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死吗?
人死了是什么样子?
他永远消失了吗?还是继续活在另外一个世界?
如果我爱的人或者小动物死了,我该怎么办呢? 妈妈你也会死么?……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寻问和“死亡”相关的问题,清明时节扫墓祭祖更有可能发出“我们拜的是谁,他们死了以后去哪里?为什么还要拜他们?”等质疑。
每每此时,家长们多采取回避和或是“他去天堂了”“去很远的地方了”做以答复。中国人对死亡极度避讳,似乎提到“死”就是不吉利的事情,连“死”都得用“逝世”“走了”来替代。
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观念告诉我们: 死亡是黑色的,是痛哭,也是失去,是悲怆,也是禁忌。
由此带来的便是我国“死亡教育”的缺席。 近年来,一些中小学生在遇到挫折时以结束生命或残害他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新闻屡见报端,自残以求刺激的新闻络绎不绝……
8岁男孩因为作业问题被父母训斥,锁门自杀。
14岁男孩周末贪睡,被母亲掀被子,一气之下从12楼跳下。
15岁少年因为遭受同学凌辱留下血书自尽。 2017年,网络上以自残为目标的“刺绣”游戏,吸引大量未成年人参与 ……
中国是学生自杀的第一大国,根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平均自杀学生15万左右,每8分钟就有一个,这是一个让人颤抖的数字。
因为好奇而尝试死亡的滋味,或者因为疏导不畅而留下心理阴影,或者因为太轻视死亡而在遭遇挫折时选择自杀,甚至过度美化死后世界寻求“解脱”,都是死亡教育缺失的表现。
生命是最贵的一次性用品。在培养孩子的对生命的尊重,爱护,热爱意识时,我国的教育多对孩子进行风险教育、减灾教育,或是借助“身残意坚”的励志故事等来引导孩子珍惜,热爱生命。缺少对“死亡”的探讨。
但生和死是相对的概念,离开任何一个都无法让孩子了解生命的过程。一个是起点,一个是终点。“死亡教育”能让孩子们科学理解“死亡”,意识到“生”的价值。没有进行“死亡”探索,不仅仅是孩子,成人也会难以满意度过此生。
在国外,美国作为死亡教育的发源地,在1976年时就已有1500多所中小学校实施了死亡教育课程。在“死亡课”上,执教人会与孩子们认真讨论人死时会发生什么;告诉孩子们当至亲逝去,我们能够做什么;让孩子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突然成为孤儿的凄凉感觉。帮助他们通过了解死亡,来学会怎样应对死亡,进而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也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而早在1988年,英国就将“死亡和丧失”课程纳入了健康教育标准,对年龄低至11岁的儿童开展死亡教育。德国则有专门的“死的准备教育”,出版了专业教材,引导人们以坦然、明智的态度面对死神。
通过对死亡的本质及意义,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处理及调适,学生们感受死亡,不再畏惧和美化。死亡教育目标是带给社会更多温暖,令人们更加正视生命,珍惜生命,不会因为一时的压力和不快而出现轻生念头。
面对居高不下的自杀率,我国的死亡教育,刻不容缓。
怎么做?
