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是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了面积概念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以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导入
1、师:通过课前预习,观看微课,你知道了什么?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生: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
生:字母式S=ah
生: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底等于长方形的长,高等于长方形的宽(随想:在学生预习、对知识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如何教?)
2、给平行四边形,求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生:底、高
教师依次擦除、呈现数据,学生平板答题,挑选4人答案投屏反馈
(随想:本环节是对学生的预习进行检测,挑选的4人答案正确,在格式上有错误,没写字母式或没写单位,列式有6×3也有3×6,在这里到底谁是底谁是高,学生是否真的理解?另外,这个检测题是否真的需要?)
二、新授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
师:看到平行四边你想到谁?
生:长方形
师:怎样的长方形。
(随想:本环节处理不是很好,感觉牵强,教师引导性太强)
2、操作推理(12分钟)
①教师操作演示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
(随想:推导时没有看到老师操作,演示时的平行四边形教具和黑板上画的平行四边形是否大小相等?这有必要做说明。推导过程都是老师操作,没有学生操作体验,教材上是给格子图,通过数格子计算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并发现之间的关系,不用格子图也可以,但是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和机会,另外,教师显现的剪拼法也比较单一,除了沿着顶点上高剪,还有其他剪拼法)
②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学生上台比划
(随想:教师语言不够规范,应这样描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进而推导面积公式,这一环节重难点不够突出,转化的数学思想没有渗透,字母表达式也没说)
③讨论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面积不变,周长变小
拉动平行四边形教具,周长不变,面积变了
(随想:这是重难点,没有突破,学生不理解。)
④教师呈现规范的答题格式
(随想:太快)
⑤练习巩固,挑4人答案投屏反馈
(随想:环节问题比较多,一下子呈现3题,先是让学生全做,后又让学生选择性的做,说明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不明了。这里选择的3题非常有代表性。第一题是竖着的平行四边形,底12高6,并且底12是标在对边上,需要学生能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再进行判断分析;第二题给与多余条件,一组对应的底和高是15和6,另外一组只给了高9,没有给底的数据,要先会找对应的底和高才能解决问题,另外第二题中高9的位置标到斜边上,容易误导学生;第三题给的是邻边的数据。个人认为这个环节可以用反馈器,让学生选择哪些图形他们能算出面积,根据数据,分析说明理由,强调找好对应的底和高,然后再动手操作。)
三、巩固
1、3条小路面积,学生答题,收集并呈现学生的答题数据,让每个选项的学生分别说明理由。
(随想:环节问题比较多,教师没有点击停止作答,因此有学生看到数据后更改答案,造成数据失效。对本环节的建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停止作答,学生小组对话,分享交流,再次作答,比较后选择变更答案的学生来说明理由。另外,情景图要慢慢转化成直观的几何图,以便学生观察理解。最后,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这个知识没有突破。)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面积是12平方厘米的平行四边形生:底12高1,底2高6,底3高4师:可以画几个?生:3个,无数个总结: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不一定等底等高回到前面小路题: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随想:环节有点乱,课件存在问题,课件上没有标单位长度,题目是让学生画图但是又没有给学生画图,如果平板解决不了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运用信息技术不代表完全脱离纸笔。可以画几个,学生有的说3个,有的说无数个。根据后面的实录,教师认为的可以画无数个是指底和高不是整数的时候,这样自然可以画无数个,但是底12高1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无数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形状不一定相同,这点没有突破)
3、平行四边形,求面积,平均分成2个三角形和梯形,求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简单渗透
四、小结
总评:
一、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究并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运用。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转化思想渗透。本课没有给与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教师给与呈现的,教师的牵引太强,学生没有主动学习,对知识没有真正掌握,重难点没有突破。
二、没有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本课教学的关键:是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等积转化问题的理解,通过“剪、移、拼”找出平行四边形底和高与长方形长和宽的关系,及面积始终不变的特点,归纳出长方形等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在这点上,本课教师蜻蜓点水的将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成长方形来推导面积公式,流于形式,学生没有感悟到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教师一言堂,没有给与学生体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
学生在三、四年级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并了解了它的特征,以及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面积。面积公式的推导都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学生在表述从操作到转化,推导的过程中会有些困难。正是因为困难,才更要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体验、探究、实践、表达,而不是代替甚至忽略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
四、信息技术的运用还有待斟酌
本课是先学后教,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有待斟酌。本节课教师有3次让学生用平板答题,前2次是书写过程,最后一次是做选择,这样和纸上答题拍照并无不同。3条小路的练习题,教师没有点击停止作答,因此有学生看到数据后更改答案,造成数据失效。个人认为可以让学生先独立思考作答,然后停止作答,学生小组对话,分享交流,再次作答,比较后选择答案变更的学生来说明理由。另外,情景图要慢慢转化成直观的几何图,以便学生观察理解。练习题画平行四边形,平板上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纸上完成。
五、练习没有层次性
几次的练习没有层次性,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这个环节可以放在后面。
建议:
一、给与学生体验探究的时间和机会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这一认识,结合学生的实际,以活动为载体,放大探究过程,以“猜想”、“实践”、“验证”贯穿全课,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为重点,通过割补操作实验突破难点,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学生自主地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再实例应用进一步理解掌握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增强积极参与意识,体验成功。
二、练习要有层次
练习要有层次性,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原则,可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本课是先学后教,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学生可以学习两遍——第一遍,带着问题自己学,第二遍,再集中解决重难点问题。
“先学”是指学生在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前先进行自主的学习。当然,“先学”不是完全自主的学习,而是指在教师指引下有的放矢的学习。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展示学习的目标、范围、要求和自学途径,而且要为他们制作出详细的导学方案,指导他们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如何合作探讨知识要点等,让学生明白所学的内容是什么、应该怎么学、学到何种程度。
教师的“后教”是针对学生“先学”的一种应对方案,重点在于解决和梳理学生在“先学”中遇到的难题,加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后教”过程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所讲授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规范学生不准确的表达方式,纠正其对课程内容的错误理解;第二,教学方式不是流水式的讲授,而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指引,引导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完善不足之处;第三,教学要求要与课程目标联系紧密,不能仅靠问题找寻答案,而是要寻找出事物的规律所在,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