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戴荃唱的那首《痒》给迷倒了,又骚气又风情,唱得人心里痒痒的,撩人十分。《痒》这首歌还是挺出名的,最开始听的是黄龄唱的原版,也是独具特色。歌词尤其扎眼,配合曲调,美得令人惊叹!
《痒》让我联想到了《牡丹亭》。二者都美,那种孤独和渴望知音的心境尤为一致。只不过《牡丹亭》更为含蓄典雅,相比之下,《痒》就直抒胸臆,直白明了。
如果杜丽娘生在现代,那《牡丹亭》的唱词大概就变成了这样:
杜丽娘:她是悠悠一抹斜阳,多想多想有谁懂得欣赏。
柳梦梅:他有蓝蓝一片云窗,只等只等有人与之共享。
杜丽娘:她是绵绵一段乐章,多想有谁懂得吟唱。
柳梦梅:他有满满一目柔光,只等只能有人为之绽放。
杜、柳:(合)来啊,快活啊,反正有大把时光。来啊,爱情啊,反正有大把愚妄。来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来啊,造作啊,反正有大把风光。
我之所以把二者放在一起谈论,是因为它们有一些共同之处。我们可以来看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一些唱词。出自《游园》一折的一支曲子《皂罗袍》是最为大家熟悉的。从第一句“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起到连着另一支曲子《好姐姐》的末句“闲凝眄兀生生燕语明如翦,听呖呖莺声溜的圆”止无一句不是杜丽娘在自怜身世,表达自己有所渴望,内心怅然若失的情感。这是什么情感呢?杜丽娘花容月貌,长到十六岁才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见了明媚的春光,逗引了内心的情思。这个时候她还有些懵懂,只是感叹自己消磨大好光阴,虚度韶光,竟不知何为真正的美。直到她在梦中与柳梦梅相会,初尝男女之情,唱词的内容越发的明显了:“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甚良缘,把青春抛得远!俺的睡情谁见?”再到梦醒,一场春情如梦似幻,杜丽娘的情思愈发抑制不住了。于是发出“最撩人春色是今年”的感叹!
以上一段说人话就是,杜丽娘长到十六岁了,成熟了,开始渴望爱情了。在梦里与柳梦梅相会后更加懂得了男女之情,由最开始比较模糊的一缕情思发展到最后将所有的情感都寄托于柳梦梅之身。杜丽娘生得美,每日对镜整花钿理鬓角,画眉描眼之时,自己都被自己迷倒了。所谓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空自知,多么寂寞!于是意淫要是有个人懂得欣赏我的美貌,为我画眉描眼,我能从他的眼里看到他对我的珍爱和怜惜,那该多么美好啊!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如果没有这个悦己者,便“懒画眉”了,每日价情思睡昏昏,茶饭不思,也没心情打扮见人了!这就是陷入爱情之中的女子的心理,漂亮女子的渴望尤为浓烈!
古时以含蓄为美,含蓄不等于娇柔造作,不等于虚伪。含蓄是一种美的范畴。所以即便是倡导人性解放、歌颂自由爱情的汤显祖在剖析人物心理方面,也多采用清丽典雅的辞藻,借物咏志,使人物内心蓬勃的渴望变得优美和克制。如此,才能形成艺术品。艺术品得品,有品的空间,才能叫人回味。即便直白如《痒》的歌词,其中蕴含的情感,也得有所经验的人才能体味到其中的滋味。现代社会,很多东西放宽限制,尤其在人的情感方面。青年男女恋爱约会,这都是极为常见之事。往往容易得到的东西总会少了那么几分韵味。更其如此,《痒》和《牡丹亭》中体现的情感才显得珍贵。为什么会痒?那是因为有所克制有所坚持,有所克制有所坚持,才会有所向往。心理上没有“痒”感,情感欲望唾手可得,极容易得到满足,你还会向往吗?还能写得出“最撩人春色是今年”“原来春心无处不下悬”“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她是悠悠一抹斜阳,多想多想有谁懂得欣赏。”这样美的句子吗?
所以《痒》的歌词看起来很大胆,实则底子里仍是含蓄与保守。
一些情感态度潦草,又喜欢滥交的人,根本体会不了这些句子的美丽和好处。他们根本不懂得天长地久的等待是何等的诗意,也体会不了感情上较真、渴望真爱与真情的人的可贵之处。他们坚持着,等待着,向往着,却又不是干枯的等待,他们的日子活色生香,他们活成了一首又一首的诗。
尽管受西方观念的影响,我们开始欣赏那些直白爽快的女子。但含蓄并且有所保留仍然是我们共同的心理特征,因为含蓄代表着克制、理性和底线,这是一种美德。中国女子表面看起来很大胆奔放,其实内心还是保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