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花了很长时间,看了几个人。
第1个是,明朝太监刘瑾。因为很会哄皇帝玩,得到皇帝的宠幸。皇帝又是个逆反期的少年,一个老奸巨猾的人,在皇帝的庇佑下,无所顾忌,揽权揽钱,排除异己,遭到大力反对的同时竟然异军突起,利用东厂西厂特务机构,全国上下白色恐怖。正值胆小的人是自杀的不少。正直胆大的人被处罚被流放,被杖死的也不少。其中被流放的就有王阳明。很多官员不敢替人说情,不敢维护正义。更多的官员因为说情而被牵连,家破人亡的很多。很好奇李东阳是怎么在其中明哲保身的?乱世中,何以自保?危言危行,可能会被排斥甚至误杀,沉默不语可能也会牵连,或者被耻笑。这样的混乱大约有10年。有趣的是刘瑾,的精神偶像是王振,就是那个把皇帝带到沟里去的土木堡之变的王振,于是也把他的人生走向引向黑暗
而巧妙的是还没有得势的奸相严嵩,此时正在乡下养病。当刘瑾被处死后,奸相严嵩又出来折腾。结党营私称为公开,贿赂成为必须。在那个文官也可以大战倭寇的年代,正直的文人被贬到福建沿海。比如宗臣。 或者被贬到塞外。比如东霞先生沈炼(茅坤),当奸臣被扳倒的时候,牵连到的另一个文人是徐文长。他在严嵩的派系胡宗宪手下当幕府,因为严嵩的牵连,失去了工作,开始颠沛流离的命运,最后因命途不顺,躁狂症自杀
武则天时期,忠臣徐敬业,集结军队讨伐,骆宾王写战斗檄文,
激情慷慨,但最终失败,没有帮李家夺回天地。武则天统治了10年左右,给唐玄宗夺权。不知道武则天时期任用的官吏该如何自处?比如狄仁杰。在政治中做墙头草固然不可,但忠诚耿直的大臣,更多的被冤枉至死。封建时代,生命不属于自己,属于统治者的喜怒情绪。
当刘瑾撸钱的时候,官吏们想办法贿赂。可某一天有几良心发现,不想接受贿赂的时候,一批倒霉蛋的官员还按照旧历来送贿赂,因不合心意,不顺脾气,这批官员莫名其妙被流放。是运气不佳吗?还是信息不灵通
第1次知道了南方周末报写影评专栏的王怡。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教育反叛的文章,作弊。来指责学校教育十几年就是规范你的,思维,僵化你的行为,让你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而真正优秀的学子,就是那些智商挺高但目中无师的孩子, 他们保持住了自己的思考力和辨别力。 后来这个人信了上帝再后来
Lz,一位有着自由思想的女诗人,却在那个不让说话的年代,被禁锢,被枪毙。让这个敢于说出不同声音的人从此消失。 希望那样的年代永远过去!
晚上看到台湾的一位历史,哲学家去世,他认为谭嗣同李大钊的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的很重要的一脉,我对此知之甚少,但我知道李大钊也是为了自由而死
邢丹和丛飞。 被评价为明善实恶。第1个原因是忽略照顾家人齐家没做到。第2个原因是,牺牲自己来帮助他人,应该尽力而为。懂得节制用力,懂得,修身养性。修身没做到 第3个原因是,孔子奖励弟子做好事要报仇,这样会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丛飞的这种牺牲行为影响到,质疑好人无好报。而且把它作为感动中国人物扩大影响,实在是误人。第四,吃素,少用皮衣是最大的放生,第五,真正的善良是为别人,而不是为自己。你的发心是为了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还是真正的帮助别人,我不同意这些观点, 为了捍卫某些观点,就要如此绞尽脑汁的质疑吗? 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相信别人,一切都是为了爱。
就中文和哲学而言,我更门外汉许多。但是就史学而言,我不认为它仅仅能满足知识的摆弄或者什么以史为鉴之类的话,对于我,它是打开人其余部分的钥匙。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可以在不付出代价的前提下体验前人的故事,我更可以在无尽的身份力躬身入局,学会我这个年纪难以自行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但就这一个学期而言,我学习到的最重要的词,就是克制。 司马迁和班固在史书的撰写上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风格,司马迁可能显得更自由,而班固则在条条框框里显得克制。我并不是说司马迁管不住自己的嘴不加考证就随意写作,相反,司马迁的考证精神和考证能力非常之强,甚至很多篇章为班固及后世史家所沿用。这个克制,更重要的是对我所要面对的那些不能再发声的生命的克制,是对无穷的时间的克制,更是为了对他们的严肃与负责。
成一家之言,终究要对自己所说所为负责,不仅仅是史家,任何接受过人文科学训练的人都应如此——微信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