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一年的微信小程序终于悄悄上线,瞬间刷爆朋友圈。在互联网红利殆尽,进入沉寂缺乏想像力的窘境,小程序的悄然发布又一次燃起创业者的兴奋点。能否抓住微信小程序刚起步的第一波红利?这个生态会衍生出哪些新机会?这成为每位创业者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2年微信公众号发布,敏锐的新媒体运营从业者嗅到了平台的红利和商业价值,纷纷跑马圈地进入微信公众号,以近乎零成本获取千百万粉丝,造就了一批超级ip网红。如今,一年前还未推出微信小程序就引发了互联网圈热切关注,似乎慢一步进入赛道,将错过5年最好的时机。然而,如果你用运营公众号的思维来经营小程序,注定要失败出局。作为微信生态的创业者,如何正确理解微信小程序,才能挖掘到属于你的机会呢?
微信小程序是什么?张小龙认为微信只是一个工具,帮助用户高效完成任务,用完即走。小程序就是一种不需要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它实现了“触手可及”的梦想,用户扫一扫或搜一下即可打开应用,它实现了用完即走的理念,用户不用安装太多应用,应用随处可用,但又无需安装卸载。
如何正确理解微信小程序真正的含义?
我们暂时把时间线拖动到四年前,有另一家互联网巨头意识到app正成为孤岛,由于下载安装app对用户产生过高成本,他们构思了一套新的app形态——轻应用,无需下载、即搜即用的全功能App,基于搜索的检索与智能分发特性,解决了移动用户需求与开发者对接的问题。然而,四年后的今天,百度轻应用已经被遗弃。
同样是主张无需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的应用,微信小程序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首先,微信小程序无处不在,无论你是在等地铁,还是在大街等场景,你都可以进入小程序随时随地获取服务,连接世界万物成为微信小程序最重要的特征。
其次,扫一扫让微信小程序连接世界成为现实。在线下任何场景,扫描二维码就能高效获得服务。比如,步行在繁华的街道,扫描酒店二维码,就可以查看、预定房间。
虽然百度也拥有垄断性的流量入口优势,但两者的流量特性是完全不同的。微信是基于人的关系具有场景化特性的流量入口,而百度是基于信息检索占据了信息流量入口。微信流量无疑更具有场景性,而这点恰恰是移动互联网产品能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微信坚定不移的把二维码作为连接世界万物的方式,扫一扫功能已经深入用户骨髓,用户可以在任何场景下扫一扫完成服务,这为拓展微信小程序使用场景铺好未来之路。
对比百度轻应用,百度流量依然逃不出信息流量的界限,它缺乏与世界万物连接的自然属性,搜索信息依然是用户最固定的行为习惯。当用户在特定场景下,需要获得服务,让用户打开百度,搜索获得服务,这种形式既不优雅,也不够直接自然,与扫一扫比,显得笨拙费劲。
微信小程序为场景而生,这是它最重要的特性。所以,小程序最基础的获取方式是二维码,你需要打开扫一扫功能,扫描线下二维码,而不支持线上识别二维码的方式进入小程序,这种获取方式不仅拒绝了开发者通过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传播造成对用户的骚扰,更为重要的是明确告诉用户小程序必须指向场景。在张小龙明确指出微信小程序将会坚持去中心化,不会推出小程序商店后,聪明的开发者构建微信小程序应用商店的想法,也被设置了一睹随时会关闭的城门,因为这有可能会破坏小程序为场景而生的生态。难道用户获取小程序就没有更高效的方式了吗?答案是基于场景,将来你还可以在发现小程序里面的附近的店找到附近的小程序,这更进一步通过更好玩有趣的方式拓展用户通过场景获取小程序。
没有场景,就没有小程序,什么样的小程序比较有机会?想像下作为用户,你会在微信里玩陌陌、映客、今日头条等小程序?不太会。
首先,这类需求都是用户刚性、高频、重度需求,用户安装这类app的成本远低于获得的价值;
其次,原生app可以友好的满足这类需求,而小程序不太适合实现复杂的交互,用户体验上与原生app存在一定差距。
最后,小程序强调要在两步以内触达服务,如果路径过长不适合这类需求。既然以上谈到的刚性、高频、重度需求不适合小程序。
到底哪些服务适合在小程序上实现呢?连接人与服务的线下场景,也许是小程序最大的机会。例如,周末逛街,你看见一家不错的美发室,头发已经两个月没有修剪过,产生了美发需求,但对美发师不太熟悉,也不知道是否有优惠活动,这时微信扫一扫,美发师所有个人简介、作品、忙碌状态和评价都一览无遗,而且还可以领取优惠券,降低了你进入美发室的信任门槛,而不至于进入美发室才发现没有合适的美发师,室内嘈乱的音乐和不舒服的气味,而产生认知失调。
微信就是超级数字城市,而微信小程序是这座城市的服务者,为这座城市的人们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小程序能否抓住用户需求场景,恰如其分的出现在用户面前,成为衡量其价值大小的重要标准。小程序初现,是否要进入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