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不少老铁问我:胖啊,看你最近的微信备注是“闭关读书”,你都读了什么书呀?有没有推荐的呀?
今天,我就写一篇文章汇总一下,说说这30天里我读过的那些书,以及读完之后的收获。
从数量上来看,这个月我读了21本,具体分类如下:
沟通6本:《高难度对话》、《演讲的力量》、《瞬间赢得信任的冷读术》、《沟通的艺术》、《演讲的艺术》、《脱口而出,妙语连珠:即兴演说术》。
思维3本:《第3选择》、《选择卓越》、《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
心理2本:《被讨厌的勇气》、《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
哲学2本:《哲学的邀请》、《哈佛中国哲学课》。
生活2本:《吃的法则》、《这书能帮你戒烟》。
学习1本:《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写作1本:《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语言1本:《语言的魔力》。
工作1本:《极简工作法则》。
情绪1本:《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
其他1本:《影响力:技能与实操》。
列出这个清单之后,我自己被吓了一跳。因为在读书时并没有发现,原来我的阅读倾向居然有些偏食,沟通类书籍居然远超其他类的书。不禁让我想起一句话:
人因困而思,因思而学。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我们会因为困惑而去思考问题,因为思考了问题,所以去学习如何解决。
反过来说,当你特别关注某个领域的时候,是否意味着:我们在某个领域中遇到了困惑呢?
好了,这个问题到此为止,我们还是来看看大家都好奇的一个问题吧:一个月要怎么读完21本书?
一个月21本书,我是怎么读完的?
第一、带着问题找答案。
正如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所说:“没有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这句话我之前也知道,但是知道和做到就两回事儿。那么,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要归功于我读的第一本书《演讲的力量》,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解决了一个困扰自己很久的写作问题:文章过于松散,不能紧扣主题。在这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可以理清主线的方法:一句概括法。特别简单,动笔之前先想想“我想传递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接着想“读者能从文章中获得什么?”,最后用一句不超过15个字的话概括出文章观点。比如这篇文章,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希望我的经历能为你带来启发”。
读书的时候,也是一样的,先找出你想要从书中解决的问题:我为什么当初会选这本书?我最想得到解答的困惑是什么呢?
提出问题之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发现自己实在提不出什么问题,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本书对现在的你来说没什么用,可以换一本书来读了。
第二、有选择地跳读。
很多人读书都习惯从第一页开始,按照目录一页一页读下去。但是,这种阅读方式有三个弊端:一是读起来比较慢,容易半途而废;二是缺少对书的整体把握;三是很难把读到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实际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所有内容,只要了解到书中我们最需要的那部分就足够了。比如说,你最近在读工具类书籍,想要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找到阅读方法,那就只读“如何阅读实用型书籍”这一部分就可以了。
如果你害怕漏掉某些信息,建议你先快速翻阅一遍。实际上,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只要快速地过一遍,就能对书中的内容有大致的理解。就像看外语电影时,扫一眼字幕就能对剧情有个大致的印象。
第三、内化书中内容。
读完之后,我们还得把书里的东西内化,才算是真正读完了一本书。有个挺简单的办法:想象一下,如果你要为一个朋友推荐这本书,你最想跟他分享的内容是哪一点呢?
根据这一点,去回顾、思考,然后写一段自己的感悟,或者像我一样,直接写一篇完整的文章都是可以的。
读完21本书,我收获了什么?
其实,读完21本书之后,我最大的收获是:
知道了自己一个月是可以读完21本书的。
那么,从内容上来讲,这些书给了我哪些启发呢?让我一本一本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演讲类的书,一共6本:
《演讲的力量》:作者是克里斯·安德森,他参与并指导了上千场TED演讲,书里有特别丰富的演讲经验。对我最大的帮助,也如上文所言,其实是帮我改善了写作,这也算是一种跨界吧。
《高难度对话》:作者是迈克·贝克特尔,既是金牌培训师,也是畅销作家。书里分享了许多解决沟通难题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沟通也需要成长。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人际关系也一样。越是重要的关系,就越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瞬间赢得信任的冷读术》:作者石井裕之是日本颇有盛名的精神治疗师,书中的“逆向沟通术”,能够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推测出对方心理,被广泛应用于星座、算命和占卜。比如说“杯子技巧”,当你把桌上自己的杯子向对方的方向靠时,如果对方没有移动杯子,就说明两个人的距离缩短了;如果对方把杯子移开,就说明你们的关系还不够近。
《沟通的艺术》:作者有两位,罗纳德·B·阿德勒和拉塞尔·F·普罗科特,他们在“沟通”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这本书畅销40多年,再版14次,堪称大部头经典。因为特别厚,所以书里的内容也特别充实。个人感觉,如果能把这本书读完,沟通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了。而且,你还会发现,很多沟通方法,其实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原型。
《演讲的艺术》:作者戴尔·卡耐基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被誉为“成人教育之父”。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个改善怯场的方法:找一家KTV,在包间里独自练习、肆意嚎叫,体验放飞自我和放开声音的感觉。等你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再找几个小伙伴来看你极富真性情的表演。就像“学游泳要先下水”一样,你要先开口,才能说得更好。
