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个关系非常好的异性朋友结婚了。
男性,35岁,头婚,不了解的都感慨“海王玩累了上岸了”,只有我知道,他是终于遇见了那个他所谓的“对的人”了。
以前年龄还小的时候经常在一起玩,对他的印象只觉得他特别帅但特别花心,每一次恋爱都超不过三个月,换女朋友就像换衣服一样…慢慢大家都长大了,忙于恋爱忙于工作,就不常在一起玩了。期间身边的好友陆续结婚生子组建了家庭,而只有他,虽然也不怎么出来玩了常年忙于工作,但仍旧孤家寡人一个。
他条件很好,一直不结婚大家都觉得肯定是他太挑了,要么就是太贪玩太爱自由了不想被束缚。有一次一起喝酒,他悄悄跟我说,其实好羡慕你们,有婚姻有家庭有人陪伴,不像我总是一个人,有时候也觉得很孤独。我诧异这些话从他的嘴里说出来,我调侃他,可是你从来都不缺陪伴啊,只要你想,身边总是有大把的女生,而且恋爱也谈了那么多个,不可能一个都不适合结婚吧,归根到底还是你自己的原因,自己不想,谁也没办法勉强你。他沉默了好一会,突然对我说“所以我真的觉得是我自己有病,又渴望陪伴又想要自由,女生黏着我我嫌烦离开我了我又难过,又是个不婚主义者但看见身边朋友一个个结婚又会向往,你说说我这种自己都搞不懂自己的神经病,也没谁受得了吧,但却还是期待能够遇见那个完全契合的对的人”…那一瞬间我觉得我好像触碰到了一个真实的他,一点也不像平时那个看起来风流倜傥玩世不恭什么都不在乎的样子,反而读到了一丝委屈一丝愤恨还有一丝不甘。
那已经是五六年前了。
后来再见到他是去年初,还是一起喝酒,他兴奋的告诉我,他可能要谈一次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了。而此时的我已非彼时了,深谙人格依恋心理学的我已经对他有了新的解读,我理解了他从前的情感模式,也理解了他为什么每一段恋爱都很短,更理解了为什么大龄仍然单身,因为在人格依恋心理学里他被划分为“回避型依恋人格”,再确切一点是属于“恐惧型回避依恋”。
恐惧型依恋的男人外在看起来可能是高冷的也可能是热情的,可能是内敛的也可能是外放的,程度不同表现就有所差异,但其内核都是一群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也许是因为早年原生家庭中受到养育者的情感忽视又或者有过被养育者抛弃的体验,没有看见过正常的亲密关系模式,在感情中很难表达自我需求,害怕被拒绝,也无法承接满足对方的情感需求,害怕付出后不被在乎被伤害被抛弃,更害怕对方知道自己的依赖与需求后被践踏不珍惜,无法表达爱与回应爱,容易感到恐惧不安,自我被爱价值低很难相信对方真的爱自己,而自己因为习惯性压抑情感,也很难真正去爱上一个人,因此都很难维持长期关系。然而这些,只有与他有亲密关系情感链接的人可以察觉,而朋友一般都几乎不能察觉。
他的原生家庭破碎不堪,小时候父母感情不好,记事以来父母长期在家打架,通常是爸爸打妈妈,小小的他就只能躲着哭,有时候还要一起被打,后来妈妈不堪忍受终于离了婚就再也没回过家,爸爸情绪极其不稳定,除了喝酒就是打他,再后来有了新的恋情就搬去了新家,初中起他就一直一个人住在家里的老房子,除了吃饭的时候去爷爷家,其他时候都一个人。后来慢慢就长大了,开始不停的谈恋爱,每段超不过三个月中间几乎没有空档,只因为害怕一个人在家…
为什么不能与一个人长久稳定的相处呢?因为害怕不安,因为总在关系里找不被爱的证据,因为没有遇到过真正想要认真了解他的过去了解他的痛苦了解他的脆弱并全力接纳他拥抱他的人,他说,其实好多好多人,都只是浅浅的喜欢你一下,喜欢你出色的外表你的光环你营造的人设,一旦你展现出真实的一面,她们就会嫌弃她们就会毫不留情的抛弃你,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通常我都会选择先抛弃她们…
听完这些,我思考了一下,然后问他,那么为什么你要一开始用完美人设去吸引别人,而不是一开始就以真实示人呢?如果一开始就以真实示人,被你吸引的靠近你的就会是爱你的真实的人而不是爱你的完美人设的人。他自嘲的笑了笑,回答说,像我这样又脏又恶心的神经病,用真实示人又有谁还愿意靠近呢?
