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习惯的力量》这本书,老外写的书确实干货不多,一个理论用了几万字描述,到最后却没有告诉你明确的实施方法。不过改变习惯这样难的问题,确实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方法。我们想要改掉自己的恶习,必须得先了解习惯是怎么形成的。这方面作者做得很好,举了非常多的例子,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毕竟人们更喜欢听故事胜过生硬的理论。
习惯的组成
习惯是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这三部分组成的。
暗示,比如最简单的一日三餐,大部份人都有到点吃饭的习惯。早上8点、中午12点、晚上6点,时间一到就会去吃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饿了,反正大家都吃。这就是暗示的作用,是到了吃饭的时间了。
再如抽烟、喝酒,很多人一想事情,一吃完饭就会点根烟。因为需要集中精神思考,才点根烟放松一下,似乎是思考前的一种仪式。吃完饭,得抽根烟了,饭后一根烟快活似神仙嘛。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这些惯常行为起初都是由暗示引发的。有得人喜欢赌博,到了烂赌的程度。无数次的发誓赌咒不再赌钱了,可只要看到别人赌钱就惹不住加入,甚至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有个哥们,在工厂里打工,下了班就喜欢和几个老乡打麻将。每个月的工资都不够付牌钱的,还在外面欠了一屁股赌债。回到家天天被老婆骂,就算被打,打完后看到别人打麻将就想上去摸两把。像他自己说的,一天不摸下麻将牌浑身发痒。直到欠下的赌债越来越多,两口子也过不下去了,老婆闹离婚。这哥们也够狠,直接一刀把自己摸牌的手指给剁了,求他老婆留下来。可没过多久,这边手还包着,那边已经在牌桌上坐着了。
通常我们都会很瞧不起这些屡教不改的人,实际上他们也非常痛苦。这种习惯跟吸毒上瘾者非常接近,真的是会出现生理上的种种不适。如果有戒过烟的朋友应该能体会这种突然改变习惯带来的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有的时候为了改变习惯,你就真的生病了。
人们这些行为,由暗示触发,为了得到最终的奖赏。
抽烟、酗酒、烂赌都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抽烟为了让尼古丁穿过鼻腔到达肺部那种刺激;酗酒为了让酒精麻痹神经那种松弛、愉悦;赌博为了那只差一点点就能赢钱却一直差那么一步的急迫感、或是偶尔赢了又输光、输了又想翻盘的焦虑和兴奋......很多种复杂的心理感受,每个人的体验都不同。
如果我们充分了解了这些恶习,就一定有办法去改变它。
不过一定要先明白顽疾难改,这是难度系数非常高的一件事情。改正的过程中出现些差错是在所难免的。这些困难,每个人都会遇到,你并不孤单。即使你现在已经养成了新习惯,也不能放松警惕。一个固有的行为再次发生,一切老的习惯又会接踵而至。因为习惯一旦养成就会一直伴随着你,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新的行为去替代它。
一个酗酒者已经戒酒多年,滴酒不沾。只是今天很特殊,他母亲不幸去世了。他非常伤心,开着车在街上游荡。这时看到一家酒吧,他开始挣扎。“我母亲离世了,我根本无法自处,现在只有酒精可以救我,等我精神回复过来我就再也不碰酒了”。他就这样进了酒吧,在喝下一杯又一杯酒之后,迷迷糊糊的睡去了。第二天他还没从伤心中走出来,他又去了那间酒吧,第三天他买了很多酒回家,第四天、第五天……他停不下来了,他的恶惯又回来了,他又开始了天天酗酒。
旧习惯埋得很深,就算多年未出现了,只要一被触发就会变本加厉得重现。
你以前吃的太多了,现在想起来要减肥了,那就得改掉你以前吃得多,动得少的习惯。那你得先记录自己一天都吃了多少,会吃几次,都吃些什么,通常在什么时间或什么情况下吃。如果你每天下班回家后都会忍不住去开冰箱;看电视的时候就喜欢手里捧个薯片什么的。那你就想办法在冰箱里换点健康的食品,水果或是蔬菜,看电视要吃的零食也换成健康食品。如果能做到不吃就尽量不要去吃好了。经过奶茶店总想买杯奶茶,知道自己有这样的习惯就提早给自己备一杯水带着,嫌水不好喝,你也可以适当的泡点什么,也总比奶茶的热量低些。
如果知道自己这些惯常行为会发生,就提早做好替换的东西。
就是已经知道了改变习惯可以通过替换,可找到合适的替代品也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们需要为自己的恶习付出努力,去充分了解触发它的机制,再想办法去对付它。
了解了是什么样的暗示触发了惯常行为,这样的行为是为了得到什么样的奖赏。
如果替换了行为,那就给自己一些奖励吧,这样才能帮助自己坚持下去。如果你这个月都不再吃垃圾食品了,开始运动了,就算偶尔的犯规,你也该买个什么东西犒劳一下自己的小小进步。
你得时常鼓励自己,人很多时候并没那么坚强,所以你还得想办法加入团体。去找找那些减肥团体,戒烟团体……要是你有信仰,可以去加入教会,这些团体和伙伴一定会鼓励、帮助你。
最后,我们就一起努力改掉自己的恶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