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看太平盛世,朋友圈看焦虑。
我们现在看朋友圈看得极多,接触焦虑的机会也更大。(不对新闻联播做深度分析,仅从释放的信息来看)。这一年,我也极度焦虑,且这个焦虑来源不限于朋友圈这一个窗口。各种鸡汤文教我们如何如何破除焦虑:投资、职业发展、家庭……所有这些都需要通过专业或者社交来链接:要么经济价值,要么人脉搭建。
回观这一年,我做的事情既不产生经济价值、也没有人脉拓展。
房价涨了带来的经济焦虑。没及时上车而错失良机,一边懊悔一遍期盼泡沫消散,看着旁人想各种办法上车各种羡慕、不嫉妒不恨。
90后展现出来的潜力带来的职场焦虑。虽然说工作这些许年,单枪匹马过也团队拼搏佳绩过,咱也是有一定的经验积淀和终身学习加持的人。然而,现阶段工作上并没有能突破上到高管这个级别,很多事情还是能分辨“90后干多两年也可以平起平坐”的趋势。心里或许还是希望稳定一些,又想大胆出去闯一闯,顾虑比较多还没行动。如何往深了走? 貌似依旧常规工作。
80后都生娃了,还二胎了。我的同学们,孩子从几个月婴儿到2年级的娃都有,跨度非常大。好在我是一个心底柔软善良的人,每每去看同学,极受孩子们的喜欢,小婴儿也能赖着跟我玩儿。我并不是一个母亲,然而我看到的育儿经历、跟朋友们探讨的话题,俨然家中有个一年级的娃。
家庭变化带来的三观重塑。这一年,从自怨自艾到自我意识真正开始觉醒,注意力和关注点逐渐放在自己身上:我想做什么,我喜欢什么?做什么最放松?我可以产生怎样的价值?我的价值要面向哪个群体?……包括参加007,也是希望通过输出关注输入和成长,一切还在摸索。
我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有件事情倒是没断过:跟我同学保持练联系。我们也就是拉拉家常,说说那些已经被大家说烂的事情,不讨论投资、不讨论规划、不讨论生老病死这些大事。有时候聊,有时候就坐着喝喝茶,然后各自回家。
有朋友说,你这样的社交就是无效社交,又不能带来经济价值、又不能建立人脉,三十多了还纯聊天,为了聊天路上来回得花2小时。值吗?
如果没有所谓的“无效社交”,我练静下心来都不做不到,何来什么经济价值和人脉。如果一定要把社交分为无效和有效,我认为区分的标准不能只有一条“经济价值或者人脉搭建”,更应该是能否让我们坐下来探寻自己想要什么?希望是什么样?……
我觉得值。一个城市,有这么个朋友,心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