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女儿生病住院,工作和学习的节奏完全被打破,拿出几篇以前的文章,修改后发出来。
本篇主题:家庭教育原则(二)--别包办。
一、不要破坏生长的土壤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情,都是孩子生长的土壤,家长的包办,就是把孩子生长的土壤给移除了。再好的种子,再好的幼苗,在贫瘠的土地上,又怎能长大?如果孩子所有的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孩子长大后就是一个废人。这段话太精辟了,作为2岁宝宝的爸爸,深深体会到孩子生长的土壤真的是无处不在,当我们忍不住包办的时候,土壤就越来越少了。
二、包办害处多
1、包办会使孩子失去生活和学习的兴趣。
比如吃饭、穿衣这样的事情,从不会到会,孩子都是饶有兴味,并且充满了成就感去做的。这种兴趣和成就感只能来自于孩子自做的过程。家长包办,直接给了结果,剥夺了让孩子体验、享受的过程。
2、包办会使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无法充分发展。
孩子能够自己按时起床,是进行时间的自我管理;能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是进行学习的自我管理;能自己穿衣、洗脸、收拾房间,是生生活的自我管理。包办是孩子形成自我管理最大的敌人。
3、包办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洗脸、吃饭、走路、穿衣、叠被子等等,这些天天发生的行为,尤其是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是不可忽视的练习身体协调性的机会。
家长的包办真的是在把孩子一步步推向深渊哪!
三、如何不包办!
1、别包办吃饭
孩子一岁起,就应该让其满桌子自己吃饭了,父母可使用勺子示范。不要喂饭,不要端着饭碗追孩子,结果只能是收获一个“小胖墩儿”或“豆芽菜”!
不要给孩子准备各种零食随便吃,孩子吃饭时就没有胃口了;孩子上学之后,考虑到其他孩子课间都吃零食的情况,可给其极少零用钱,买部分零食,或直接带很少的零食。
2、别包办起床、穿衣、洗脸刷牙
孩子上幼儿园尤其是小学之后,起床就成了大问题。要么到点不起来,要么起床太磨蹭。如果父母喊孩子起床、穿衣、洗脸刷牙,匆忙吃早餐,整理书包,那么将周而复始,每日疲惫不堪。
怎么办?在平等、真诚、信任的基础上,和孩子进行一次正式的交谈。通过梳理起床的过程,让孩子认识到起床等等是自己的事情,强化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树立孩子能够做到的信心。孩子有了当家做主人的意识之后,行为上就很自然的发生改变。
若第二天孩子做到了,家长马上给予鼓励(非物质奖励),让孩子感受到满足感和成就感;若孩子没有做到,就要进行第二次正式交谈,同样在平等真诚信任的基础上,让孩子认识的责任在自己,同时强化主人意识,顺便给孩子台阶下,共同想出解决的方法(比如买一个闹钟)。
孩子能够自主起床后,逐渐让孩子打扫自己房间、清理小衣服、整理自己的书包等。让孩子自主的承担责任,每天在这些无处不在的土壤里生长。
3、别包办孩子的学习
包办学习的表现有:代替孩子制订在家的时间计划,代替孩子问询记录作业、陪孩子写作业,直接告诉孩子作业答案等。
关于时间利用计划,在有意识引导的情况下,父母要与孩子在平等协商中共同制定出简单且富有弹性的计划(不宜过于具体)。孩子参与了,才会认真执行。每个人都只忠诚于自己的付出。
关于问询记录作业,要让孩子自己去问老师作业,自己在下课后找同学或老师确认。
关于陪孩子写作业。一旦家长陪写,会让孩子认为“写作业不是我自己的事儿”这样一种潜意识。怎么办?借助制订时间利用计划的机会,进行正式沟通,达成共识: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父母只是在作业完成之后看一下即可。看作业的目的不是检查,是为了提高作业质量,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对于小学生,能让老师高兴和同学认可是非常大的学习动力,要善用。
--对于无效作业(简单重复)和暴力作业(犯错罚抄几十遍);对于前者,可以主动跟老师沟通,若沟通无果,只能期待教育的进步了;对于后者,最好从如何让孩子避免的被罚的角度与孩子沟通。一定不要代写作业。
关于孩子问作业答案。对于机械性的记忆作业,家长可以直接告知;对于需要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家长都不要直接告知,通过引导,让孩子最终自己搞定。
4、别包办孩子的决定
随着孩子上幼儿园,小学之后,需要做决定的事情越来越多。鉴于孩子的经验阅历不足,如果完全让孩子做决定,很有可能跑偏。怎么办?
在做决定过程中,一定要先问孩子准备怎么做?再问为什么这么做?这时候存在以下三种情况:
A:原因正确,决定也正当,这时候一定要认同孩子。
B:决定正确,原因不恰当。如为其他孩子捐款,别人捐10元,自己要捐20元,原因是为了获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这时候就需要引导孩子。
C:原因正确,决定错误。如教师节,为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要父母给老师送礼品或礼金。也需要引导孩子通过努力学习、制作贺卡等也可以表达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恩。父母私下里怎么做,不要让孩子知道。
当孩子越来越大,自主和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很难达成共识怎么办?把握一个原则即可,只要孩子的决定不伤害别人,就尊重。即便孩子犯错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试错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