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7年,20岁的苏轼带着弟弟进京赶考。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是大文豪欧阳修,副主考官是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参加考试的学生有哪些,说出来都能吓死人,除了苏轼、苏辙,还有张载、程颢、程颐、曾巩、曾布、吕惠卿、章惇、王韶。这十人后来都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尤以张载为甚,其“四为精神”给后来的知识分子塑一个坐标。因此此次科考被称为“千年科举第一榜”。考完阅卷,梅尧臣拿着一张试卷手舞足蹈。欧阳修接过一看,啧啧赞叹:“真是妙文啊!”他提起笔,立即想把此卷圈为“第一”。正要下笔,他忽起一念:“这肯定是我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必会觉得不公。”于是笔锋一转,将此卷定为“第二”。哪知解封一看,此卷作者竟是苏轼。后来欧阳修立马把苏轼叫来并叫他拿出以前的文章,看过均自叹不如。
东坡是中国五千年来最懂生活的人。
林语堂曾说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东坡先生一生发明60多道名菜,就连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美食家蔡澜也在东坡先生的诗里悟出对生活和美食的态度。东坡先生的发明,至少有:东坡肉、东坡笠、苏堤、东坡提梁壶、首创公私医院、自办学堂、发明自来水等,今天网络用语“呵呵”最早出自东坡先生。苏东坡曾经说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但事实上苏东坡是无肉不欢,被贬谪黄州时生活拮据,不能买牛肉吃就只能去购买便宜的猪肉,为此发明过的一道名菜东坡肉: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篇《猪肉颂》,其实就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但有一天,连猪肉都被人偷吃了,于是东坡写下了一首:“远公诂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后面两句直接化用了罗隐《蜂》的诗句,表明了对偷肉人的厌恶和对失去一次吃肉机会的遗憾。想想在那样的情况下,本来就买不起富人们常吃的牛肉而去买点猪肉来凑合,哪只还被人盗窃,心情何等糟糕,但东坡先生却不是这样,仍然大有兴致的写首诗来,着实快哉。
东坡先生和佛印和尚的故事
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更为人津津乐道,苏东坡经常凭借他的过人天赋,在佛印面前卖弄,想作弄他。但是常常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弄巧成拙,不但无功而返,还要被佛印作弄一番。
有一次,苏东坡与佛印泛舟江河之上,吟诗作对。苏东坡看见河边有一只狗在啃骨头,于是计上心来,想作弄一下佛印。他用扇子指着正在啃骨头的狗,叫佛印看,脸上颇有得意之色。佛印一看,就知道苏东坡在又想骂他了,于是就把手中那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河里。苏东坡看见佛印如此举动,马上就心领神会,脸上原来的得意之色马上就烟消云散了。为什么呢?原来他们这是打哑谜,东坡叫佛印看河边那条啃骨头的狗,其实是给佛印出了一条骂佛印的上联: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把题有东坡诗句的扇子丢进河里,不但回接了东坡的上联,还把东坡也骂了回来:水流东坡诗(尸)。
另外一次,东坡先生自鸣对参禅悟道有一大进步,于是写了一首诗:“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注:八风是指吾人生活上所遇到的“称、识、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界,能影响人之情绪,故形容为风。)
立刻差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让他评一评自己的禅定功夫如何?佛印禅师看过后,莞然一笑,顺手拈来一枝红笔,即在苏东坡的诗上写了两个斗大的字:“放屁”再交给书童带回。
苏东坡本料想佛印会给他诸多的赞美,怎之一看回信中竟是斗大的两个红字“放屁”,不由得火冒三丈,破口大骂:“佛印实在欺人太甚,不赞美也就罢了,何必骂人呢?我非立刻过江与他理论不可!”
船快到金山寺时,佛印禅师早站在江边等待苏东坡。苏东坡一见禅师就气呼呼的说:“禅师!我们是至交道友,我的诗,我的修行,你不赞赏也就罢了,怎可骂人呢?”
禅师若无其事的说:“骂你什么呀?”苏东坡把诗上批的“放屁”两字拿给禅师看。禅师呵呵大笑说:“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屁就打过江“了呢?”苏东坡听后一面哈哈大笑,大方承认输了,一面深觉惭愧不已,自叹修行不如佛印远矣!
这个就是那个千年出一个的苏东坡,俨然一副真性情。
千年难遇全才苏东坡
东坡先生的诗词,随便一首都耳熟能详:《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蝶恋花》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江城子·乙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密州出猎》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西江月》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临江仙》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定风波》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吃野菜的时候,他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面对自然界的美景,他自豪:“江水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在惠州时,吃着美味的荔枝,笑眯眯地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对于人世的挫折打击,在他的眼里,如同路途中遇雨,他潇洒地吟咏:“一蓑烟雨任平生。”喝醉酒了回不了家门,来个“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春心荡漾之时,就是“天涯何处无芳草”和“多情却被无情恼”的洒脱。喝酒醉没钱买单被人打,反而非常开心,称:终于有人认不到苏东坡了。临终前他坦然说道:“我平生未尝为恶,自信不会进地狱。”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此诗这是苏轼在临终之时给小儿子苏过手书的一道偈子。苏轼结束了长期流放的生活,从一个踌躇满志、一心从政报国的慷慨之士,慢慢变成一个从容面对、参透生活禅机的风烛老人。听说小儿子将去就任中山府通判,便写下了此诗。首句为想像、听说中之景。末句为目睹后之景。作者的追求得到了满足,没有失落,没有遣憾。很多人终身在追寻某种东西,未追求到手时是痛苦,追求到手后是厌倦、无聊,觉得“不过如此”,这样一来,人生便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作空虚而沉闷的摆动。而具备了平常心,体验了生活禅,在实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目标时,在看到了“庐山烟雨浙江潮”之后,发出会心的微笑:“正是如此!”此境界之高已非语言可以描述。和今日大家熟知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概念同出一辙。
现代人都在想,老子混不好,就生个儿子好好培养,但是东坡先生对儿子的教育却是:“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吾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试问谁能做得到这样的豁达从容。东坡一生奔波,几经打击,一般人能承受都已不错,但东坡先生所到之处,一方面“既来之则安之”平和心态,另一方面积极所为的进取精神,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和发明创造,更为中国知识分子找到了一个圆融的出世入世角色,为后人塑造了一个中国几千年来少有的绝对完美型理想人格。时至今日,东坡先生已离开我们919年,全世界仍约有40多个国家每年会在其诞辰之日进行纪念活动。
一代大家苏东坡的为官生涯可以用——“8341”来总结他:“8”是“八州太守”。苏轼先后在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个州担任太守。“3”是“三部尚书”。苏轼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4”是“四处贬谪”。苏轼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最后还有一个汝州,只不过汝州还没来得及上任,苏轼就驾鹤西去了。“1”是“一任帝师”。苏轼曾经是宋哲宗的老师,他一共干了2年零6个月,时常开导哲宗皇帝,对哲宗皇帝起到了启蒙的作用。
东坡在24岁时写给弟弟子由的诗,正是其一生的写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