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白居易,虽然我对他很感兴趣,上课的时候也喜欢讲他。
因为他所有的诗歌中,没有一首是能击中我的作品。而这在唐代诗人中,其实并不常见。遑论李杜王孟,或者是王昌龄王之涣,或者是小李杜,甚至是韦应物刘长卿,甚至是总共都没留下几首诗的张继张若虚崔颢……所有的这些人当中,都有能让我心动的诗歌——就是啪的一声,然后感觉直中靶心的那种。
但白居易没有,连我喜欢的《问刘十九》和《琵琶行》也不能算是。在我看来,若非要评定唐代三大诗人的话,那么一定是李白杜甫和王维。因为在整个唐代诗歌史上,甚至在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实在找不出比他三人更有才华,而又各成一家,分别代表了“儒道释”三家文化的诗人。
但很明显人们并不这样认为,人们喜欢白居易,不光现在的人喜欢,唐宋时期的人们也都喜欢。甚至很多人,都把他当作偶像来着。
历史上的有名人物对他的正面评价实在太多,不在此一一列举。在这里,单单谈谈宋代文坛大神苏轼对他的看法。
在宋代文人之中,最有才华,在整个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当数苏轼。无论诗、词、文章、书法,乃至绘画,他都是整个宋代屈指可数的人物。而其人本身也心气高傲,他对白居易的评价,似乎也不算太高。“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点评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这几位中唐时期最有名的诗人的时候,他这样写道。寥寥数字,便道尽了几人诗歌的特点与不足,如同神枪手连发四弹,却弹无虚发。
虽然说他俗,但苏轼却丝毫没有看不起白居易的意思。相反,他实在太喜欢白居易,甚至某种程度上,他将白居易看作自己。乃至于贬谪黄州之时,他自号的“东坡居士”,乃是出自于白居易的诗歌——白居易谪居忠州时,曾写下许多与“东坡”相关的诗词——《步东坡》、《东坡种花二首》等;白居易贬江州,感慨“浩然江湖,长此以往”《与杨虞卿书》,苏轼贬黄州,就感慨“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临江仙 夜归临皋》;白居易贬杭州,筑白堤,苏轼贬杭州,就筑苏堤;乃至离开杭州之时,苏轼也感慨:“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
这里的乐天,就是白居易。
而且,苏轼自比白居易的时候其实有多次,比如他还曾写过“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次京师韵送表弟程懿叔赴夔州运判》:我很像白居易,可惜没有樊素与小蛮。
这里的樊素与小蛮,都是白居易的家妓,据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樊素善歌,嘴如樱桃,小蛮善舞,腰如杨柳。
看得出来,苏轼对白居易的一生,是充满艳羡的。不光是艳羡其才华,其声名,其经历,最艳羡的,还是他的所拥有的“颜如玉”。
其实无论才华经历,还是声名影响,宋代的苏轼,都不见得逊色于唐代的白居易,但唯独在拥有过的“颜如玉”这一点上,苏轼似乎颇有不如,他也似乎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对于苏轼而言,白居易似乎就是另一个苏轼,那个完成苏轼所有梦想,实现苏轼所有愿望的那个苏轼。
是啊,对财富和交配权的争夺,其实一直都是雄性(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最原始的欲望。
而至于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谓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谓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些,都太高大上,都太笼统,对于普通文人而言,都远不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样的话语来得实在。
所以,对普通文人而言,白居易才是他们的梦想,才是他们的榜样与偶像。若是某一天真到了白居易的程度,那么收获的,将远不止是长安米贵白居易,将还有黄金屋,还有颜如玉。
而且,历史发展到唐代,人们发现,获取财富和交配权,再也不是一定需要通过武力和战争来达成,而只用写写文章,甚至是写写诗歌就能达成。
由此看来,科举制度的实施,的确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巨大进步,天下的血雨腥风,少了大半。从此之后中原大地上的每一次王朝的更迭,几乎都与大规模的外族入侵相关。唐之后的社会本身的稳定性,要远远强于唐以前。
所以,唐人赵嘏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只是,进士科的盛行,虽然在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但其初始,却源于隋大业中。但古代的文人们向来都是抑隋而扬唐(当然现在也是如此),原本属于隋炀帝杨广的功绩,给生生安在了唐太宗李世明的身上。
从此之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而实际上,白居易通过读书所收获的,可远远不止黄金屋,也远远不止于一批又一批的颜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