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个小朋友两岁半了,叫小轩。自从过年放假回来后,在班里非常兴奋,会有扔东西打人等举动。昨天依旧是在课堂中,好久不见的小轩开始还是很平静的。当我发现他拿出剪刀想要做剪纸条工作的时候,便走过去陪伴他,跟他一起剪。我们还会聊天“这个像云彩,那个像眼睛,还有的像大海里的鱼”整个过程很平和,小轩也非常愿意沟通和配合。最后,我说“小轩,你愿意把剪下来的各种形状贴到纸上送给妈妈吗”,小轩说“愿意!”。于是便坐下来安安静静的把彩纸上都贴满了他的剪下来的“大作”。由于班里还有其他的小朋友需要帮忙,我便告知小轩“老师先去帮助别的小朋友了”。小轩没有说话,继续在做他的作品。可是快到课程结束的时候,小轩又开始拿起二项式盒盖到处乱扔了,差点砸到小朋友,我过去拿下他手里的盒盖,说:“小轩,你这样会砸伤别的小朋友的。”我的语气是平和而坚定的,但小轩还是很生气,可如果不这样去给到小轩规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了。
父母想一想
今天想说的话题,不是如何去管教“不听话的孩子”,而是往往有这样举动的孩子却是需要父母更多的陪伴。我在课堂上引导小轩的过程是愉悦的,平静的,小轩是需要陪伴的。当我在跟他讨论形状像什么等各种话题时,他也是很配合的,如果我能整节课一直这样陪伴他,跟他说话,可能会更好。但毕竟是课堂,还有其他的小朋友也需要照顾,所以,是不是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要全身心的投入到陪伴小轩过程中?我们大人都忙,忙着上班照顾家庭,有的家庭还是二胎家庭,我们既要顾及老大的情绪也要顾及到小宝的情绪。小轩这样的表现,足够说明他现在内心里是缺乏安全感的,当我们完全放下手中的事情全身心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是可以发现孩子内心的美好。正如小轩,活泼,想象力丰富,愿意配合老师做各种事情,这样的品质弥足珍贵。作为家长以及老师的我们,是不是要去好好的保护好孩子最纯净最可爱的品质呢?
老师划重点
休息时,父母要做到有效陪伴。例如,在晚饭后睡觉前,父母放下手中的工作和手机,全身心的陪伴孩子,讲绘本,搭积木都是沟通情感的一种方式。对于两岁半以上的幼儿来说,在入睡前也可以跟孩子一起聊天,聊聊今天看到了什么,明天想要做什么。或许就在不经意间,你会听到一个两岁的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