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最稀缺的就是专注力,专注力的缺失可能是我们每个人感到烦恼,焦虑成了一种社会流行病,解决这个烦恼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我们总是想实现一个大目标,但是所谓大目标的实现是建立在一个个脚踏实地的行动中,也就是习惯的形成。人类的脑科学研究已经达成一种共识,人脑中有一套对外部世界做出反应的固定体系,这种固定体系决定了人的许多行动就是由习惯来决定,如果你一旦形成了新的习惯,你就会觉得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刷牙洗脸,这样的事就是一种典型的习惯,做刷牙洗脸的事你不需要和大脑去做斗争。形成新习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心里做个计划,然而等去实施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计划并不是那么好完成,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去健身,一般来说进健身房去健身,往往坚持不了几次,为什么会这样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短期的健身往往看不见效果,和最初的想法完全不一样,这样的话大脑就会说,「没啥效果还是算了吧」,就这样半途而废了。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你需要每天强迫自己完成它,但是这个所谓的「微习惯」又是如此的小,以至于小到不可能失败。这就是斯蒂芬·盖斯所著的《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要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道理。斯蒂芬按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天生的懒虫」,他为了改变这种状态,曾经尝试各种办法来改变自己,可是最终都是失败了。2012年末,他突发奇想决定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来达到健身的目的,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决定改变了他健身之路,同时更是改变了他对习惯培养的观念,进而总结出了一套有效培养习惯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建立「微习惯」来形成习惯。
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就可以很好地帮助你,所谓微习惯就是把你要形成的习惯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比如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等等。说起习惯的养成我们就会和「坚持」、「意志力」这样的字眼联系起来,总会感觉只要「坚持」了,就能把你需要的习惯建立起来,可事实上大多数的情况是,就算你咬牙坚持了,也很难不能形成一个习惯,总是半途而废就成为了一种常态。现代脑医学告诉我们,「半途而废」其实是你的大脑决定的。我们的大脑对痛苦的事情总是想尽量避免,实在避免不了也会采取缩短过程,就像大脑里有个小人,他总是在提醒我们这么痛苦,我们还是早点结束吧。就这样那些需要坚持的习惯往往开始没多久就会半途而废的重要原因,从这点上说有没有「坚持」、「意志力」确实关系不大.
《微习惯》里面介绍的方法,就能有效的避免让我们的大脑感到痛苦,而是让大脑里的「小人」不自觉的「上当」,从而把一个习惯建立起来,听起来感觉是不是很神奇的样子,其实实践起来也不难。
斯蒂芬主要运用了八个步骤来建立「微习惯」:
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3、明确微习惯的依据纳入日程
4、建立回报机制奖励提升成就感
5、记录和追踪完成情况
6、微量的开始,超额的完成
7、摆脱高期待值
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比如说写作这件事,写作这件事最容易拖,每次都在想,等会再写,结果往往就没有写成。按照微习惯的方法,应该先要告诉自己,只写两分钟就好,这样的心理暗示就能有效的降低你的心理预期和焦虑,然后开始动笔写,虽然说是两分钟,可是一旦你写起来,就会发现往往会写不止两分钟,这个「两分钟」的写作,就是一种微习惯,这个微习惯简单到每天都可以重复,最重要的是他小到不会失败。
想一想我们每年都有多少目标没有实现?可能没几个吧,也许目标定的过大,还没开始实施就把大脑给吓住了,最后都没有实现。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是成功的关键,要分成多大的小目标呢?
《微习惯》里讲到了一个例子,如果你正打算坐下,但你的希望锻炼,你的大脑却不是这么想的,抵触情绪很强烈,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引诱大脑用你想要的方式进行,你可以把任务逐渐变得越来越小,直至大脑没有抵触感觉为止。小到什么程度呢?斯蒂芬告诉我们,可以小到你只用穿好健身服就好,这时大脑就会同意你这么做,接着你的大脑就会认为既然健身衣都穿好了,不如去健身房吧,就这样大脑就会指引我们去健身房健身。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就是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你可以试试。
《微习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就是这么通俗易懂的把一个复杂道理说清楚,斯蒂芬·盖斯自出版这本关于习惯的建立方法后,世界上已经有14种语言的翻译版本,受到很多想要自我管理的读者追捧,想象一下在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也在为建立一个习惯而感觉到烦恼,套用李笑来常说的一句话「前进的道路上,你并不孤独。」用微习惯的方式形成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既定的目标,更能完成那些可望不可即的目标,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