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写过一篇论文,其观点是阅读教学就是合规律的文本解读,到目前为止我依然坚持这样的观点,学语文的基本外显动作是积累和表达训练。然而,要快速的积累,也只有解读文本,理解的记忆要比生硬地储存更加持久,要更好的表达,也只有能够解读所学习的文本是如何表达的,才能做到。
然而,要让孩子解读好文本,自然就是要老师首先解读好文本,一位语文老师能够迅速解读文本,则可能使自己的阅读教学更加高效。那么如何做到呢?
首先自然是见多识广。这很重要,一个见多识广的语文老师能够迅速理解文本的基本意义,也能迅速地看出文本的表达逻辑以及思维过程。见多识广除了拥有丰富的生活之外,当然就是对其它文本的大量占有,也就是多读书。语文老师不读书也能解读文本的,可能只有天才了。
其次自然是有独特的思维方式。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真的很需要。那天我听儿子高中老师讲语文,我就感到,一个语文老师必须有对世界、对文本独特的看法,我儿子老师的课连我都很想听下去,因为她不仅仅在讲课,更是在讲自己的思想。我这样说的目的其实是,一个思考的语文老师,他绝不会拿着教参照本宣科地讲,而一定会能够就文本的一点深发开去,从而让孩子看到“奇崛之处”的美丽风景。
第三自然就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当然,这可能是要建立在前两条的基础之上的。当我们读书越多的时候,你所看到的世界和生活就会越多样化,你就不会为发生在眼前的一些突然的事情感到惊讶,而更会基于一种理解。久而久之,你会对这个世界产生更悲悯的情怀,你会尝试去欣赏这个世界,从而你也会更快地去欣赏某个文本,而不是带着陌生感去摸索文本,你一开始就能欣赏了,这对你解读文本该有多达的帮助啊。
第四,无论如何,你要感到所阅读文本的不容易。你要学会同情作者,是真的同情。你要知道,一个作者将自己的思想通过一大堆组织起来的文字表达出来,真的是非常不容易的,无论是怎样的文章。比如我昨天读《百年孤独》,那一开头便十分欢快的语言表达,那么富有生活情趣,还那样的深刻,他仿佛熟悉主人公的每一个生活细节,熟悉主人公所生活的地方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是啊,你越是同情作者,你就会越很快地进入到文本当中去,从而能更快地解读文本。
是的,语文教师快速解读文本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捷径可走,经过以上的训练自然可以达成。我以为,千万不要老想着去看教参,真的,当你的语文课依赖教参时,你的语文课就不存在解读文本了,真的,孩子是能感觉到的。解读文本,总在语文教师亲自解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