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同事一起去另一个学校磨课,在几位同仁的观点中收获颇丰。
首先,一节课应该有主线。这是同事设计的课件里出现的一个问题,也是我们平时在教学时可能不会太过在意的问题。一位同仁展示了自己之前设计的一个同课课件。她的课件中,以happy Saturday为主线,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从听说到读写,设计很有整体性。
其次,我们需要尽量考虑到学生的每一个回答。这其实是我们在预设时不一定能考虑到的,但是一位同仁却提起了几次在教学某个环节时,学生可能会作出的反应与回答。因此,在设计时,还需要多思考,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需要考虑到学生词汇量的同所以,也要考虑到一些学生想表达却不一定能够表达出的内容。
再次,每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我们需要有所取舍。的确,有时候我们可能既想要游戏环节,又想要绘本故事,甚至还会想着音乐等活跃气氛的环节设计。但是实际上,一方面我们需要考虑到时间问题,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设计环节的有效性以及与其他环节如何连接。在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生硬的,甚至每一个环节之间是零碎的个体。
(比如在复习课时,不应当考虑到每一个板块都要复习到,而是要抓重点和难点。在复习时,也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说、去练习,而不是教师再去教授一些内容。即使是复习课,也要考虑到生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不能过于枯燥。)
最后,每一节课都应当有生成环节,即拓展延伸环节。这一点也是自己在教学时会忽视的。听说读写是学习一门语言的基本要素,我们常练习的是听与读,但是实际上说和写也不可或缺。因此,在课堂的最后,一定要设计一个说或写的内容。如果是高年级,最好是以写作为练习,教师可以适当引导。
综上,复习课也好,其他的课时也好,我们在设计课件时都需要注意以上几点。对于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学生,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但是总体还是要争取达到以上的几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