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刚看完余华的《活着》,擦干泪,写一篇读后感。
半年多前,明明推荐活着这本书时,我就听过前面一两万字的音频,而且听过两遍,但不感兴趣,听不下去。
后来想买一本书,为了凑单,顺搭了一本《活着》,一放就是半年。
今日年休,有部分闲暇时间,想起明明说,《活着》这本书很短,半天就能翻完,今天试了试,真的,不到半天就看完了。
我买的版本一共有191页,粗略计算,8万字左右,对比看来,我喜欢看的网络,每本都在百万字。
若我把看百万字的耐心,用来看文学作品,那每年得看多少本啊?不切实际的想法。
《活着》是一本小说,才有这么大的耐心看,如果换一本《文学回忆录》就没这么好的耐心了。
我不喜欢看清朝之后,国民时期以及解放时期的小说、电视和电影,充满了战争、无奈和贫穷,还觉得很low,不想接触。
《活着》这本小说让我肯定了这个时期的丑陋,好想逃避。我很好奇,研究这时期的人,是否会得抑郁症。我书看的少,没能力评价历史。
主人公福贵,作为地主家的富二代,花天酒地,跟龙二赌博输掉了家里仅剩的100亩地,家败了,父亲从粪坑上掉下来,摔死了。
当不了少爷的福贵,租了5亩地,勤勤恳恳的养家了,母亲病了。福贵带着女人家珍的银元进城请医生,半途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再回来时,女儿凤霞聋哑了,母亲死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啊,在改革中拼命的生存。女儿凤霞只能一辈子苦啊,儿子有庆总要活得好一点,被送去上学了,却死在了学校的献血活动上。
苦命的凤霞碰到了二喜,生活看着越来越好了,却在生产后,大出血死了。
女人家珍病了,儿子女儿都死了,病也越来越重了,病死了。
女婿二喜是个好爹爹啊,把凤霞生下来的苦根照顾得很好,可惜干活时,被两块水泥板夹得血肉模糊。
只剩下一老一小了,福贵和孙子苦根。生活太穷了,吃大锅饭的时期已经过去,老的忙着干农活,好心的煮了些新鲜豆子给发烧的孙子吃。孙子太饿了,难得有豆子吃,吃啊吃,孙子撑死了。
就剩下一个福贵了,买了一头老牛,相依为命。两个老不死的,继续耕田。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女人、女婿和孙子,七个人相继死去,哭得我稀里哗啦。
我坐在阳台,一边看,一边抽纸,脚边扔了一堆。
憎恨社会背景给普通农民带来的厄运,作为底层的小萝卜头,只是时代的一颗尘,随风飘,随波流,反抗不了。
有一篇自序中说“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他相信自己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相信自己的子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子女,还有他的女婿他的外孙,还有那头也叫福贵的老牛,还有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还有生活的点点滴滴……”
福贵这苦难的一生,还要我从中看到幸福和欢乐,真的好难啊,等我先流干眼泪再说。
之前《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让平常心对待苦难,接受苦难,让我怎样平心静气的接受这苦难的一生?最终跟老牛一起耕田的福贵,到底是麻木,还是看开呢?
书尾有句评论里的词特别好:“福贵单纯的世界观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后,仍然奇迹般的保留下来。”
单纯的福贵还活着,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们在一个新的时代,各自活着,苦乐自知。
2020.9.25风飘啊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