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克说,观念的转变和人类意志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世界。如果这个判断为真,那么,中国现代化转型之艰难,可以认为首先是观念未能做出正向的转变。
个人认为,中国人第一个需要转变的,是针对“交易”的观念。
交易是一个商业上的术语,是人类对商业贸易和商品交换中人的行为的定义,是陌生人之间互通有无的最佳方式。
陌生人之间要达成交易,需要两个前提:交易主体平等,和交易选择自由。你有三个苹果,我有十个枣,我想吃苹果,你想吃枣,我们就可以相互交换。
如果你一个苹果换我一个枣,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吃亏,单看大小,的确如此,苹果可以吃十口八口,枣只能吃一口。
而且你只有三个苹果,一对一的交换,你只能换到三个枣。交换之后,你有三个枣,我却可以有七个枣和三个苹果,如果你看到这样的交易结果,一定会大叫不公平。
不公平的交易偶尔可以有,但一定不可持续。当你遇到另一个人,他愿意用五个枣换你一个苹果,你肯定高高兴兴跟他做交易,再也不会跟我合作。
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的交易,双方一定是平等的,自由的。不平等的交易,叫做纳贡,不自由的交易,实质是抢劫。
自由平等的交易,使人类建立起最大规模的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如果没有学会交易,人类就不可能进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
远古人类从非洲出走,有过很多次,100万年前的直立人,身体健壮,脑容量也很大,但他们灭绝于智人。智人从非洲走出来,距今10万年前,身体较直立人瘦弱,脑容量也没有直立人大,之所以能够消灭纵横地球一百万年的直立人,就是因为智人学会了在陌生人之间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易。
自然界里的生存竞争激烈残酷,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你死我活,所以,一个直立人遇到另一个陌生的直立人,本能的反应是必须马上判断:逃走安全还是杀死对方安全。
据说这种本能——遇到陌生人就试着杀死他——仍然潜伏在人类心底,如果人类没有克服这个本能,交易就不会发生。
所幸人类的先祖在8.2万年前克服了这个难题,“从而有能力手把手将织纹螺属贝壳传递到125英里之遥的内陆地区”(里德利)。
学会跟陌生人达成交易,形成共识,广泛的合作才得以实现,人类的分工才能开始出现,从此,一个人的个性有了发展空间,甚至有了用武之地,甚至更进一步,可以发展成一技之长。
没有交易,创新就不会发生,正是交易带来的更广泛的社会分工,激发出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发明各种新奇产品。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创新速度成为一种持续的加速度。“8000年到2万年前之间的发明创造,比此前数百万年的发明创造还要多。以今天的标准,这个速度形同龟速,可按直立人的标准,则有如闪电一般”。
交易对人类的进步是如此重要,可以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这个发现也是科学家新近的研究成果,还不算是一个需要中国人需要转变的观念。
中国人需要改变的,是对商业和商人的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农抑商的传统,民以食为天,和无商不奸,可能是这个观念最有代表性的常用俗语。
现在反思“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也许可以看到历代统治者对人民的恐吓。没有食物,人们就要饿死,食物成了中国人的“天”,“天”在中国人的概念里,是“老天爷”,是跟上帝一样的至高神灵。
而无商不奸,可以说是与权力媾和的儒家文人对商人的污名化。不可否认有奸人经营商业,就跟不可否认有奸人当官做老师、医生一样。可是偏偏只有“无商不奸”而没有“无官不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