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说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今年的3月20日是春分,春季属肝,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春天人的情绪就要舒畅,不能过于压抑。
民间有句俗话“菜花黄,痴子忙”,就是指油菜花黄的时候——春分前后,精神病患容易发作,春分是最应该做自我情绪调节的时节。此时,养成良好的起居、饮食活动规律,对于保持身体的阴阳平衡非常关键。
调起居
春分是较好的睡眠时节,因此人们常说“春眠不觉晓”,且有“春困”之说。春天的睡眠质量一般都比较高,也正适合进行调养。《黄帝内经》有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使志生。”
春天到了,阳气开始复苏,一天当中白天阳气来得比冬天要早,夜晚走得要晚一些,所以睡眠时间应与春天的特点相应,早一点起床,晚一点睡觉。但请大家切记,夜里1点至3点是肝经循行的时间,因此到这个点一定要睡觉,不能熬夜。肝主疏泄也是指肝脏有排毒的作用,如果夜间肝脏得不到休息,就无法排出毒素,毒素长期积聚,会对人体有害。
食均衡
春季与五脏的肝相应,所以春分养生重在养肝,要通过特殊的饮食养生,保持脏腑的阴阳气血平衡和功能旺盛,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医圣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食,多吃甜食。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春分节气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禁忌偏热、偏寒、偏升、偏降的饮食误区,如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其原则必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等助阳类菜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
畅情志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气不顺就容易生病。体内的气如果藏的深,就不容易出现气急败坏的样子。建议巧用经络养生,可疏肝理气,解郁除烦。
1.推肝经
如果出现各种肝火旺盛的症状,如口苦、咽干、恶心、阴痛、心烦易怒、缺乏决断力等,推拿肝经就能达到顺气泻火的作用。推肝经就是用掌根从大腿根部推至膝盖处。也可握拳后,用四指的第二个关节向下推,每次推几十下。如果觉得疼痛受不了,也可用刮痧板沿着肝经向下捋。坚持一段时间,不仅可以泻肝火,还可以瘦腿或者找专业养生馆进行“肝经调理”。
2.推太冲到行间
中医认为,肝为“将军之官”,主怒。生气指的就是发火,或郁而不发,或干生闷气。太冲是肝经的原穴,生气、发怒症状的病人往往太冲穴出现异常。通过对太冲穴的针灸、按摩等,确实可以疏解病人的情绪。取太冲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行间穴在足背侧,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女士若有心情郁闷,急躁的时候,可以从太冲穴推到行间穴,这是舒缓情绪最简单又好用的方法。
3.敲带脉
带脉其实是人体经脉中的一条,如果简单地理解,带脉部位大致就是平腰脐一周,也就是我们穿裤子时系裤带的地方。人体其他的经脉都是上下纵向而行,唯有带脉是横向环绕身体一周,好像把纵向的经脉用一根带子系住一样,所以说带脉有总束诸脉的作用。带脉交会穴为带脉(带脉同名穴位)、五枢、维道(足少阳经)共3穴,左右合6穴。敲打带脉,一般都指敲打带脉穴,可主治月经不调、带下、经闭、腰痛、胁痛、小腹痛等妇科病证。敲带脉很简单,只要平躺着,手握空拳,每天坚持敲打,由轻到重,以舒服为宜,不仅能疏肝顺气,还能减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