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写作与人际交往类似,都是一定程度上的自我暴露。轻拢慢捻,让藏在心底的音符倾泻而出,奏出动人的乐章。
不同的是写作如同演讲,演说家居高临下,台上施令,而观众只负责开启欣赏。这便好比叫上一家外卖,色香味俱全抑或差强人意,观众不必挑拣,只需照单全收。这固然省心,却唯恐失了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
而人际交往则是有来有往的,如同主人亲自下厨。先是食材挑选,将那鲜颜明媚、仪态万千逐一拣选,小心翼翼地装进菜篮子,再是小火慢炖,顾着火候,添上作料,直到香味一点点儿溢出来,观摩彼此辉映,绽放的化学反应。
我是爱极这个过程的。
遇上好玩的人,好似翻看一本书册,指腹轻擦,从扉页的质感,到淡淡的书香。或是惊鸿一瞥,彼此走近、试探、触摸、给出回应,倘若有幸合契,便仿佛跳一场探戈舞曲,极张扬地抛开红裙,抖包袱似的,把自个儿的有趣慢条斯理地呈现出来,只等对方应声而起,便如高山流水遇知音,既成全自己,也成就别人,再深挖去,黄金矿工孜孜不倦,寻宝般快意。
然而另有一种风险侵蚀它的乐趣,便是谎言。货真价实是好货的第一前提,但凡掺了谎言,便变得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这也难怪,人生来热爱使用工具,为了简化程序,也为了利益最大化,就有了套路。按章行事,轻松省心,却失之真诚。 人们戴着面具玩着猜心的游戏,难辨真假,言语也就失其效力。
无怪乎人们总向往年轻。年轻时毫无防备,盈盈一跃便绕过心防,在心海种下一朵玫瑰。跌撞磕碰,添了防人之心,或是被生活磨砺了气性,再无起帆起航的兴味。效法宝钗,逢人只说三分话,生怕谁窥见皮下真相,或是历尽风浪,见多不怪,或是顾忌太多,十分才气敛去七分,隐巧藏拙,岂能尽兴。
故而我以为,趁还有劲头折腾,不妨多去变革梨子。正如薛定谔的猫,不打开盒子,谁也不知道它是生是死。一个人究竟如何,在去世之前谁也无法盖棺定论。我们终究是要死的,不如痛快地活着,来一场真心话大冒险——输了全当交学费。诗酒趁年华。
可惜大多时候难逢敌手,免不了要感叹知己难寻,有独孤求败之叹,也有自惭形愧之悲。所谓夏虫不可语冰。通常情况下不是觉得自己乏味,便是觉得别人无趣。从人海里搜出一位,已属难得。更不要论还要考究时机,探求缘分。更多时候犹如在喧嚣里漂泊,江海不系舟,人间无脚鸟。故而有首歌叫7 years,唱尽这种孤独。“黎明还未照耀前,孤独的我无人相伴”。
这时,便不如再转回写作上。寻一处小茶馆,觅二三看客,畅快淋漓尽诉心中所想,任你横看成岭侧成峰,将所有颜色,尽奉樽前。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