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最黑暗的问题:为什么存在万物而非一无所有?
到今天,各路思想家在“为什么存在万物而非一无所有”的问题上分成了三个阵营。
“乐观派”认为,世界的存在必有原因,而且我们很可能找得到它。
“悲观派”则认为,世界的存在或许真有原因,但是我们不可能确切地了解它,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对实在所知太少,以至于看不见它背后的原因,又或者是因为人类的本性只适合求生,不适宜探究宇宙的内在本质,所以注定无法触及那个最终的原因。
“全盘否定派”认为世界的存在不可能有什么原因,所以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意义。
在存在之谜的所有解答中,最振奋人心的或许要数这样一种理论: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世界其实就是它自身的原因。这个说法是由斯宾诺莎首创的,经过大胆(也不乏晦涩)的论证,他指出整个世界都是一个无限的实体。一切独立的事物,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不过是这个实体的暂时变化,就好像大海表面的阵阵水波。斯宾诺莎把这个无限实体称作“Deus sive Natura”,即“上帝或者自然”。他论证道,上帝不可能与自然分开,不然两者就会限制对方的存在。所以说,世界本身就是神圣的,它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它就是它自身存在的原因。
自省:认真回顾,自己似乎并未有此疑惑(为什么存在万物而非不是一无所有)。即便有,也应该不算深刻,并未认真思考过,要不怎么会毫无印象。三大阵营中,我偏向于“乐观派”,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不断的发展,人类应该可以探究到世界存在的原因,只是这个过程有些漫长。也许探究到最后,世界其实就是它自身的原因。
虚无在数学里有一个名字,那就是“零”。这个零的概念,是由印度的数学家发明出来的。他们因佛教哲学而熟悉了虚无的概念。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人看来,“零”的概念是不可思议的——既然什么东西都没有,又怎么能说它是一件东西呢?他们的数学体系中没有表示零的符号。
如果让0代表虚无,1代表存在,我们就可以把存在之谜替换成一个比较简单的版本了:怎么从0得到1?
0=1-1
我们思考一下相反的过程:不是1和-1相加为0,而是0分裂为1和-1。本来是什么都没有,现在却有了两个什么!而且这两个什么还彼此对立:正能量和负能量,物质和反物质,阴和阳。
耐人寻味的是,-1可以看做是和1同样的实体,只是在实践中逆向而行。这也是牛津大学的化学家(也是公开的无神论者)彼得·阿金斯所坚持的解释。他写道:“对立的事物是由它们在时间中的不同行进方向区分的。”没有了时间,则-1和1相互抵消,合并为零。时间允许对立的事物彼此分离,而两者的分离又标志了时间的产生。阿金斯认为,宇宙就是在这样的分离中自发产生的。
自省:这是我见过对0=1-1最美的分析,被深深的折服,数字原来也可以这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