《脱口而出,妙语连珠:即兴演说术》:作者安德里·赛德涅夫是“魔力公众演讲体系”的创始人。在剖析了数千场即兴演讲之后,创立了详尽的演讲体系,帮助全球数百位演讲家用最短的时间成为优秀的即兴演说家。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你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无论对方提出什么问题,你都可以通过一些过度技巧,把话题引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详情参考娱乐圈里,那些被采访时的机智反应。
再说思维类的书,共3本:
《第3选择》:作者史蒂芬·柯维是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入选“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当问题发生时,除了听你的和听我的之外,还可以听我们的,实现双赢。
《选择卓越》:这本书的一位作者是吉姆•柯林斯,曾任职于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出版过《基业长青》、《再造卓越》等千万畅销书。另一位作者莫滕•T•汉森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咨询服务。简言之,这本书是教我们如何在多变的世界里,通过小步试错、制定计划、筹备预案,一步一步走向卓越。
《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这本书提出了一个公式:论点=论据+关键假设。如果我们想反驳一个人,从这几个角度任意切入都可以找到反驳的点。
然后是心理类,2本:
《被讨厌的勇气》:作者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用青年与哲人对话的形式书写,传达了“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观点。这本书我读了最多遍,因为实在是太震撼了。只要你愿意,并能承担后果,你就可以摆脱来自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任何束缚,成为一个自由的人。
《重塑自我:如何成为一个很幸福的人》:作者尼尔•帕斯理查是哈佛大学的MBA、沃尔玛高管、TED演讲家。这位号称全世界最幸福的人,还受邀为谷歌等世界500强企业做幸福力培训。书里提到一个测试自己兴趣所在的方法:周末测试法。
方法很简单,就是问自己一个问题:在周末无所事事的时候,你会干什么呢?思考一秒钟,然后说出你的答案,是去看电影,去读书,还是去唱歌呢?原理也特别简单:如果周末你都不想做这件事,怎么可能是你的兴趣呢?
接着是哲学类,2本:
《哲学的邀请》:这本书是“治愈马”老师送给我的,感谢!作者费尔南多·瓦尔萨特是马德里中央大学的哲学教授,被誉为“西班牙的萨特”(萨特被称为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书里只说了一个观点:哲学就是不断地提问,通过提问题倒逼进步、深入思考。读完之后,你会发现:原来人生还有这么问题尚未解决。(笑)
《哈佛中国哲学课》:作者迈克尔•普鸣是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中国历史方向教授。他开设的中国古代哲学课是排名前三的全校选修课。与其说是哲学,不如说是中国古典大家的思想合集,汇集了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等主要思想,读完后整个人都斯巴达了,只愿我们都能做一个善良的聪明人。
生活类,2本:
《吃的法则》:作者迈克尔·波伦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饮食作家,也是有着“美食奥斯卡”之称的詹姆斯·比尔德奖的获得者。关于吃的法则,我个人记住的一点是:不是任何东西都能称作是“食物”。
《这书能帮你戒烟》:这本书太神奇了!作者亚伦·卡尔自己就是一个有着33年烟龄、一天100支烟的老烟枪。发现“轻松戒烟法”后,不但告别烟瘾,还立誓为这个世界解决吸烟问题。这本书畅销20多年,全球热卖900多万册,戒烟成功率高达90%。在这里,我就不多说了,推荐大家去看!
剩下的类型,都只有一本,按顺序写下去吧:
《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作者托马斯 M. 斯特纳认为:我们的焦虑来自于设下的目标。摆脱焦虑的办法在于:用心感受生活,专注于过程而不是目标。我试了试,确实会不一样。比如,在楼下散步的时候,盯着花坛边抬腿撒尿的小公狗看,确实看出了平静,感受到了时间流速变慢的体验。还看到了小公狗做坏事时,有些不安地四处张望,以及撒完尿拔腿就跑的细节。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跟上面那本《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是同一个作者,布兰登·罗伊尔。这本书里有特别多实用的写作技巧,值得一看。要注意的是,作者是从西方视角看待写作,如果要借鉴的话,需要酌情稍作取舍。
《语言的魔力》:罗伯特·迪尔茨是公认的NLP(神经语言程式学)大师,长期受聘于迪斯尼、IBM等世界500强。语言的奥秘在于,如果能够避开盲点,就能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当我们想要找到问题的关键,却不知道怎么说时,可以这样问自己:“如果能够避免压力/花费/失败,你能得到什么呢?”比如说,上司觉得“这个项目花费太高”,其实,他只是想“避免额外的浪费”,这时候,做一个“最划算的方案”出来,他就会满意了。
《极简工作法则》:作者理查德·泰普勒的人生轨迹极其精彩。30年的职场生涯里,他涉猎过众多领域,也负责过许多截然不同的工作。如今自主创业,同时经营着好几家公司。虽然名字是极简,但是书里的法则特别多,一点儿都不简。不过,如果能坚持下去的话,工作上大概会简单一些。
《情绪急救:应对各种日常心理伤害的策略与方法》:这本书强烈推荐!作者盖伊•温奇是纽约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美国心理协会的成员。一直以私人心理医生的身份在曼哈顿工作,帮助病人将情绪急救的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书里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心理伤害都一一做了分析,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读完绝对会有不小的收获。
最后一本,《影响力:技能与实操》:作者是特里·R.培根,他是高端人才培训公司—国际知识学院的创始人。但是这本可不是我们通常说的《影响力》,所以我个人其实并不推荐阅读。不过,书里的部分内容也还是不错的,感兴趣的话可以找电子版来简单翻翻。
以上,就是这一个月来,我读了21本书的方法和收获。
说句题外话,最近,我迷上了刘墉的书,故事简单,道理深刻,句句深入人心,是真的好看!特别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