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来,报纸和网络等各种媒体对于教师、医生、警察和城管等负面评价的消息总是铺天盖地。或许是为了吸粉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吧,很多记者总是喜欢把极个别的社会不良现象大肆渲染,似乎不把整个行业推到风口浪尖上誓不罢休。
单纯的我一直偏执地认为,作为媒体主要精力应该花在传播社会美好和弘扬正能量上来。 我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总是习惯怀着一份感激之情去生活。
我眼里的警察是为民服务的,而不是凶狠霸道的;我接触过的医生护士是极具爱心的,而不是冷漠无情的;我看到的城管是唏嘘无奈的,而不是暴力执法的;我身边的教师是尽职尽责的,而不是利欲熏心的。每次想到这些行业的人员,我的内心总是柔软中带着丝丝温暖地疼痛。
1
09年2月底,我因急性肠炎住院挂瓶。老公在医院照顾我走不开,五岁的女儿悠悠只能托付妯娌去接回家。小丫头自告奋勇地帮助二伯母去店铺拿一个盆子,没想到在从店铺往回家的路上忘了绕个弯,一直朝前走。结果可想而知!
妯娌发动左邻右舍和亲戚朋友找了很长时间后,都没有找到。焦急、心疼、害怕内心即将奔溃的她,无奈之下给在医院看护我的老公打了电话。
躺在病床上的我听到消息后,一边理智地让老公打电话报警,一边催促着老公出去帮忙找,一边给娘家的哥哥姐姐打电话让他们都加入寻找悠悠的队伍。老公急匆匆地离开后,我也闹着要护士拔掉我的针头,结果被喝住了。
那一刻,心急如焚的我只能默默地躺在病床上流着眼泪为年幼的女儿祈祷。脑海里却是各种可能的悲剧画面:天这么冷,天色也已经开始暗了下来。如果在车来人往,人流密集的街道上,不懂交规的她乱跑乱窜被车辆撞伤了,从此缺胳膊少腿怎么办?如果她朝东溪岸那边走,一不小心掉进溪流里,被水卷走怎么办?如果年幼的她在路上遇到别有用心的坏人或是人贩子,被一小块糖果骗走怎么办?
原本虚弱的身体加上各种不祥的念头一直萦绕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整个人一直在奔溃的边缘挣扎着,分分钟都是痛不欲生地煎熬......
几分钟后老公来电话了,说是巡警已经找到了悠悠。在电话里他告诉我,从通话记录上看,从报警到孩子找到仅仅9分钟的时间。心里那块巨石算是重重落了地。
老公让离巡警比较近的小叔子去接悠悠。小叔子找到他们时,悠悠正坐在一位巡警的大腿上吃着瑞士卷喝着牛奶——两位巡警找到小丫头时见天色已晚,怕她饿着,就到附近的超市买了瑞士卷和牛奶给她充饥。小叔子被那一幕感动了,习惯性地买了几包香烟要送给两位好心的巡警聊表心意,被他们拒绝了。
“妈妈,我在打开牛奶的时候,牛奶不小心流了出来,把警察叔叔的裤子弄脏了!”当小丫头回到我怀里时,没有丝毫的害怕,年幼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壮举牵动了多少人的心。
第二天,我想到那两位巡警的单位里当面好好谢谢他们,无奈身体还很虚弱,依旧得住院挂瓶。老公和他二哥去了,怀着感激之情,带着一面绣着“出警神速,为民解难”的锦旗去的。接待他们兄弟的是其他留守在岗位的人员,替我们解难的那两位巡警又出警去了,去帮助其他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从此以后,每次“拿不许到处乱跑,走丢会被坏人抓走”的话语来吓唬悠悠时,小家伙总是会来一句:“我不怕,警察叔叔会找到我的!我还可以吃上瑞士卷,喝上牛奶呢!”是警察的爱心给年幼的她带来了安全感,在她眼里警察叔叔就是这座小县城的守护人。有他们在,我们什么都不怕。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一家长平时总是以“你再不听话,我就叫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来吓唬教育孩子。日久年深,在小朋友的印象中警察叔叔变成了只会抓孩子的坏叔叔。
直到有一天孩子被人贩子强走带走时,警察就在离孩子不远的地方,孩子如果大声呐喊向警察求助,完全可以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
种下什么样的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家长在孩子面前长期把警察当成反面人物,才使小朋友认为警察叔叔比人贩子更可怕,使人贩子得逞。
2
小时候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往医院跑。由于长年累月地打针吃药,人长得很是弱小,血管也很细小。
有一次医生要给我抽血时,扎了好几针都挤不出半滴血来,一连换了三四个医生,两支手臂被扎了八九个孔,最后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向妈妈求助:“叫你女儿哭几声吧,她哭一下,或许血管就张开了,血就容易抽出来了!”没想到我骄傲而坚强地对妈妈说:“ 妈妈,我不疼,我不哭!”
