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小到大,我读过的书不多,但也不算少。很多书的内容我都不记得了,但这些书或多或少已融进了我的骨血里,成为我的一部分。
工作了,能静下心来看书的时间少之又少,平日里会利用自媒体进行碎片化学习,但对于工具类的知识、信息,我不想只知其然而不知道其所以然。比如,理财类,我该买什么产品?我该在什么时候买卖?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买卖……碎片化的信息大部分传递的是WHAT,很少告诉人WHY。而我,想知道更多!
走在人生的路上,有时我也会害怕、迷茫,因为我不知道更为遥远的未来,我会站在哪里,我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样?这份内心的不安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而我要充分利用它,把脚下的路一步一步走扎实。读书就是其中之一。
知识笔记
1、相对收益,股票型基金可以以沪深300作为比较基准,债券型基金以中债100为比较基准;绝对收益,可以以定存利率或者是CPI作为比较基准。
2、主动型基金(股票、混合、债券)对基金经理的依赖度较高,而被动型基金依赖度较小。因此,要关注基金经理的能力及动向。
3、如果买同一家基金公司的其他基金,可以选择基金转化,减少申购费。
知识交融
《菜鸟定投笔记进阶篇》是我早前就读过的一本书,是一本基金投资的入门小书。结合已知,再次阅读,似乎能深入理解、判断本书的观点。
构建基金组合。有一句话叫做“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首先,我们要判定自身的投资风格,即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而言,投资风格分为保守型、稳健性和激进型;再据以构建自身的投资组合,即低、中、高风险产品的配比。一般而言,高风险资产占可投资总额的比例为100减去个人年龄作为参考。
本书不建议买太多基金,因为需要管理成本(时间和精力)。建议数量控制在5只以内,且保证产品风格差异,尽量避免在一家基金公司购买基金产品。但根据我现在的认知,也有人倡导投资指基时,在保证每次买入低估值产品的前提下,不必考虑基金的数量,这个说法有合理性,也是我目前已采纳的建议。
选择指数基金的几个因素(不全)。
1、关注跟踪标的。50、100、180、300、500,数字越小,代表该指数的样本股越少,越能反映该市场业绩好的大市值公司,比如500,涵盖的个股多,且都是剔除大市值公司的股票,反映的是中小盘、创业板股票的行情。
2、历史业绩。是否能完全复制行情,误差大小。
3、费率。包括基金的管理费、托管费和申购、赎回费。很多人建议要考虑费率,长期投资下来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由于我个人定投期限短,目前3只权益类基金,尚在记录,对于费用没有具体概念。不过,减少经济成本的确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提升收益。从减少申购费来说,选择第三方平台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比如天天基金、蛋卷基金、蚂蚁聚宝等,费率基本有折扣。
问题思考
我当初选择权益类基金,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策略,信赖晨星网的评级。首先,筛选出近三年评级和五年评级均为四颗星、五颗星的基金;在此基础上,再选择五年内、三年内和近一年内收益均在前50%的基金,假如风险在同类基金中为低,我就敲定。目前有两个问题:
第一,有人说不能过度相信晨星网的评级,但我作为普通人,是否有更好的办法来筛选基金或调整基金;
第二,基金选定后,就是投资纪律问题。无数人告诉我们,切忌追涨杀跌,但怎么去界定这个上下限,指数基金,不杀跌,何时止盈?怎么根据相对收益或绝对收益来浮动定投金额?又如何找出低估值基金?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欢迎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