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貌似克里斯托弗.诺兰最易懂的电影,尽管还是有多线叙事,但各支线相对清晰,不再烧脑,那能不能就此认为,该片是一部怎么看都逗人喜欢的主旋律影片呢?
看你怎么看。如果对它进行一些过度解读呢?哪怕诺兰看到,也只能啼笑皆非吧。
如果,阅读中你深感不适,请跳过进入最后一段,我可一直都是正能量的代言人。
《敦刻尔克》有三条线:
港口:一周。士兵汤米、吉布森、亚历克为代表的40万人等待被撤离。
海上:一天。道森先生与儿子彼得、17岁少年乔治响应号召开着自家游艇赶往敦刻尔克。
空中:一小时。飞行员法瑞尔、柯林斯等3人各驾驶1架歼击机赴敦刻尔克上空阻击德国空军。
当然,按诺兰的一贯风格,三条线少不了交集。
空中:一小时
先从时间最短,也最简单的空中支线说起。这条线就是一个老掉牙的个人英雄主义故事,飞行员法瑞尔以自己被俘为代价,换来了若干人的生命。当法瑞尔击落了德军轰炸机,它的飞机燃油终于耗尽,只能顺着气流滑翔,此时恰好经过等待登船的几十万军人上空,接受他们的欢呼吧,法瑞尔骑士。当然,法瑞尔的个人秀还没有结束,他熟练地着陆,有条不紊地销毁飞机,坦然凛然地等待德军来临。
如果允许我穿梭到法瑞尔被俘前的海滩,我想问他几个问题。
1、法瑞尔骑士,请问你是怎样做出宁可不返航也要击落那架德军轰炸机的决定的?
法瑞尔:这还用说,这不是一个骑士应有的品质吗?
2、法瑞尔骑士,请问你在做出不返航决定时有没有考虑过自己机毁人亡与被俘的几率各是多少?
法瑞尔:这话你都问得出来?
3、法瑞尔骑士,如果当时德军轰炸机翼侧还有1架歼击机护航,你还会做这个决定吗?2架呢?3架呢?不管多少架是不是都会做出同样的决定?
法瑞尔:你的意思是我做这个决定还是用经济学思维计算过成本和收益的?呸!
4、法瑞尔骑士,你做这个决定有没有受到最初长机被毁,特别是后来扫雷舰被炸沉的惨烈画面驱使?
法瑞尔:我的决定不受影响,长机上我最亲密的战友牺牲了,海上那么多同胞正在受难,只是进一步让我坚定了要打掉那架轰炸机。
5、法瑞尔骑士,你知不知道你击落的那架轰炸机坠毁海爆炸后引发了海面漏油燃烧,你的好多同胞因此葬身火海,他们本不会死。
法瑞尔:一切都怪希特勒。
6、法瑞尔骑士,如果你是一名陆军士兵,你是在敦刻尔克海滩等待救援,还是去外围与德军决一死战呢?按照你空战的逻辑会选后者,那你如何看待你那40万同胞的选择呢?
法瑞尔:哪来的那么多如果?
我问完了,等法瑞尔骑士冷静冷静,有空我去战俘营探望他,接着聊。
海上:一天
海上的故事,用我们都熟悉的话,就是一个“舍小家顾大家”的故事。这一段诺兰拍得不够好。为什么呢?在人物内心挣扎上着墨太少,好像不用怎么动脑就做出决策了。要知道,“舍小家顾大家”放大到极端,必然陷入一个道德困境,片中恰好如此。
一个常见的道德困境:你正驾驶一辆火车,前方轨道睡着1个人,如果变轨,另一条轨道上睡着5个人,减速已经来不及,你变轨还是不变轨。这个困境还有若干变种,那1个人可能是个婴儿、是你的家人、是你的恩人……,那5个人可能都是陌生人、病入膏肓之人、死刑犯……你怎么办?
伟大的道森先生面临这个困境的时候,他几乎没有犹豫。那我免不了也有几个问题问他:
1、道森先生,你是否应该对乔治的死负责?
道森:为了救出更多的人,牺牲他也是值得的。
2、道森先生,如果把乔治换成丘吉尔或者蒙哥马利,你是返航还是执意去敦刻尔克?
道森:没有这种可能。
3、道森先生,你如果返航,英军无非多几个、几十个被德军俘虏,而乔治就可能得救呢?
道森:也有更大可能好几个英军死亡呢。
4、道森先生,你的意思是乔治一个人的生命比不上几个人、几十个人的命?不是说生命是无价的吗?一个生命与几十上百个生命都无价。
道森:某种意义上就是如此。
5、道森先生,如果我们可以轻易以多数人得救的名义放弃另一个人的生命,那我可不可以以更多人得救的名义放弃一群人的生命?为了50个可以放弃1个,放弃25个,49个可以吗?如果可以,这不就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吗?
