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古代普通话:说河南话的孔子和说陕西话的秦始皇
小朋友们你好,欢迎来到博士姐姐的国学课堂。博士姐姐会用有趣的语言和严谨的态度,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国学知识点。
小朋友们,你们会说普通话吗?在学校里,老师都会让大家学说普通话。那么在古代,古人们也会说普通话吗?他们说的普通话我们能听懂吗?
那么,今天博士姐姐就要带领大家穿越回遥远的古代,了解一下古人说的普通话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们穿越到春秋时期,来到都城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河南洛阳,正好看到大教育家孔子在讲学。
孔子用着一口河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念完后说:“谁来解释一下,这是啥意思?”
一个学生站起身来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愉快吗?先生,我这样解释中不中?”孔子说:“中。”
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说孔子不是山东人吗?为什么要说河南话?这是因为当时的“普通话”就是河南话。
小朋友们先别着急问为什么,我们再穿越到秦朝看一看,他们说的是什么话。我们来到秦朝的都城咸阳,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正好赶上百官上早朝,这个时候就听到从朝堂之上传出来这样的对话。
秦始皇用一口陕西话说:“寡人想修一座宫殿,修在阿达?叫个啥名字呢?”
一位大臣说:“陛下以为如何?”
秦始皇说:“我看就修在俄旁。”
这段对话的大概意思是:秦始皇问自己的臣子们,自己想修座宫殿应该修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有一个大臣就问秦始皇,他自己感觉应该修在哪儿呢?秦始皇说他觉得修在附近就可以了。
这些对话是不是和小朋友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呢?但是这种对话形式是真实存在的,因为秦朝当时推行的“普通话”就是陕西话。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古代的“普通话”一般是以国都所在地为标准的,所以能听到春秋时期的孔子用河南话讲学,听到秦朝的秦始皇上朝讲陕西话一点儿也不奇怪。
所以古代的“普通话”和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不过虽然各个朝代的普通话是不一样的,但是几乎都是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方言。
那我们现在讲的普通话是怎么演变过来的呢?
那是在清朝时期,清朝定都北京。雍正皇帝大力推广以北京话为标准的普通话,并把“普通话”列入考试项目,普通话不合格的考生还不能做官,所以大家都努力地学习普通话。那时的普通话也是现在我们所说的普通话,也是现在的北京话。
古代的普通话一开始也不叫“普通话”,而是叫“雅言”,明清时期称“官话”,晚清时期称“国语”,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称“普通话”的。
博士姐姐讲到这里,可能有的小朋友会说,为什么大家都要说普通话呢?
那是因为我们国家自古以来人口就特别多,方言也特别多,如果大家都说自己的方言,不讲普通话,那两个地方的人见了面,一定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所以国家才要求大家都说同一种语言,这样才能听懂对方讲的是什么。
所以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想认识更多其他地方的小朋友,就一定要好好学普通话。这样才能朋友遍天下,你们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