活出生活的精彩。我回复: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接着在微博里发了一小篇写我当兵经历的网文,配了我当兵的照片。同样当过兵的羽毛球友“没想好”(网名)女士点评说,似乎不是一个人,不可思议。我回复:是啊,我永远是羊群中的一只羊,只是从那时候的弱小逐渐变得内心强大起来。不过比起极端强势者还属于极端脆弱之人。只不过一贯忍让而已。这也不都是坏结果。人嘛,何必咄咄逼人!
傍晚去游泳,在高原训练基地。泳道里,那些来高原训练的省外选手争先恐后,那游姿,那拼劲,自愧不如。游着,想着,人生不也是逼出来的。弱者在强者面前,如果永远示弱,那么永远属于弱者。
“没想好”的那句“似乎不是一个人,不可思议”,让我想起了很多。我的人生就像在泳道里一样,无法与那些高手比试,永远是羊群里的一只羊,只是见了狼不那么毕恭毕敬而已。不好强,也不示弱。从弱小之人锻炼抑或修炼强壮起来,当然也只是与自己纵向比较,不能够与那些生就强势的人去比。
当兵时候的我,还是那么单薄的一个弱小伙。其实,学生时代的我,即便上了高中的我,看上去更单薄,初中时候,篮球场上见不到我,打乒乓球倒是可以比拼一下。锻炼一般,体质也一般,而且一直很廋。班上那几个调皮的男生调侃说,你们看,李刚没有屁股,经常奚落我。我只好再穿一条运动裤在里面,不管天热天冷,不是“蹦面子”,是“蹦里子”。身体和内心的脆弱与外界格格不入,在我成长历程中持续了不短的岁月。
在知青户,尽管我是公社初中语文代课教师,但在生活中,我还是一个学生。我写过我和新知青分家分灶的那段经历。即便当兵下了连队当了文书,始终还是一介书生。内心的变化,或者说渐渐强大起来,可能与当知青当兵的经历有关,当然也与我爱看那些伟人传记不无关系。当知青,开始是看管村头山沟渠水,那时就带着书去看,《领袖们》《斯巴达克斯》《拿破仑》《牛虻》等,就是那个时候读的。当兵的时候,连长是个甘肃人,高大魁梧,篮球场上,一比试就更显得我之廋小而弱不禁风。爱打篮球和后来爱游泳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尽管锻炼改变了体质,但只长了身体,没长心智。后来当中学语文教师,和教的学生一样单纯。进到记者群,当编辑,和那些老辣的记者、编辑比起来更显得稚嫩。我曾经写过这一段文字,说的就是那段在报社的经历。毕竟是羊群中一只最廋小的羊,但不懦弱。看着那群你争我夺的羊,也长不了多少心智。于是,相忘于江湖,在江湖里结识朋友,还真长见识、心智。
“相忘于江湖”真的是句管用的话。小时候,外婆常说,“少管闲事多发财”如雷贯耳。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少管闲事”过来的。当然,还有西山太华寺看到的那副对联“闲时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也非常管用。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为,不强势,也不爱多事,不论人非,也就避开了一些是是非非。想起来,同事之争,那种咄咄逼人,甚至闹到法庭上。只能是视而不见,避开了之。有一位经常去教堂礼拜的朋友给我说,你如果用一个指头指责别人,别人会用十个指头指着你。这些话语,我听进去了,也帮助我回避了一些是非,在自己铺垫的路上也就很少见到棘刺。
有一次,领导找我谈话的时候,他这么说,别人来我这里,都是说他人的不是,唯独你不说别人。其实,这就是我的为人处世风格,也是与朋友的交往和社会阅历使然。
还是回到主题上,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实际上,欲创造生活,先营造生活环境。简单地说,无须在人前人后去表白什么,只要做好自己。即便是看起来单纯幼稚也不碍事,可以从现实中或者书卷里去读懂社会人生,读懂做人做事,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丰富阅历,轻松而自在地生活,享受生活之快乐。(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