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获赠的一本书,比较用心的去读完,不过却没在脑海中留下较深的印象,个人认为是相对普通的一本书,感觉和书的售价有点不相称(市场价为59.00大洋),营养的价值不是很高。不过任何书籍,无论其好坏与否都是作者的呕心沥血之作吧,虽不是很认同作者的一些观点,但最后还是为作者的努力点赞。
不可否认的是作者的知识面和阅读面还是比较广的,从整本书中,能看出作者的努力,引用了不同一些人的经典观点,维度也相对比较宽泛,通过宽泛的阅读面,把他人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面太宽,不够精深和深入,有点拼凑、罗列和浅尝辄止的感觉。从我个人的观点出发,我认为对于初学者而言,本书可能学不到技术层面的战术性指导性的知识;而对于有经验的产品人而言,可能会没有得到些提高方面的指引,或是深入的延伸和指导,尽管作者在第1章里提出了关于产品的“道、法、术”的战略层面的内容,但是个人认为指导性的意义不大;在书本的末尾,关于训练的启示或者是建议,给人的一种空洞的喊口号的感觉。
本书一共8章,作者的思路是从产品的宏观概念或哲学思维出发,描述了产品的思想、精髓(如第1章是全书的总纲,产品的“道、法、术”),有点道法家的气质,不过光有其形而没有其神噢;然后到产品的行业分析、战略制定(第2-3章);之后是产品的需求、设计、体验和执行(第4-7章);最后是产品经理的“职场修炼术”(第8章,如何通过勤奋努力并选择有效的的工作方式从而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从大的方向上看,作者采用的的总—分—细的层次关系,但是其表述的逻辑有些混乱,不够深入严谨,并且对缺乏对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逻辑管理和深刻的案例分析。
当然,也并不是一点东西都没有学到,作者关于需求的层次理论这一块上,还是有借鉴意义的。我们习惯于马斯洛层次的需求理论,但是这一理论的层次重叠性是很高的,界限也不是那么清晰;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是有其局限性的,针对不同的人群,需求的高低层次是不一样的。本书中作者从卡诺模型延伸出来的用户需求三个层次的划分,对产品人而言还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这三个需求层次是: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如图所示
第一级,基本需求。基本需求是最基本、最基础的需求,如果产品不能满足这个需求,那么目标用户根本就不会考虑这个产品,所以基本需求就是产品经理必须满足的需求。
第二级,期望需求。期望需求并不是必须的需求,有些期望需求是连用户直接都不太清楚的,但是用户希望能够满足他们这部分的需求,越多越好。
第三级,兴奋需求。顾名思义是使用户感觉兴奋的需求,也就是产品提供给用户完全出乎意料和超出产品用户预期的需求。用户会因为产品满足了他这部分需求而感到惊喜,没有的话用户也不会抱怨。但是这样的需求满足得越多,用户满意度就会越高,从而增加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
在实际需求管理工作中,产品经理还是要首先满足基本需求,再努力实现期望需求,到了这两个级别的产品只能说合格,因为市面上大多产品都能做到,而产品的竞争力来源是兴奋需求,也是区别平庸产品经理和优秀产品经理所在的深层次需求,就看产品经理如何去挖掘。下面举一个我看到过非常好也非常形象的例子,非常有借鉴意义和值得思考:
上面图的描述是不是非常有意思?
本书中对我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作者在产品战略阐述的时候关于所在公司DNA的问题思考。市面上产品千奇万象,而能符合用户需求并且带来丰厚利润的也十分之多,但是我们都要做吗?不可能!那我们要做的是哪一块?还是盲目的随便选某一领域某一产品来做?也不可能。我们应该根据所在公司的DNA来做SWOT分析,需了解公司所能提供的资源(如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所拥有的竞争力能为产品本身带来哪些帮助;公司一定不能偏离本身所擅长的领域去做不擅长的事情。如腾讯本身是做QQ起家/发家的,擅长做社交产品,并且其一直也是社交领域的领导者,在社交一领域上强力的占据着用户的心智,但是其去做电商领域的时候,却不太成功甚至是失败的。反过来,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发展出来的支付宝也是一样,一直在尝试做社交领域上的事情,都没能太成功,其基因决定了其优势及竞争力。
总体而言,书一般般,却也有其亮点的地方,期待作者更好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