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2 第5章 基因、文化与性别
本书第一编“社会思维”包括第2、3、4共四章的内容就学完了,分别讲了社会中的自我、社会信念和判断、态度和行为。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很多共鸣,写日志也感觉挺轻松的。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大约几天前进入第二编“社会影响”(5-8章)之后,看书就看不进去了,硬着头皮看,也没有感觉到什么共鸣,读后感无从下手,作业于是就用心理日记充充数。 是不是写日志有瓶颈呢?写了这20多天好像有点黔驴技穷了。也可能这一章的内容我不是很喜欢,都是罗列了一些实验结果,没有太大意思。
第161页:性别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哈里斯提到:人类基因共有46对染色体,其中45条与性别无关。因此,在身体特征和发育阶段的很多方面,男女两性非常类似,比如开始坐立、长牙和行走的年龄。同样,两性在很多心理特征上也是极其相似,包括词汇量、创造性、智力、自尊和幸福感等。两性都有相同的情感和渴望,都宠爱他们的小孩,都有相似的大脑结构(尽管男性有更多的神经元,女性有更多的神经连接)。“异性”实际上与你几乎是相同的性别。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更多注意的是一些男女特点的不同,在家庭中有时候会对对方有基于性别的期待。比如:男的就应该刚强,不应该流泪,不应该“娘”。实际上男士也应该有跟女士类似的情感需求,他们也有软弱的时候,也有需要帮助和安慰的时候。同样,有时候人们会看低女士的智力和创造性,殊不知女士和男士在这些方面也具有类似的能力。基因的科学研究说明了这一点。
当然基因的不同也决定了男女之间的差别。比如说男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更晚一些,大约会晚两年。上高中的女孩子已经基本度过了青春期,一般来讲,他们可以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事情,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但是男孩子却恰好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段,看上去整日迷迷糊糊,心中可能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因为喜欢打篮球就会想自己能不能进NBA等等。所以做男孩的家长就得更有耐心,等待儿子的慢慢成长。
“性”、“性别”、“性别角色”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性”就是指男女的生理上的区别,这是由那一对性染色体基因来决定的。“性别”是指男女在性格上的区别。而“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女的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期待。所以可以看到,前二者是侧重个人本身的生物学或者心理学上的特征,而性别角色受社会文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