我的坚强,我的不哭,源于我第一次打针的经历。当年妈妈带着年幼的我,走进注射室时,看着那尖细的针头,我的内心充满了恐慌,松开妈妈的手企图来个临阵脱逃,没想到被妈妈抓了回来。
注射室里的护士阿姨态度十分和蔼地问我怕打针吗。我使劲点了点头。她又笑着追问我,被蚊子叮咬过吗?我又点了点头。“那阿姨告诉你,其实打针就像你不小心被蚊子扎了一下一样,一点都不疼!”护士阿姨边说边拿起旁边一个可爱的小盒子问我,“喜欢这个盒子吗?"
在那个贫穷的年代,那个布满各种彩色花纹的小盒子在我眼里就是一个高大上的奢侈品。我眼前一亮,嘴里吐着“喜欢”两个字,喉咙里一直在咽着口水。
“那这样吧,待会儿如果你打针不哭,我就把这个盒子送给你!不过收了阿姨的礼物以后打针都不许哭哦!”就那样,在护士阿姨的鼓励下,我安静扎地了记忆中的第一针。
从此以后每次打针,护士阿姨那张温和的笑脸总是会浮现在我的眼前,让我克服了恐惧,忘却了疼痛。
待我后来读书识字时,才知道原来那些美丽的护士阿姨是上天降落到凡间的精灵,我们给她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白衣天使”。
也许有人会说那毕竟是30多年前的经历,现在的医疗界早已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那我就来说说两年前女儿发烧住院的经历吧。
孩子到医院时,护士们同样客客气气地忙前忙后地帮着我们,时不时有人跑过来问这问那,有一位更热心的护士甚至想办法给我们找了刚刚出院腾出来的比较好的床位。
坦白而言,她们中没有一个是我们的熟人,她们的温暖与热情化解了我们那颗焦虑的心。
安定下来后,女儿闹着要吃哈密瓜,老公到外面的水果摊切了两袋,一袋给女儿,一袋送去给当晚值班的护士。他说见到她们那么忙碌心疼,看到她们如此热心感动。
稚气未脱的女儿更是问了我一个特别现实的问题:“妈妈,护士阿姨都那么忙,她们有时间上厕所吗?万一内急了怎么办?”女儿的话带给我更深远的思考,是啊,这仅仅是护士,那些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好几个钟头的外科医生内急了怎么办?后来在一当护士的朋友那里了解到面对这种情况只有用一个字解决——憋!
我不是医生,不知道这么一个“憋”字会给人体带来多大的伤害。我只是深深地明白“憋”是痛苦、是难受、更是煎熬!一个“憋”字道出了多少心酸与无奈。或许选择了医疗事业的同时也就是选择了隐忍吧!
3
这些年来被严重吐槽的还有城管。在网络上城管猛于虎也,有很多人谈城管色变。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城管甚至是成了暴力的象征。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未曾与执法城管有过直接的接触。只是前阵子在上班的路上亲眼目睹了,小贩与城管撕裂的一幕。
那小贩是个上了年龄的大妈,正在占道违法经营。城管过去执法时未曾动手,那大妈已经满口操着各种难听的粗话对城管破口大骂;强悍的她甚至激动万分地使出了自己的飞毛腿。面对凶悍的大妈,城管只能无奈地叹了叹气,摇了摇头。
看着那动感十足的画面,我的内心忽然闪过一种想法:如果此时骂人扬腿的是城管而不是小贩大妈,那估计围观的人会很多,肯定会有好事者拿着手机拍下那精彩瞬间,说不定执法的城管一不小心就能上今日头条了。
忙于上班的我,电动车很快远离了事发地点。但是心里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执法的城管和小贩的大妈究竟谁属于弱势群体!