我没再接他这一句,内心却是惊涛骇浪。一个人居然用“恶心”,“脏”,“神经病”这种字眼来形容自己,自我厌弃到这种地步,我想是因为,得到过的爱与关注真的太少了。从心理学上解读,如果在婴儿的全能自恋期没有得到过养育者的照顾,所有需求不能被满足,婴儿就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并逐渐演化为一种心理缺失,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偏差,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不可爱的,差劲的,所以所有需求都不能被满足,养育者也只把自己当作负担。这种内心投射会延续到成年,延续到工作生活亲密关系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底层逻辑就是:觉得真实的自己很糟糕,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所以也不相信有人会爱这样的自己。
但你知道,即便你觉得自己再糟糕,这个世界也总会有一个人是为你而来,会用尽全力拥抱你。
而于他而言,他永远期待的那个“对的人”好像终于出现了。他在描述她的时候眼睛会发光,他兴奋的跟我说,她真的跟以前遇见的所有人都不一样。无条件的信任他包容他,从来没有因为他做不好什么事或者没有满足到她的需求而指责他贬低他,他情绪低落的时候即便什么都没有说,她也总能察觉,然后陪着他带着他去吃好吃的带他去玩各种解压体验游戏,安抚他宽慰他也鼓励他。他还是经常“犯病”,时不时冷漠的那一面就会跑出来,这个时候的他会控制不住的冷落她,自己回到自己的安全基地躲起来,不回复讯息也不接她电话,但她非常理智非常理解,从未因为这个质问他。所以当他习得性又想要重复过往破坏关系的行为时,内心都有个声音在强烈的呼喊“你不能那样做了!你要试着去相信她,把自己交给她,错过她你不可能再遇到这样的人了”!于是有一天某一个瞬间,他看着她静静的在身旁坐着,突然就感觉心里的什么东西一下就破防了,那种感觉很奇妙,但他知道是他内心的真实世界愿意为她敞开那扇门了。他说,即便还是感觉很害怕会受伤,但因为是她,所以义无反顾的想要去勇敢一次。
现在在一起已经一年多了,她已经打破了他从前所有的记录,而他也慢慢变得越来越依赖她,会袒露脆弱会表达情绪感受,尽管还是时不时想要躲起来,但频率已经越来越低,而且很少再感到不安,因为他知道且相信不论他如何,她永远都在那里不会轻易离开。
他给我讲了几件他们相处的小事。第一件事是有一次约着一起出来吃饭,在这之前他们已经在社交软件上暧昧了一段时间了,那天正好是一个共同的好友约饭于是一同赴约,来的时候女生手上拿着一个文件袋是第二天工作要去送的重要资料,他出于绅士风度就跟女生说要不我帮你拿着,一会送你回家再给你,女生也欣然同意。一路吃了饭大家一起又去了KTV喝了很多酒,结束的时候大家都喝多了,他喊了代驾送了女生回家,文件却丢在了车上,大家都忘记了。第二天一早女生要去送文件打了无数个电话他都没接,等他醒来已经是下午了,看见这么多个电话脑袋嗡一下就炸了,觉得这么重要的事自己怎么忘了,女生该非常愤怒吧。他还是鼓起勇气忐忑的回了电话过去,并不擅长道歉的他只平淡的说“我睡过头了,太醉没听见电话”,做好了被劈头盖脸骂一顿的准备,不想女孩却温柔的说“早上有点急,后来打你电话一直不接我估摸着就是昨天喝太多了,所以马上就让同事重新给我打了一份盖章送过来,现在已经解决了,没事了,你没休息好再睡会,不用担心”。那一下,他突然就觉得被理解了,与他预想的一点也不一样,兴许是从前受到的指责太多,而这一次居然有点受宠若惊了。
