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说运营无学,也说明做互联网行业运营,要学的知识实在是太广太泛了。不管是心理学、广告学,还是文学、管理学,都可以从里面提炼出适用于运营的方法来拉新、促活、留存。
这次选择了小米的创业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的《参与感》这本书来进行拆解,可以跟随以下步骤和方法来成为自己的拆书家。
1.选书:根据学习目的来选书,聚焦于当下要解决的问题
前段时间公司上线了一个TOC模式的电商平台,我主要负责整个平台的统筹运营工作。在整个项目运营期间,用户的留存率虽然还算理想,但对于我们的推广覆盖面而言,用户整体的参与人数不够多,所以我目前想解决的问题是下一次进行新项目时,该怎样把项目运营地更好,吸引更多用户呢?这是一个比较泛的问题,会涉及产品、研发、设计等各个方面。
于是我们可以带着疑问来拆解《参与感》这本书,从书中寻找答案。
2、速读技巧:
先从《参与感》的目录了解整本书的架构和逻辑,在自己的头脑里(或者用笔画/思维导图)建立一个视觉图片,也就是现在很多人用作读书笔记的思维导图。
总体把握《参与感》这本书的大框架后,我们可以先自己思考一下这7个章节,每个章节从字眼上理解的话大概会说什么内容,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例如第一章节的参与感,说的应该是小米产品通过各种手段让用户参与进来,提高用户参与的积极性,那小米是怎么做到的呢?一定要带着疑问去阅读。
而针对全文的内容阅读,在这里介绍三步法:
1)花5分钟快速浏览全书,这一步就好比我们拼图时先拼的四条边,先由此得来粗略的整体印象,这里要注意的是不管遇到什么吸引你的内容都不要停下来。
2)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阅读,我们的视线范围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可以尝试把3-5个字当成是一个小组,每行字眼睛只需要跳跃几次就可以看完,这样训练更容易专注和筛选掉不重要的信息,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果对此方法不自信,可以重头检视自己理解的意思跟原文是否有差异)
3)当我们的眼睛和大脑开始习惯了这样的高速运转后,就可以继续减少跳跃的次数,直至每行只需要看中间的部分就可以理解整行的含义。
这样,我们只需花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阅读完一本书,在遇到比较难理解的段落时可以放慢速度多阅读几遍。
4)阅读时遇到想要摘取的片段先进行标注,读完整本书后再开始拆解。一方面可以避免分散阅读的注意力,同时,也可以避免最后拆书环节照搬书里的内容,而不是采用自己的语言来完成“便签I”。
3、RIA拆书法—阅读重点片段进行拆解
RIA拆书法在我的上一篇干货中有详细讲解,可以点击查看:拆为己用,3个办法实现每年100本书
针对《参与感》这本书,我拆解了十几处对自己工作有帮助或者有启发的文章片段,使用三种不同颜色的便签来做记录,选出4个知识点列举如下:(这次是使用kindle阅读,页码较多)
5、梳理书本内容,通过自己的语言“写书”
完成整本书的拆解,学到自己需要的知识点后,就可以回归到看这本书的目的(该怎样把项目运营地更好,吸引更多用户呢)来检视自己的学习成果。
在《参与感》这本书中,作者阐述了小米从产品诞生到吸引到6000万受众成为小米粉丝,这对我进行下一个新项目是很有启发的,因为产品从无到有,用户也是从无到有,运营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如此。那小米是怎样做到的呢?
从书中梳理的小米成长史来看,小米非常充分地利用了当时刚兴起的微博、微信作为主要传播渠道,算是不花一分钱就把用户做到了千万量级。另外,小米的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口碑营销”的思路,自媒体的发展恰巧提供了这一便利。(发展用户的过程中肯定需要大量的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这样的创业资本,所以我的重点是放在排除特殊优势之外的运营思路和方法上)
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
拆书的最后一步则是根据阅读记忆,用自己的语言来“写书”,完善最初做的思维导图,成为一本自己的书。
总结:
1、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成为“小米”,开篇雷军就说了,创业成功的三个关键是:选个大市场、组建最好的团队、烧不完的钱;
2、《参与感》提供的只是一种运营思路,书里的小米已经是一个在我看来相当理想化的伟大公司,任何漏洞和不完美都有人有钱及时修复,至于小米本身的落实情况比较难去考究;书中写道15分钟必有客服回应,2年后的今天我在微博私信了小米社区,暂无回复;
3、作为互联网运营,书中提到的活动思路、口碑营销、文案设计都会对工作有所启发,能够建立起初步的互联网运营知识框架,算是一本入门书;
最后用作者阿黎的话来结束这次拆书:人生是一场修行,见自己见天下见众生。
一边拆书,一边修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