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时节,暑气已消,浮华已去,一切随时光冷清,天地顿觉开阔。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蔫了一个酷夏的人们,重新抖擞了精神。田间地头,劳作让人们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踏实感,收获的幸福洋溢在脸上。
抬头看看天空吧,瓦蓝的背景下,白云变换着飞翔的姿势,舒缓轻柔,像轻音乐,让人心情畅快。夏天的云朵是厚重的,浓烈的,好像兜不住了,很快就会变成雨滴落下来的样子,让人有压迫感;秋天的白云薄如轻纱,丝丝缕缕,可以披在美人的身上,令人无限遐想。
树叶也有了斑斓的色彩,可谓层林尽染,更加繁复芜杂,雍容大气。似一位中年人,看淡了世事,不再执拗论是非,心境变得开阔了,更富有包容性。春天是万物勃发的,似乎是春姑娘一声令下,一树树花开,一棵棵柳绿。欣欣向荣,有着强烈的竞争意识,像年轻人,你追我赶,努力向上。秋天是人到中年,经历过风风雨雨,看透了是是非非,懂得把控前进的节奏,甚至停下前行的脚步,不急不燥,有理有节。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鱼鲜蟹肥,瓜果飘香。菜园里到处都是长得结结实实的白菜,紫色的茄子,红红的尖辣椒,青青的萝卜……让人口舌生津,想咬上一口。果园里更是叫人垂涎欲滴。柿树挂起来金黄的灯笼,山楂炫耀着满树的玛瑙,葡萄架下闪烁着一串串水晶,苹果树上点缀着一颗颗翡翠……
必须得有一个盛大的日子,来庆贺这个时节!于是中秋节应运而生。其实早在唐朝初年,中秋节就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回了家,围在一起过个团圆节。吃月饼,赏月亮。
此时的月亮已显出雍容典雅,褪去了“月上柳梢头”的羞色朦胧。在中秋节青黛的夜色中,众多星光暗淡隐退,一轮明月款款而来,像映照自我的明镜,你笑她也笑;像纯净绝美的脸庞,她哭你也哭。暮色渐浓,她始终默默无语,似一首无言的歌,流过心头,空灵孤寂。隐约可见一棵桂花树,旁边是抱着玉兔的寂寞仙子嫦娥,遥望人间。一轮明月点亮了古今文人的灵感之光,传递了几多相思之情。“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等等佳句,不胜枚举。还是同举一杯桂花酒吧,为相聚的人庆祝,为天涯的人祈福。月亮,是仲秋时节精神的浓缩,思想的延伸。
月饼是中秋节的美味,圆圆的,也是月亮的样子。象征着团圆,圆满,圆润,也象征着美好,成熟,通达。外皮有颜值,内心很丰富。这正如女人,年轻甜美总是青涩,成熟练达,依然不失风韵,她们闪耀着母性的光辉,她们坚定的目光,从容的步伐,都彰显着一股无比坚韧的力量,那才叫美到极致;写作也是如此,初学之人的人往往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喜欢辞藻华美,就像一件衣服,有着艳丽的颜色。而成熟的写作者更趋于平淡,讲求意境深远,读来回味无穷,就像月饼馅儿味道;一个故事也像月饼,我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圆满的结局,譬如让王子吻醒公主,让他们幸福地结合。小小的月饼,精致的外皮,丰富的内涵。它是仲秋时节物质的代表,也是精神的引领。
这一切,都是仲秋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