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兴奋,还是被冷风吹的,第二天感觉人很不舒服,从小就不爱去医院,不爱吃药,生病就在家休息几天,吃些好吃的,基本搞定了。
本来还不想去医院,在Golden 的劝说下,考虑这个样子无法徒步雨崩,还是去了医院,以便尽早康复。
量了体温,有发烧,当得知我从拉萨就开始感冒,咳嗽,医生要求拍了个X光胸透,片子出来说有一点阴影,诊断我有肺炎,需要打点滴,这就在丽江的医院里,挂上了。
这几天节奏转换,每天睡到自然醒,早餐后上医院打点滴。
回古城吃午饭,下午在丽江古城悠然地逛逛,就这样度过轻松休养时光。
好在丽江的天气很不错,太阳暖暖地照着,我们就这样逛着,拍些照片,在摄影爱好者跟前,必然成为一名麻豆。
这个皮具手艺纳西小伙子,长得好帅气的,而且很大方,问他可以合影一张吗,笑着点头起来,御用摄影师立马配合按下快门,不耽误小伙子的工作。
今天下午,古贝来找我们,说明天要离开丽江了,我们决定一起吃个晚饭。
上到古城最高处,Golden想拍下古城全景。
芸芸众生,能够在丽江相遇,并一起听歌到最后,一起同路走回去,这是一种缘份吧,也应该是彼此喜欢的。
感谢Golden给我们拍这张合照。这几天的静养不折腾,显然效果显著,我的小脸已经明显圆了起来。
晚上在古城里找了家饭店吃晚饭,他们略喝了点酒,知道我身体欠佳,都没勉强我喝酒。
酒能助兴,喝了酒之后,明显大家的话聊得更多了,小病猫的我,安静地做听众。
古贝表示决定放弃开客栈的计划,先找份合适的工作,多积累些工作经验再说。
他对小伙伴表示道歉,未考虑成熟就把他找来了,小伙伴将一家公司的IT总监的工作立马辞掉,感觉很对不住小伙伴。
小伙伴一脸坦然,回答:没事的,原来的那份工作本来也不想干了,压力太大,工作强度也太大。你找我之前,我已经计划着换一份工作。行业内认识的人多,找工作分分钟的事情。
听古贝的小伙伴谈到大学期间(俩人都毕业于武汉大学),两个大学打群架,另一个学校的男生们冲到武汉大学来了,当时是这个小伙伴指挥武汉大学男生们应战。
第一个指令,是让女生全部都在楼里别出来。
男生全部集合到一起,每个人都抄好家伙,一旦真打起来,要至少能够自我保护。
我们没有任何准备,而对方是有备而来,不知他们的情况,每个人做好充分的防备,但决不能轻易动手。
对方看他们严阵以待,一点不慌不乱,以为他们做好套子让他们上,最后未开战就已自乱阵脚,害怕了,最后撤退,各回各家。(事后经对方阵营的内线得知实情)
就这样,因为有他理智冷静地引导大家一起行动,严阵以待, 反倒避免了一场大风波。
真是人不可貌相,古贝的小伙伴小小个子,还是挺MAN的。要不是今天酒后吐真言,断不会告诉我们他的这一段故事,而古贝也是见证人。
据说此次骚乱,当时在武汉大学界有很大的影响。古贝的小伙伴因此在学校里一战成名,得到了大家的欣赏和拥戴。
毕业后,计算机专业的他,一向敢打猛拼,在专业领域也是风声水起,很快做到了技术总监的位置。
看清楚这个行业就是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厌倦了,也在考虑换一份工作。当古贝有开客栈的倡议时,他立马辞职奔过来了。
我想他的内心是极度想逃离他所厌倦的那一切吧,希望丽江温暖和煦的阳光和轻松友好的氛围能够卸去他们成长的烦恼,恢复本来就应该拥有的,年轻奔放快乐的心灵!
