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言慎行,也是一种尊重
习惯口无遮拦说话方式,直率的性格,随意的言语,往往说出去之后,不知何时,便会伤及对方。且这样的事情不止出现一次。也许是遗传母亲的秉性,做过的善事枚不胜举,但一句无意的话语,瞬时将人跌入冰点,而本人尚不知晓,何处出错,还一脸懵懂。
办公室内人数本就不多,健谈者唯我也!偶遇寂静之余,穿插一两句缓和气氛,调节紧张的神经末梢,未尝不可。然我天生喜欢热闹,极外向的性格塑造了一个生性率真的我。和周围朋友、同事相处还算融洽。而最为恼恨的就是每天都难免多说话,说错话。言不由衷,言不及义,弄巧成拙,祸从口出!
我是一个直爽、真诚的人,乐观向上,喜欢交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太多的心思,但总以为说真话比说假话好,即便难听,别人也不会太过介意。但事实远非如此,有些事说假话更有益处,有些人要听的就是假话。不合时宜的说真话,是让人很恼火的。
今天我才明白:大智若愚,有学问的人一般不乱讲话。只有那些胸无点墨又爱慕虚荣的人才喜欢信口开河,大发言论。“宁可把嘴巴闭起来,使人怀疑你是浅薄,也不要一开口就让人证实你的浅薄。”这是一句值得大家牢记的名言。
在研究说话艺术时,首先要学会“少说话”。
你也许会反驳:“既然人人都要学少说话,那么,说话艺术就不必细加研究了。”其实不然,少说话固然是美德,但人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只能“少说”而不能完全不说。既要说话,又要说得又少又好,这才是口才的艺术。
记住这样一个原则,在任何地方和场合,我们要尽量少说话,缄默是值得提倡的。如果非说不可,那么,要注意所说的内容、意义、措词、声调和姿势,以及在什么场合应该说什么话,怎么说才得体。
偶遇一练习太极六年之久的健身者,无意中谈及常人在言语方面所出现的失误。知天命之年的他,竟说,如若遇到不会说话之人,只能证明此人尚且年轻,心智不够成熟。无关乎年龄,即便是七八十岁老人,不会说话,也是幼稚的表现。说明此人阅历尚浅,没有经历大风大浪,生活中并无出现重大波折。
“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细察老于世故的人,他们在应酬中的确只说三分话,这不是他做事缺乏光明磊落,而是在生活和工作应酬中累积出来的经验。老于世故的人,是否事事可以对人言,是另一个问题。所谓说中留半句,是指不必说,不该说的话,这绝不是不诚实,决不是狡猾。坦率真诚、快人快语、言无不尽、这固然是人的美好品德。但人心险恶,你的坦诚和言无不尽可能会被有心人利用,给你造成伤害所以不得不防。
大道理:一个人的坦率,并不是有什么话都可以直说。话一旦出了口,就无法收回了。控制你的言语,要特别小心讥讽之言。当你从刺人的话中得到的暂短满足感远远不及你付出的代价。
言多必失,说得越多,显得越平庸,说出蠢话或危险话的几率就越大。“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万世警句在今天依然见证着它的价值,不会没有它的道理。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那么就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管在什么时候,也不论是什么事情,在多说无益的时候,不说话反而是明智之举,也许沉默就是最好的解释。
沉默是金,雄辩是银。不言而明,无声胜有声是“说话”的最高境界;言简意赅,以少胜多是说话的第二境界;口若悬河,伶牙俐齿是说话的第三境界;敦敦善诱,以柔克刚是说话的第四境界。有时需要不说少说,有时需要能说多说。为人处事,成功与否,首先就取决于你说的本领!
要想说话少出漏子,务要做到:一是多听少说;二是绝不轻言人事是非,三是话不说死,留有余地;四是不管真话假话都要说得理直气壮真诚动人。
三思而言,三思而行,谨言慎行绝非易事,没有相当的历练和修养是难以做到的,以后慢慢修正过来吧,谁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