很多时候我们在同情大妈大爷生存不易,一把年纪摆个小摊赚点小钱都得担惊受怕的,我们会觉得那些执法的城管“太没人性了!”可是当我们开着车子在拥挤的路上行驶,时不时都得小心翼翼地避开占道非法经营的大爷大妈时,我们又会情不自禁地谩骂“城管都死到哪里去了!也不出来管管!”
所以城市的美容师并没有获得美誉。他们的工作更多时候是在千人谩骂万人唾弃中熬过的。很多时候,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如此纠结的工作让你干你乐意吗?
4
由于自己是教师,所以为本行业伸冤难免会落人口舌。
在很多人眼里教书一种十分轻松而高雅的职业。每天无非就是上两节课,每周末有双休日,每年有寒暑假。
好吧,我承认你们看到的这些都是事实。每天上两节课是轻松,但是你们可曾想过课前要备课,课后要批改作业这些环节;你们可曾记起教师除了教书还得育人;他们对学生的关爱甚至超过了部分学生家长。
当你们在过潇洒地过着夜生活时,可曾想到有很多老师在班级里下班辅导学生,还有更多的老师正在熬夜忙着钻研教材;当你们周末可以放下一切烦恼狂欢时,可曾料到老师们可能正窝在家里或是集中在办公室里批改学生的试卷;如果学生没有寒暑假,相信老师也不会有一个令人艳羡的假期,同时也别忘了有成群的老师们要在假期里接受各种培训。
学生生病了,我经常告诉他们身体比学业更重要,让他们待在家里好好休息。而我身边有很多老师经常带病坚持上课,一方面是担心没有老师代课,耽误了教学进度。即使有同个科目的老师代课,也会因为增加代课老师的负担而于心不忍。
前几年就有专家指出了,教书不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而且是重体力活。看看老师们上课的情景,或许你就会理解了:不仅双脚要站立着,嘴巴还得边提高嗓音大声讲课,边大口吸食着粉笔灰;手也得不能停歇地反复板书和擦拭黑板,眼睛更得盯着课堂上学生们的一举一动。
课间经常会有学生围着你问问题,待你逐一给他们解惑完毕后,才发现原来上课铃已经响起了,于是顾不得回办公室喝口水,顾不得到卫生间放松一下,便急匆匆地抱起教材奔向另一间教室,开始新的45分钟。遇到早上连续四节课或五节课的,回到家后我们压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常年累月的辛苦劳累让很多老师的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学生的听话懂事有出息,似乎成了我们苍白教学生活中的唯一色彩。只是与学生出游时,学生帮我们打一下伞,网络上会批评我们摆谱。学生考上了理想中的学校,开了一桌谢师宴,我们都没有勇气去,唯恐那些恶心的口水淹没了我们本不高大的身躯。我不知道在我们这个传统的国度里,我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去哪儿了。
结束语
前阵子看到南方报业记者涉嫌强奸实习生的报道时,记者们马上很敏感地提出了报道中应该去掉涉案者的记者身份,说这是一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行业的事情。
那作为记者的你们可曾真真正正地为教育和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想过。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些害群之马。教育和医疗作为中国最庞大的行业,多几匹害群之马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你们是否也应该以个人的名义去吐槽他们,而不是打一整个行业的脸呢。
请不要再去打警察的脸了,毕竟中国这么大,人口这么多,警力不足无法及时给某些处于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及时带来贴心满意的服务也是正常的,毕竟他们也是普通人,而不是孙悟空。也不要总是盯着城管不放了,他们也有太多说不清的辛酸与无奈。
2016年7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