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心先生的文学回忆录里有这样一句话,“托尔斯泰说:优来无方,窗外下雨,坐沙发,吃巧克力,读狄更斯,心情又会好起来,和世界妥协。”
说实话,狄更斯的小说并不欢乐,但是结局总让读者看到希望。他常常描写贫穷平凡的社会底层老百姓,在18-19世纪的英国挣扎着生存,寻找寄托,渴望远大前程。从人物衣着,称呼,个人的爱好习惯,融合当时的社会风俗面貌,从一个人的名字由来就能道出其不幸的出身,从一个小动作就能告诉读者主人公的善良正义,每个人主人公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双城记是狄更斯著名长篇小说之一。它更为人熟知是因为文章开头的经典语句,“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除了最好和最坏,后面还接着用了智慧和愚蠢,光明和黑暗,希望和绝望,天堂和地狱,这一连串词组道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双城指的伦敦和巴黎。马内特医生在巴黎被困了18年之后,女儿露西接他到伦敦居住,在回程的时候他们遇到了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年轻人达尔内。后来露西和达尔内结婚生子,原本生活还算平静,但是法国爆发的大革命,迫使达尔内回到巴黎,结果被锁进监狱。马内特医生和露西匆匆赶到了巴黎。当时的巴黎可谓是满城风雨,不堪贵族压迫的人民起义摧毁了高高在上的君主,一个个贵族受到“审判”,被送上了断头台。最后一位爱慕露西的律师卡顿凭着和达尔内相似的外貌瞒过人民,代替达尔内上了断头台。
狄更斯在双城记里给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真善美,也让我们看到了丑陋仇恨。
卡顿是小说里很巧妙的角色。他颓废,不修边幅,酗酒,虽说面貌跟达尔内长得像,但是两人又是如此不同,卡顿就像是反面的达尔内。但正是他,牺牲自己,守住了露西的幸福。其实在提到两人的面貌相似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日后卡顿替代达尔内上断头台的结局。在卡顿向露西表露心声,祝福露西和达尔内的时候,他深怀感激。露西对父亲的关爱,对每个人都那么亲切宽容,家的温馨,这一切曾经燃起卡顿心里早已熄灭的梦想。虽然他没能改变现状,但是他感激露西让重燃了他的信仰。所以他愿意为了露西,为了守住她所珍爱的一切,作出任何牺牲。临近行刑的时候,同监狱的一个女孩认出了卡顿不是达尔内,女孩小声地问,你愿意为他死?还有他的妻子和孩子,我愿意,嘘。卡顿牵着这个女孩的手,给她勇气。他跟达尔内一样善良勇敢。
马内特医生的宽容也让人动容。十几年前,因为被侯爵贵族拉住给病人治病,知道了他们不光彩的秘密而被关到了巴士底狱,后来重见天日的时候神智不清,在女儿慢慢陪伴开导之下才获得新生。当达尔内向他透露有意求婚露西的时候,当达尔内说出真名的时候,马内特医生知道,那是他仇人的儿子。但是他选择了沉默,成全了两人的爱情。在达尔内被关起来之后,马内特医生利用自己因为之前在巴士底狱坐牢的经历而带来的影响力,多方游说,一步不离看顾达尔内直到确保危险已去。曾经他诅咒侯爵以及他的子孙后代不得善终,为当初的恶行付出代价。当他遇到达尔内,他知道,仇恨不能换回和妻子的时光,不能让露西幸福,弥补不了那不见天日的十八年,马内特医生用爱去化解仇恨,才有了新生活。
德法尔热太太因为仇恨而变成可怕的革命领袖,最终惨死,令人唏嘘。作为当年侯爵残害家庭唯一的幸存者,德法尔热太太,心里一直记着报仇,她记住每个仇人的脸和名字,酝酿推翻贵族统治的革命,身先士卒。一个个贵族被杀死之后,她还计划残害达尔内,就连露西和她的孩子都不放过,只因为达尔内是侯爵的后代,所有留着同样血液的人她都要清除。 在这场革命中,很多无辜的百姓因为无须有的罪名被送上断头台,男女老少,不管是贫穷的女裁缝还是富有的农民。革命者本来是为了替穷苦的平民百姓讨公道,为了更好的生活,但是他们被仇恨蒙蔽了双眼。断头台的鲜血让他们兴奋,再多的人死去,也平息不了他们心中的怨恨。没有了黑白是非,没有了一点良知,没有了人性,德法尔热太太和大部分革命者一样,成了跟那些贵族一样可怕的存在,一样无知地扮演“正义”的审判官。
被爱的人心中必是有爱,像露西和马内特医生。德法尔热太太们也曾被爱,哥哥为了保护她把她藏起来,自己一人找贵族报仇。可惜她们的仇恨被逐渐放大到没有了空间去容纳爱,去包容那些真善美。
时代造成了这一切,人创造了一个时代。这是一个矛盾,是一个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