道森:我一介平民哪管那么多,能多救一个算一个。
6、道森先生,那反正乔治死了,如果你把他的尸体丢海里喂鱼,不是还有空间多救一个人吗?
道森:你给我滚!
道森先生此刻一定对我恨之入骨,我还是先回避一下。
港口:一周
相对而言,港口发生的事就显得不那么光辉了,就是一连串登船、弃船、再登船、再弃船的故事。说实话,40万人被逼到一个狭窄的海港,弥漫着绝望,这样的场景我很好奇,很好奇。可是诺兰根本没怎么刻画,除了一个人受不了投海,没有着墨更多去描述我所期待的场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最有意思的一幕,发生在搁浅船上,当时必须减重船才能动。多数人一致要让那个法国兵下去,英国二等兵汤米不同意,争执中,船又浮起来了,难题就这样解决了。后来,法国兵还是死了。说到这,我爱问问题的毛病又犯了。
1、二等兵汤米,你为什么要阻止大家赶法国兵下船呢?要知道,不久即将救你上船的道森先生,正是牺牲一人,救了多人。
汤米:这不是直接让法国兵送死吗?
2、二等兵汤米,你不同意法国兵下船,大家说那就你下船,你为什么又不愿意呢?
汤米:剧中我说了——我想回家,但你们这样不对。
3、二等兵汤米,你的意思是自己的安全不能建立在别人送命之上,但是你一开始的举动不正如此吗?你和法国兵假装抬伤员争取第一批上船回英国,你们上了,自然就有其他人上不了船。
汤米:我没有办法,大家都想着尽快逃离那片海滩。
4、二等兵汤米,你不忍为保命而伤害一个熟悉的眼前的法国人,却可以置其它不熟悉的英国兵而不顾,你是为了自己心安吗?
汤米:也许吧。
5、二等兵汤米,逃离搁浅船时,法国兵因为听不懂英语,最后一个离开,没成功死了,没有他多堵一会水,你以及其他人可能也会死,我看到你先他离开,这是不是告诉我,你的生命远胜法国兵?
汤米:情急之中,也来不及想那么多。
6、二等兵汤米,法国兵两次救你和那个炮兵,他也有机会弃你们不顾,你们先欲置他于死地,后又抛弃他先行离开,潜意识里有没有觉得他举目无亲离开你们不行,你们离开他就行?
汤米:我不知道。
汤米还很年轻,我也不忍这样喋喋不休地盘根问底,还是让他休息休息吧。
连问18个问题,不是为了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驳倒英雄,只因为我想在思辨中深化对人性的认识,人性真的很复杂,人性经不住考验,人性必须有底线。
①人性真的很复杂。不同的场景,往往会有不同的选择,缺少某一个细节,行为都可能大相径庭。一定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薛定谔的人”,谁也不知道,下一步你会怎么做,以及多出一个观测的变量,肯定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②人性经不住考验。法瑞尔骑士临机决定要舍身取义,道森先生毅然决然放弃乔治的生命,二等兵汤米却把自己的生命放在首位,前两者和后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我们不要忘了“时间”这个维度。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法瑞尔是一小时,道森是一天,而汤米是若干天。假如道森先生已经执行了10天任务,他很可能返航送乔治就医。诱惑很多,考验很多,一次易过,多次必折,谨记,谨记。除了提高自己拒绝诱惑的能力,或许,让自己没人愿意来诱惑你,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③人性必须有底线。汤米虽然被我质疑,但我认为他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我也说不清楚,可能本来就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刻度,我曾经去桑德尔著名的公开课“公正”里寻找答案,未果。因为,离开具体场景,讲不清,也就是只有实践中自行把握。那就只有四个字:好自为之。
我今天是在诋毁英雄,给英雄主义泼污水吗?恰恰不是。什么叫英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英雄;平时不显山露水,关键时刻做到了,是英雄;不论动机的复杂多样,行正义之事,成造福之功,是英雄。所以,法瑞尔是英雄,道森是英雄,汤米也是英雄。
人,不能听他说什么?而要看他干什么。有的人,可能说得很动听,但一上阵就不行;有的人,做到了,却答不上你的质问,类似故事多了。听其言,观其行,识人好法则。
我们为什么要崇拜英雄?因为英雄是真正做到的人,也许,不突然遭遇道德质问和生死考验,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甚至,换一个场景,他们会改变行为。但不管怎么样,他们已经做到了,在那些特定的时刻,他们突破了人的局限性,成就了人性的光辉。所以,我们应该庄严地崇拜他们,我们必须严肃地尊重他们。
反观那些诋毁英雄的人,往往是一些极度自卑的人,他们以小人之心度英雄之腹,认为自己永远无法做到,连想都不敢想,只好扭曲心理,否认事实,颠倒黑白,自我欺骗图一个心安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