家长们如何进行死亡教育,可借鉴这篇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btG1d9dD6x8C17VAc8VORQ 。
低段学生生命教育建议:
1 )消除死亡恐惧。首先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解释人类生老病死的规律,告诉孩子们死亡并不可怕,让孩子从容面对。生命是美好的,珍惜生命,享受今天的生命,才是更重要的。
2)渗透“生命的意义”。死亡不代表着终结,一个人即便离开这是世界,他依旧活在人们的心中,共同生活。甚至有的人在死了之后,将自身的器官捐赠,用爱将生命延续。
3)对生命产生尊重。和孩子讲家人,或者已去世的英雄故事,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都会走到故事的结尾。但我们要尽可能让自己的故事更加有趣,更加精彩,而不是浪费这次机会。
《寻梦环游记》死亡教育观影指南:
一 影片介绍:
热爱音乐的米格尔生活在一个世代做鞋的墨西哥家族,这是一个因为误会而讨厌音乐的家族。亡灵节这天,米格尔发现自己的曾曾祖父是一代歌神“德拉库斯”,他将这个秘密公开,却被家人狠狠指责,甚至摔断了他用来参加比赛的吉他。米格尔离家出走,为了参加音乐比赛,想偷用博物馆里歌神的吉他,却意外进入了“亡灵世界”。
在此他发现了人死后的世界,找到自己的过世的家人们,也在他们的帮助下,发现了家族秘密,解开误会,回到了现实世界。最后,他用音乐拯救了真正的曾曾祖父,将音乐又带回了家族生活。
二 影片背景:
墨西哥亡灵节和中国清明节异同
1) 同:通过祭祀方式和过世的亲人联络。相信过世的亲人还能听到自己祝福。
2)异:墨西哥用祭祀品是五彩斑斓的,活动氛围也是热闹的,像是一场快乐的家庭聚会。中国清明多烧纸钱,低沉甚严肃的氛围。
三 观影指南:
观影后通过询问和讨论,进行“死亡”教育。
1 对死亡的“童话”解释
1)影片里说的亡灵节和清明节一样是用来祭祀先人,和他们对话,聊天的节日。但他的节日有什么特点呢?和我们的清明节有啥不同?
答:墨西哥的亡灵节,这一天墨西哥的人民会把自己也涂成五颜六色的骷颅头,并且准备很多好吃的,把已经死去的家庭成员照片摆出来祭祀,等待家人们从“亡灵世界”过来,一块庆祝,欢聚。气氛欢快。中国清明多烧纸钱,比较低沉。
2)我们知道coco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答:老到自死的。死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叶子会有落下来的时候,每个人也有会走到自己生命最后的时候,这并不可怕。因为当我们死了以后,也会变成可爱的骨头。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死后会怎么样?还会和现实生活中的人联系么?
答:亡灵世界。人们带着生前的记忆抵达另一个世界,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团聚,继续生活。他们会在亡灵节这一天,走过一座桥和家人团聚。但如果家人没有摆出他的照片,给他祭拜,那他就没法“回家”探亲。
4)如果现实生活中的人不想念或者忘了已经死去的那个人,那他们在亡灵世界会怎么样?
如果现实生活中想念他们的人很少,他们在亡灵世界就会过得像乞丐,很穷。如果已经没人记得他们,那他们就会彻底消失。人生的三次死亡,肉体的死亡,下葬的死亡,被遗忘的死亡。
2 积极生活的态度
通过以下问题,让孩子意识到活着就会有好事发生,关注生命的美好。同时,让孩子通过比较,意识到正确的为人处世,不能做“坏人”。
1)如果米格尔没有顺利回到现实世界,那现会发生什么事情?当他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一家生活如何?
他提前死亡,留在亡灵世界。他们一家都会很难过。
他回到后,爸爸妈妈安心了,很开心他没有受伤。他还用音乐帮助曾曾太奶奶想起他爸爸,解开了家族误会,故事最后他把音乐带进家庭生活里,一家人开心无比。他还有了一个新妹妹!生活很开心。
2)歌神“德拉库斯”一开始受到很多的人的崇拜,为何最后沦落成被人扔番茄,甚至写“鬼才记住你”?
答:为了梦想伤害他人,自私自利,因此被人讨厌。
3)怎样的人,才会被别人记住,死后才会得到别人祝福,在亡灵世界过得开心?
答: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积极生活,认真过好每一天,不浪费时间,更不做坏事。
3 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影片中,米格尔的家人给予了三次祝福,每次祝福都不一样:
第一次祝福的条件——永远不许碰音乐
第二次祝福的条件——你要记住我们有多爱你
第三次祝福的条件——没有任何条件
通过这三次祝福,引导孩子理解父母无条件的爱。当与家人产生分歧争吵时候,应该多沟通,多换位思考去理解。
1)为什么一开始曾曾奶奶要米格尔不玩音乐才愿意祝福他?后来怎么又变成了“无条件”?
答:一开始有误会,她以为自己的老公因为音乐放弃了家人,所以她不希望米格尔也这样做。后来误会解除了,她看到了米格尔的对音乐的爱,她很爱他,就觉得无论他做什么,也会支持。
(问题回答都是开放式的,答案供家长进行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