席间小伙伴谈到古贝睡眠太少了,希望他古贝能够放下背负着的对不起他的包袱,能够多睡点觉。
古贝说原来确实挺爱睡觉的,不过已经很久睡觉睡得不多了。
大学里有一次独自爬上学校的那座珞珈山,看到有一块碑石,上面写着,每个人死后,都将长眠于地下。(原句是什么,他记不清了,但大致是这个意思)。从那以后,他就不再想多睡觉了,觉得死后有得是时间睡觉。
如《西藏生死之书》中写道,大多数人从来没有考虑过死亡,就这样混混然,无明地活着,我想古贝是看到这碑石,更早地思考了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因此对人生有了更多急迫感,理解了他为什么工作才一年就着急着要创业了,勇气可嘉!
想到即将分别,古贝左手小伙伴,右手我,一起走在丽江的河边,默默无语,直到将我们送到住的客栈,轻轻地互相道别!
我想这是成长的代价吧,虽然这次他没有按原计划开家客栈,但我想他一定还是学到不少东西,思考了不少问题,还是有收获的。往下祝一切顺利吧!
白天在街上逛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老人带着他的鹰,从街上走过,提出拍张照,和善的老人高兴地配合我。
鹰猎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一抹,篇幅有限,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查阅一下丽江的鹰猎。
说到鹰猎,有一个人在丽江的鹰猎史上演绎着最浓墨重彩的一幕。
图为:桑岳生
在1903年桑岳生做了他一生中最为传奇的一件事,他只身一人,背着一张弩,带着他的伙伴——爱鹰及爱犬徒步从丽江大研镇出发,过拉市、经长江第一湾翻越老君山到达维西境内的澜沧江流域。
沿途一边行猎一边饱览风景,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按照通常的情形,外出行猎少则三五日多则月余,桑岳生这一走却是近两年的岁月。
桑岳生和《百鹰图》
“西方国家对纳西族的鹰猎文化那么感兴趣,除了洛克(纳西学之父)的介绍,我的曾祖父桑岳生远行放鹰遇到的传教士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桑增光说。(桑增光是桑岳生的儿子)
桑家老宅位于丽江大研古城光义街现文巷29号,位于古城商业发达的地段的桑家老宅至今也未出租出去,仍有桑家人居住。
桑岳生,人称桑叔季,他的鹰猎故事在圈中广为流传。光绪二十九年三月(1903年3月),20多岁的桑岳生只身带上鹰、犬、弩、干粮,从丽江古城出发,徒步沿石鼓、老君山,经维西县翻越高黎贡山,顺澜沧江南下,穿过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一直看到了大海。
“小时候听老人讲,曾祖父还到过印度边境,当时被当地武装用枪指着。看到曾祖父身上带的各种工具和鹰,在曾祖父比划和现场放鹰之下终于化险为夷,还被请进军营招待了一个星期。”
桑岳生当时的远行放鹰之旅颇为传奇,一路上遇到过印度兵,走到哪儿就能和当地村民打成一片,最后在传教士的挽留下在西贡待了大半年。
当时桑岳生一出去就是3年,在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家人都以为桑岳生早已客死他乡,还在家里摆上了灵位。
“那年曾祖父回到家时已是夜晚,进入古城遇到的几个认识的人都丢下灯笼吓跑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已客死他乡,走的时候一人、一鹰、一狗、一张弩,回来时也是一人、一鹰、一狗、一张弩。”
桑岳生将一路上所见的鹰手绘成了《百鹰图》,用毛笔所绘制的黑白颜色图集上共有288只鹰,十分灵动,乍一看,直感到鹰会迎面扑来。
288只鹰在桑岳生笔下百态千姿,惟妙惟肖,或弄羽,或猎兔、鱼、野鸡,或戏水,或展翅,或嗜睡。每幅鹰图旁边还用文字对该鹰的种类、习性、食性、生活的地域、当时的状态进行了批注。
关于桑岳生的故事至今仍为当地人津津乐道,但真正能代表他成就的,则是《百鹰图》。
从艺术的角度看,那百余只鹰隼神采飞扬,皆可圈可点;从经济价值看,《百鹰图》作为孤本流传至今实属不易;从文化角度看,《百鹰图》是纳西族鹰猎文化的物质载体,是纳西族文化的杰作。
丽江的鹰猎文化已经走向世界,当地也已经有进行鹰猎体验的旅游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