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数据角度看“灵魂交互”的soul App
最近比较火的 soul 社交APP,成为一个新的热点。人们可以通过心理测试题,从灵魂上定义自己,所有用户都可以通过大数据算法,认识到和自己性格相近的陌生人。在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中,人们总是怀着对知己的渴望,而大数据的运用,将这种看似难以实现的愿望变得轻而易举。但是,在精密的数据背后,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数据定义的你,是真实的你吗?
人在不同的情绪下,即使是面对专业的心理测试,也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选择,然而soul 对用户的分析仅仅出自于 第一次的测试结果。当用户产生心境变化时,没有有效的方法不断修正结果。个性定义会不会固化某些群体,减少个人的更多可能性?
在星座广泛流行的时期,很多年轻人受到其影响,出于对其的喜好而不断地向某些星座固化的特点上靠拢,潜移默化的将不同的个人塑造成相似的模样。soul 中对于个人的定义,会不会也像一个性格加工厂,把不同的人分在不同篮子里,进而使其趋于同化。实际上,在把用户分类的过程中已经减少了作为个人的更多可能性。用户社群固化后,偏激思想的产生。
在soul中,你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都和你有着相似的三观。但是,在现实社会,不同思想的碰撞导致了互相牵制,进而产生社会道德。然而,在soul的世界里,可能每一个人都是你的支持者,藏在人心中的黑暗火苗可能在社群中扩大,出现一些社群所认可,但是违反社会道德的偏激思想。
大数据 在soul 中的体现
在 soul app 中,用户被允许使用完全隐藏个人信息的方法,去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你完全不用担心会被别人认出来,因为他们无法通过你所发布的信息得知有关你的所有个人隐私。在聊天交流中,你面对的将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人,但是却拥有和你相似的三观。你们不用在乎个人身份,可以畅所欲言,分享你的秘密也不用担心被其他人发现。你可以和任何一个陌生人分享你的故事,即使它是虚构的,也不用担心被揭穿。
这样的应用,首先第一步就是分析用户数据,进而运用大数据算法进行用户匹配。相似度高的用户就会被匹配到一起。而这些用户在大数据分析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用户分类。服务提供者,就可以针对性的投放广告,进而盈利。而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各种使用习惯也可以帮助完善对于用户的识别,比如点赞了哪张图片、哪个文章,都可以组成用户分析的数据库,进而形成对于用户更完整的认知。
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在用户使用soul app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各种各样的用户数据,例如使用习惯、对于某些类型文章的点击率、关键词的搜索频率等等,完善用户的识别,进而提高对于用户的理解,优化认知。
不要过分追求对于分类的准确性、过度解读用户心理、发掘因果关系。保留更多的个人特征,增强相关性的匹配,减少用户同化。
在追求“匿名化”的同时,建立完整的用户沟通平台,允许不同社群的人一同沟通交流,不要固化用户社群,保证不同用户群体之间信息交流的流畅性。
总结
在大数据的运用里,我们确实可以做到很多以前做不到的事情。但是,大数据也仅仅是一种工具,我们需要更多的去思考其使用方法,发掘数据的潜在价值。同时,也要避免唯数据论的想法,认识到事物本身的客观性。当然,在数据收集的时候也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入手,人为制造关联,为数据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