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焦虑是什么样的一种感受,有很多描述内心焦虑的词汇。比如,像热锅上的蚂蚁,我们不是蚂蚁,但同样感受到那种无奈和紧张的情绪。又比如,心急如焚,内心紧张得像被火烧那样。又比如,忐忑不安,有一歌叫《忐忑》,好像没有歌词,就光只是歌的节奏就让人感倒很不安。还有很多类似的词汇,但是,再多的词汇也没有办法完整地刻画焦虑的那种感觉。
从心理上讲,焦虑属于一种复合的情绪,当中夹杂着恐惧和悲伤。情绪是人为了适应环境或者事件作出的应激反应。例如一个人意识到危险,心里就感受到恐惧。接着做出应对策略,判断自己实力足以应对就奋起反击,否则就转身逃跑。如果一个人没有恐惧这种情绪,遇上自己无法把控的危险,那结果就很糟糕了,甚至会危及生命。
国外出现过一个典型的案例,一个女士,因为意外失去的痛觉,从此就感觉不到伤痛,哪怕手被割破了,衣服被烧着了也不会知觉。不到三个月,这个女士就因为意外死亡了。她没有痛觉,感知不到危险,不会规避风险,情绪是适者生存的产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焦虑对于人适应环境是有用的,它让人感觉到恐惧和悲伤,判断环境是否危险,作出合适的反应以躲避风险。
2.
适度的焦虑能让人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过犹不及,过度的焦虑应该是有害无益的。焦虑会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甚至不敢跟人接触。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焦虑可能影响学习;焦虑影响工作,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会使人动弹不得,影响工作效果;过度焦虑还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影响人的方方面面……
3.
与过度焦虑抗争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我们来看看小牧对抗过度焦虑的故事。小牧出生在一个边远的小山村,家里孩子有四个,他是老大,两岁的时候就被送到外婆家。外婆家没有其他小孩,小牧占有着外婆家的一切资源,包括所有好吃的,所有他能穿的衣服,所有的爱,甚至老屋后面的整片大山。6岁的时候回到家里读书,他的第一次过度焦虑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4.
由于家里穷,家里的资源很有限,资源分配就只能各凭手段,大的靠打,小的靠哭,中间的靠闹,小牧对于弟弟妹妹们的争抢,显得不知所措,慢慢地变得沉默,不哭也不闹。也不是没有好处,父母开始担心他,只要小牧一不说话,就开始偏向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很容易安静下来读书,这个在山村里孩子们最难掌握的技能,小牧好像一开始就是自带的。与过度焦虑的第一次抗争,似乎并不是让人那么的难受,或许还带着些儿童的无忧无虑吧。
5.
小牧与过度焦虑的第二次抗争很快就到了。那是在初中的时候,初一那一年,小牧尽管因为交不上学费,一个学期都没有拿到课本,成绩依然是还是最好的一个。直到他的数学老师换了一个新老师。可能新老师刚开始教学,没有经验,大家的数学成绩每况愈下,包括小牧。数学成绩差变成他日后最大的焦虑,数学成绩的不理想延伸到其他理科科目。他的文科成绩依然很好,但是文科成绩的好只能部分减轻焦虑。与过度焦虑焦虑的第二次抗争,小牧应该是败了。
6.
小牧成绩不佳引起的焦虑,在高中的时候终于演变成了危机,由于上的是重点高中,竞争异常的激烈,小牧文科成绩的优势荡然无存。班上人数的众多和自己平庸的成绩,丝毫不能像初中那样引起老师的关注,就像小时候不能引起父母的关注一样。他内心充满了焦虑,他是希望自己有出色的成绩,希望老师多一点的关心。数学成绩以前埋下的祸根,将他一次又一次地重击倒地,先是数学听不进去,开始在课堂上睡觉,接着是其他科目。整天昏昏沉沉,这是什么样的一种状态?不敢跟老师接触,不敢跟同学沟通,不敢跟异性聊天,有一股浓浓的的恐惧萦绕在心里,挥之不去;不可言状,无从发泄。更有一种无处不在的揪心的悲伤,让他的思绪弥漫着消极信号,非常糟糕的体验,很多人因此崩溃了。小牧在与焦虑的第三次抗争中,节节败退,无处遁形。如果说他的精神已经处于崩溃边缘,那唯一支撑他的那一根稻草,就只有一副好的身体了。每天下午课后,他都约上几个同学到操场上运动。参加各种球类活动,足球这个活动甚至加入学校足球队,成为学校最顶尖的那一撮人,这可能是对抗焦虑唯一没有失守的阵地吧。
7.
很快高二结束,进入最紧张的高三,小牧所在球队拿到了学校足球联赛的冠军。似乎意味着胜利的天平已经偏向他的那一边,成为第一的自信支撑他向焦虑奋起反击。他写了一个详尽的学习计划,将一整天的时间分配到各个学科,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1点,不敢有一分钟浪费,持续整整一年。
这一年,他似乎忘记了焦虑,结果似乎并不算太差,考了个不算差的二本。第四次对抗,小牧逆袭了。但是,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8.
扳回一城的小牧乘胜长驱,并未放松学习的强度,他认为在高中的时候错过了很多,在大学里继续苦行僧式的苦读。成绩依然第一,在各种协会活动获奖,甚至代表学校足球队获得联赛冠军,他似乎完全战胜了焦虑。但大学并不是人生的终结,还有更大的人生焦虑在等着他。
其中之一就是关于两性关系处理的焦虑,他在大学没有和任何人谈过恋爱。其二是关于工作的焦虑,读书的大城市里;他甚至没去过大型的超市,没坐过地铁,没去过好一点的餐厅吃饭;其三是关于人际关系的焦虑,除了同学,几乎没有跟外人有任何的接触。情商之低,令人发指。毕业了,他极少参加面试,最后快要从学校搬走前才匆匆忙忙找了个跑业务的工作。一个极度内向的人,做了一份销售的工作。那种煎熬,每次去见零售商,每次去见其他同事,每次去策划活动、安排工作,都是举步为艰。那种内心的恐惧,来自于对人心啦理解的一片空白,来自于对结果不确定的无奈,更来自于被人拒绝的悲伤失落。与焦虑的第五次交锋,小牧节节败退。
9.
接下来几年,小牧换了两次工作,第三份工作在做了四年之后。对于工作的焦虑感不减反增,愈演愈烈,与同事关系的紧张,与上司的种种不和,工作性质与个性的不匹配,无时无刻不刺痛着他。
种种迹象表明,小牧与焦虑的抗争,又处于溃败的悬崖边。这次支撑他继续斗争下去的动力是家庭。尽管在大学时候没有恋爱的经历,工作之后还是能很好地处理与另一半的关系,还算美满的婚姻。小孩的出生更是融润了家庭的各重关系,但维持这一切,需要稳定的收入,工作暂时断断是不能变动
工作不换,岗位还是可以换的。他先申请了跟自己个性更加匹配的岗位,更加注重和同事的关系,工作关系逐渐理顺,工作的焦虑慢慢被他打败。
10.
小牧与焦虑的再一次斗争,很快又来了。这一次是更有挑战的关于个人成长的焦虑,这次他的对手是自己。人需要有更多的追求,需要走出暂时的舒适区,成败如何,不得而知。这次抗争,可能将跟随他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