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很火的毒鸡汤:好看的女孩都自带烧钱属性。
这话诚然不假,想要好看首先得肤白貌美。水乳、精华、面霜等护肤品,底妆、眼影、口红等化妆品哪一样不占据女孩们小半的生活费。脸好看了自然是不够的,还得有身材有才华,去健身学画画学瑜伽又是一笔不小的消耗。
于是每个月打开支付宝,发现上个月的花呗还没还完,下个月的账单已经冒出苗头。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还没有花呗,高中时勤俭节约的习惯也带到了大学,每天要控制自己的饭钱,每月月初会列一个购物清单,勾勾画画只剩下刚需的来买,这样每个月都能从父母给的生活费中存下小一千。
这样的生活也不觉得有多差,每天游荡于教室,图书馆和寝室之间,无聊了看看书追追剧睡睡觉。如果这个月有了富余,就去看场电影买杯奶茶奖励一下自己。
可随着自己的认知更加广阔,早已经不再稀罕自己那只有几十块的护肤品,也不想被朋友嘲笑,只好每周同她们去一家昂贵的餐厅拔草。我努力跟上潮流,去一家家网红店,买各种贵妇品牌,自己存下来的小金库早已无法支撑这强大的购买欲。
更可怕的是,人一旦习惯了这种舒服的生活习惯,便很难到退回去。
在一次想买某品牌的圣诞限量款后,我告诉自己:就这一次,买完就把花呗关掉。可是在买完彩妆之后发现要好好卸妆,一千的luna在等着我,这么贵的洁面仪当然还要配合la mer使用。
还有每个月买一些七零八碎的东西,不过就几十块钱嘛少喝一杯奶茶就有了,回头查看账单时发现可以积攒个千八百。负债越堆越多,每个月都在想买完这次下个月一定会控制好自己,到最后不得不分期还花呗。
我们都知道有些东西自己并没有那么需要,二十岁的自己不需要三十岁的人才用的护肤品,穿阿迪来装逼也没有使自己更高贵。但仍然不愿意亏待自己,不愿意降低生活档次,不愿意在享受过好东西后使用那些次等品。
尽管都知道父母在家中省吃俭用来满足自己的购物欲,而不舍得对自己好一点。也只会在还钱的那一刻有短暂的自责,自己不该这样,当时说好的上大学后兼职争取经济独立呢,下个月要找个家教来补贴。
到了下个月,又会以作业太多社团活动很多,每天学业繁忙很累等理由来推脱。就算找到了兼职,多了一千元的工资,却有了两千元的欲望,就这样恶性循环。
是我们真的经不住诱惑么。
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只有好好学习,不去过分关注外表的美丽,一元的辣条十元的杂志都能让我们无比快乐,内心坚定而有力量。等到了大学甚至工作,眼前的世界更加广阔,就算明知道这件东西自己不需要,也不甘心自己拥有的比其他人差。再加上各种购物类的app,礼物说,小红书,聚美,亚马逊……无一不在我们心烦意乱的时候提供了恰到好处的放松方式。闲来无事刷刷手机,看了一篇推送,发现自己的生活可以变得更好,于是下单买下这件物品。
所以不是诱惑太多,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想要什么。不是别人有什么,才想自己要什么。
人的消费永远赶不上社会的变化,各种款式层出不穷,各种器械的出现让我们误以为有了它生活会更简单。但其实这些身外之物才是桎梏精神的枷锁,让我们变得越来越依赖,而忘了当初一无所有时简单的快乐和幸福的生活。
过分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只会让这些东西不再是我们的附属品,相反,我们变成了它们的奴隶。打开精美绝伦的潘多拉魔盒只是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和快感,完全不计后果。还在虚伪地用“钱不是省出来的,是赚出来的”作为借口。
现在这个年代早已不再是当初勒紧裤腰为下一代积累财富的日子了,财富越多,享受欲越多,这很正常。不正常的是,在一贫如洗最该奋斗的二十几岁,眼神迷茫,学不进去专业课,终日刷着淘宝,精心地包装自己,浑浑噩噩度过这一天。回到寝室,刷刷微博躺下,假装明天又是元气慢慢的一天。
明明每月拿着父母的钱,不用承担水电房租这些琐碎,却担忧着手机里的账单。明明每天按时上课,不做兼职也不需要发表论文,到了期末还是要疯狂转发锦鲤以求及格。生活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本末倒置,完全没有高中时一往无前的激情。
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想要做到开源节流并没有那么难。比如多去关注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方面,而不是寄希望于这个瘦身霜能帮我减肥,那双鞋可以让我更帅。每日记账,看看哪方面最浪费钱,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消费。你也一定有过冲动买下一大堆东西,然后放在家中落灰的时候。那么每次买之前都要好好想想我是否真的需要它,买下来之后我会用几次,不是便宜的就一定合算。强迫自己养成定期存钱的习惯,几个月后会发现自己的小金库又大了。
二十岁的贫穷没那么丢人,二十岁的无能无力才是真丧。连花钱都控制不了自己,何以控制人生。
二十岁,不要再去碰没有任何意义任何价值的人和事。把有限的时间留给有品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