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物承载中华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保护好、传承好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传承中华文明,要保护长城。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世界中古七大奇迹之一”。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以其上下两千年、纵横数万里的时空跨度,成为人类历史上宏伟壮丽的建筑奇迹和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景观。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我国首批世界遗产,人们只要提起中国,就会想起万里长城;只要提起中华文明,也会想起万里长城。
传承中华文明,要保护黄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早在石器时代,就形成了中国最早的新石器文明,比如蓝田文明、半坡文明、龙山文明等。黄河流域内。早在6000年前已经开始出现了农事活动,4000多年前形成了以炎帝、黄帝为主的血缘氏族部落。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所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传承中华文明,要保护殷墟。距今3000多年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为考古所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甲骨文的出现,如光线照入迷雾,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接近一千年。殷墟及所出土的甲骨文,使传说中的商朝彻底得到证实,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往前推进了约1000多年。甲骨质地脆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风化和消失,数字化保护迫切且必要。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殷契文渊”科技赋能破译甲骨,推动了甲骨文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器以藏礼,物以载道。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见证。我们要担负新时代文化使命,以文化遗产保护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繁荣,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