第二件事是,他们已经相处大概两个多月了。有一天女生说好想要一起去看一场电影,他说想去就去啊,不过只能看电影因为要先处理完工作的事,女生说没问题到时候我买好票等你。女生买好了票,发了时间地点给他,然后说一会我们就直接电影院见。他看了看票上的时间,然后继续忙工作,工作结束了客户要求一起吃饭再喝点酒,他想了想,如果吃饭就肯定要耽误跟她看电影了,这个饭局明明是可以拒绝的,但不知道为什么他鬼使神差的决定要去饭局,他也没有提前跟她发信息说他可能不能赴约了。后来到了看电影的时间,女孩担心他没吃饭提前买好了吃的买好了饮料,一个人坐在电影院门口等他,他看着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中间收到了女孩的讯息问,忙完了吗?他也没有回讯,直到过了电影结束的时间。电影结束了他的饭局也结束了,他心里有一种奇怪的拧巴的感受,一边担心今天这件事她可能生气了可能会抛弃他的恐慌,一边又在幻想她一顿暴怒后提出分手竟然又隐隐有一种解脱的快感。在这心里纠结复杂的情绪中电话响了,他想,这一段关系到这里终于还是又要走到结束了,他接起了电话没有说话,女生问“今天没来是去应酬了吗”?他淡淡的回了一声“嗯”。女生像是松了一口气接着说“还好,我就知道。发讯息没回开始还胡思乱想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后来想了想你平时工作应酬就多又不规律可能临时走不开了,所以我就自己进去看了,买的吃的太多都没有吃完,第一次一个人看电影感觉还蛮奇怪的,下次你可不能再让我一个人去看电影了,很可怜的,剧情都没有人讨论很烧脑看不懂,你在的话就可以给我解说解说了”…他预想中的愤怒并没有到来,也没有到关系结束的地步,她只是平静的描述完,然后叮嘱他早点休息就道了晚安。挂上电话那一刻,他感觉被这个人深深的包容了,没有质疑没有质问甚至都听不出她生气,他觉得是那么的不可思议,但有这么一瞬他又觉得,也许她,是真的很爱自己?哪怕是一个这么冷漠自私这么不堪的一个自己…
第三件事是,盛夏的6月是女生的生日,早在恋爱前他就知道了。但他从来都特别讨厌仪式感这件事也不擅于给谁制造惊喜,很多时候甚至不喜欢这种日子。周初的时候女生打来电话说周末一起吃饭,并没有说是她的生日,但他当然知道那是什么日子。他说到时候看,不能确定下来,女生也没有说什么。临到要吃饭那一天的时候,女生又给他发了讯息说“明天尽量来好吗,因为是我的生日哦,这一天我希望你能在我身边”。他突然的就感觉非常排斥,有一种被对方束缚要求的感觉,天生反骨让他的不适感排山倒海而来,情理之中也毫无意外,在那一天他没有出现。没有讯息没有礼物也没有一声祝福,他依然埋头于他的工作里,不想面对,也早就想好了结局。反正每一次都没有例外,女孩子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热情也是会耗尽的,没有人受得了他的忽冷忽热捉摸不定,那一刻他觉得他被全世界抛弃了但又觉得他本身天生就属于孤独。他就像个放鞭炮的小孩,点燃了引子,远远的跑开,捂上耳朵静待鞭炮爆破的那一刻。然而他等啊等等啊等,鞭炮始终没有一点反应。她的生日过后大概一周,她终于给他打来了电话“今天出来吃饭吗,我过完生日出去旅游了,给你带了礼物哦出来拿给你”,听着她轻快脆亮的声音,他那犹如永夜的内心世界一点一点透进了一丝光亮,而她,像那挂在天上的太阳。
无数的小事,开始让他一点一点信任她,也信任她对他的爱。他开始相信爱可能是可以长久的,这个真实的他可能是可以被爱的。那一天后,他开始主动改变,想因为这个人而努力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他开始事事有交代件件有回应,开始去学习主动表达爱意表达想念表达在意,尽管偶尔还是会排斥但可以克制,这个曾经的恐婚恐育者开始向往婚姻向往家庭,开始会想象与她的未来。
听了他的故事,我复盘了他的内心真实的需求与恐惧,以及这个女生一步步走近他的过程,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个回避型依恋者的内心都有一个关于感情的苦情剧本,关系一开始他们都要早就预设好了结局,就是最终没有人是真的爱他,她们不能理解他包容他认同他,她们看见了真实的他会无法忍受他,会嫌弃他,会愤怒会指责最终会抛弃他,他就是不值得被爱的。
如何打破他的预设,是破解防御机制走进他内心的关键。而答案就是,不要陪他按他的剧本演戏。
