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片段一】
R·阅读原文片段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愤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自自身。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
我们有自由选择自己应对外界的权利,也要为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负责。
负责,并不是沉重、负担的意思;负责,是将最终解释权掌握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
甲:你昨晚没来,令我很失望。
乙:昨晚你没来,我很失望,因为我想和你说一些烦心事。
在上面的例句中,甲认为,她的感受是由他人的行为引起的。而乙认为,她感到失望,是因为她的愿望没有得到满足。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A·学习者拆为己用
按照“事实 + 我(感到)......+因为我…...”的句式,来造句。看看真实的自己是什么样子的。
大家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与人沟通的过程中,是否有强烈情绪发生,如:愤怒,生气,懊悔,心痛,开心,愉悦。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出来,了解下,情绪背后的你,包含着你的什么想法,期待吧!
(I的部分,我也自己写了,这段可以忽略哦:
感受的好坏取决于自身的需求和期待,以及他人言行的看法。
比如当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的表现不外乎以下4个反应:
1.认为错在自己;
2. 认为错在别人;
3.了解自身对这件事的感受和需要;
4.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通过了解自己或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的方式来化解矛盾,就是一种有别于暴力沟通的方式(如第1中和第2种反应)方法。
我是一名研究生,对于学术研究而言,科研的绩效在于发文章。我的导师是身兼学术和行政管理的人员。由于经常学院行政方面事情很多需要他处理决定,加上他需要经常出差开会,因此对于学术方面的投入时间相对就变得很有限。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我们所做的科研成果(比如撰写的论文),都要经过跟导师协商探讨后,进行投稿刊发。两个月前,我们的一个稿件发给他,他也答应尽快修改。期间有去找过他,并且有说需要他尽快修改,不然对于论文刊发和能否按时毕业都会有影响。他每次都说好的,我晚上就改,但下次再去找他的时候,他又会说自己太忙了,没时间。说实在,揍他的心都有了。
看完老师的拆解,我发现问题不仅仅在于导师,我也有问题。因为我不懂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说的太直接的话,老师又会生气,那对于论文的修改就更加变得渺茫。现在我觉得,我可以这么跟导师沟通:老师,论文的修改问题给您添麻烦了,特别是在您又这么繁忙的情况下。不过从文章发给您到现在,已经有两个多月了,我有点担心。因为这篇文章的刊发时间直接关系到我能否按时毕业。现在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但我还没改好这篇文章(怎么感觉有点在间接怪他的意思),所以麻烦您能否抽空帮忙看看,我想尽快投出去。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