不要陪他演戏,不要走进他设定好的剧情。每一次他在“作”,他在无意识的试探,他都早已预设好你可能有的反应,当你正好表现出他预设的反应,他会失望却又会沾沾自喜,看吧,都是一样的,没有人能改变结局。但一旦当你跳出了他的预设,给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良性的反应,一次又一次的叠加覆盖他的原有经验原有体验,你们的关系就会发生质的改变,然而这一切,不是真正深爱一个人是真的做不到的。
所以我在思考,好多时候我们觉得不能轻易进入亲密关系的“回避型依恋人格”是可悲的,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严格的筛选机制决定了,最终能与他真正进入亲密关系的那个人,一定是真正爱他的人,只有深爱才能打破恐惧。而我在这里所说的“亲密关系”并非是确定的身份的关系,而是一种真正的心理链接,心理交融,能够放心的去依赖去袒露脆弱表达在意而笃定这个人不会轻视不会指责不会嫌弃不会贬低不会不珍惜,能够勇敢的去向这个人表达关心表达自己的在意而不羞愧,不怕她会拿捏自己伤害自己。笃定她会理解笃定她能容纳这样一个破碎不堪的自己。
反复的推开反复试探真心是恐惧型回避试爱的杀手锏,99次推开,却第101一次抱住他的那个人,就是他所谓“对的人”。那个人会是一个很好的爱情猎手,知晓他的喜好也能抱持他的软弱与珍贵,穿越荆棘与雷区去坚定的选择他,让他也终于成为了被爱的某某。
昨天看到公众号一篇推文,写的正好是一篇关于爱情里的“被动型选手”,他们就像是一只爱情鸵鸟,不愿主动疲于分享,习惯在心动时停留在原地,变成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这描述的正是回避型依恋的人类,面对爱情的未知不安而恐惧,在没有契机的情况下,难以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这层胆怯坠入爱河,所以他们渴望的是一场“入室抢劫式”的爱情,有个超乎期待的人出现,带着她身边全新的空气,带来爱情,也带来不一样的世界。
看着他现在幸福的样子为他开心,果然应了那一句“心动不是答案,心定才是”。遇见心动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能够遇见一个让你的心想要定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易。
人都有很多的选择,我始终认为,你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恐惧型回避依恋人格不是什么世纪难题,对的那个人会是最好的心理医生,用爱可以治愈一切恐惧。
的关系,而是一种真正的心理链接,心理交融,能够放心的去依赖去袒露脆弱表达在意而笃定这个人不会轻视不会指责不会嫌弃不会贬低不会不珍惜,能够勇敢的去向这个人表达关心表达自己的在意而不羞愧,不怕她会拿捏自己伤害自己。笃定她会理解笃定她能容纳这样一个破碎不堪的自己。
反复的推开反复试探真心是恐惧型回避试爱的杀手锏,99次推开,却第101一次抱住他的那个人,就是他所谓“对的人”。那个人会是一个很好的爱情猎手,知晓他的喜好也能抱持他的软弱与珍贵,穿越荆棘与雷区去坚定的选择他,让他也终于成为了被爱的某某。
昨天看到公众号一篇推文,写的正好是一篇关于爱情里的“被动型选手”,他们就像是一只爱情鸵鸟,不愿主动疲于分享,习惯在心动时停留在原地,变成一只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这描述的正是回避型依恋的人类,面对爱情的未知不安而恐惧,在没有契机的情况下,难以靠自己的力量突破这层胆怯坠入爱河,所以他们渴望的是一场“入室抢劫式”的爱情,有个超乎期待的人出现,带着她身边全新的空气,带来爱情,也带来不一样的世界。
看着他现在幸福的样子为他开心,果然应了那一句“心动不是答案,心定才是”。遇见心动没有什么了不起,然而能够遇见一个让你的心想要定下来的人才是真正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