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什么让我感到喜悦
认同的解离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
此刻坐在小屋中的若菱是定静而安宁的。老人关心地看着她,轻声问:“你还好吗?”若菱抬头看看老人,幽幽地说:“我是能够接受志明有外遇,然后要跟我离婚的事实了……”“是吗?”老人看着若菱,惊讶于她的成长与改变,“你是怎么做到的?”“就像你说的呀,”若菱无奈地回答,“事实摆在那里,我看到自己所有的抗拒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是……”若菱迟疑了。老人安静地等待她继续倾吐。
“我还是很悲伤、低落,”若菱难过地说,“这些情绪好像已经变成我生活的基调了。我担心自己是不是会一直这样下去,一辈子就这样郁郁寡欢到老。”
老人沉默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口:“你已经做到了第一个层面的臣服了,就是接受事实,现在要做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臣服了——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
老人温柔地看看若菱:“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着逃出来。所以我们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若菱明白地点点头:“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是的,”老人满意地点头,
“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是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若菱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兴奋地问老人:“那怎么样带进光来呢?”老人欣慰于若菱的力求上进,开心地说:“首先,你的自我觉察就会带来觉知之光。其次,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有什么事情是你爱做的,而且是可以带给你喜悦的?”
若菱想了想,自从结婚、工作之后,她一直没有培养自己的兴趣、喜好。生活中的喜悦,也不过就是业绩不错拿到奖金,志明带她去看场好电影或吃顿美食,老朋友聚聚……
“你记得我们说的喜悦和快乐的差别吗?”老人问。
“嗯,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也有边际效益递减[插图]的问题。而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身,而且不会递减……”若菱回答。她随即明白了,自己的生活中真的缺乏喜悦。思索了很久,若菱想到她从小喜欢跳舞,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这方面的才华。另外,她由衷地喜爱孩子,也许她可以花一些时间到孤儿院去陪孩子玩耍。还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让她觉得自由、开阔!
“很好,”老人看着若菱想得陶然欲醉,“你可以安排一个散心的旅程,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那个最接近我们真我的振动频率。另外,也许可以去学学跳舞。”
“学跳舞?”若菱很惊讶。“为什么不呢?”老人笑着说,“因为舞蹈是最能展现你自己的一种艺术,在舞动四肢的同时,你不但与身体联结,而且能释放累积的压力、情绪,进而用舞姿和蕴含其中的力量来表达你自己。”
若菱光是听着就感觉到很喜悦了。另外,老人提醒:“定静的功夫是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的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但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饮,但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汽。”老人解释,“定静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不过在过程当中,你会愈来愈感受到来自真我的那些特质:爱、喜悦、和平。”
“就像锻炼肌肉一样,一朝一夕不会看到成果,但是你会觉得自己日益强壮。”若菱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是啊!”老人开心地笑了,
“然后你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看到让你喜悦的东西,它们是无所不在的。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个婴儿的微笑,一片阳光下闪亮的树叶,一句朋友随口的赞美,这些都是无声的问候、喜悦的祝福。”
若菱不语,沉浸在这种喜悦的气氛中。停了一会儿,老人说:“现在我们要来到圆圈圈的最后一个层次了。”他先在地上的圆圈上属于思想的那一圈,加了“定静”“观照”两个词,然后告诉若菱:“最后一圈,其实就是前面三圈所累积出来的。”
“我们和真我的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会失去自我感,因此我们必须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小我于焉产生。它不停地向外抓取,只为了加强它自己的真实性,好继续苟延残喘地存活下来。”
若菱其实已经领教到了小我的伎俩,尤其是在职场上,根本就是一个每个人的小我与他人小我厮杀的战场。
“大部分自我身份的认同是开始于青少年期,那个时候,发型、朋友、跟不跟得上潮流,是自我认同的一个标杆。现在的孩子,可能还加上手机、名牌吧!拿了最新款的手机,自我感觉就不同了。穿上名牌服饰,背也挺得比较直。”老人摇头,“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没有告诉孩子们,他们真正是谁,也没有教他们如何从内在汲取自己的力量,而不是靠外在的认同和肯定。”
若菱想起一件小事。有一次,她和志明到长江三峡去旅游,船上极其无聊,于是和另外一对年轻的夫妻相伴聊天。若菱好奇地问:“你们是哪里人?”那位先生却回答:“我在上海、香港都有房子。”当时只觉得这个人有点儿奇怪,现在看来这也不过是小我的自我认同,认同他的房产是一种身份的表征。这时若菱忍不住说:“然后我们出校门以后,自我的认同就变成了你的工作、你开的车、你住的房子、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等。”
老人同意若菱的说法,然后在最外圈加上了许多圈圈,上面写着各种我们以为是身份认同的东西。
“你看,”老人指着外面的圈圈说,“越向外抓取,我们就离我们的中心,也就是‘真我’越来越远。这就回答了你最早的时候问过的问题: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这么少?”
老人进一步说:“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一步认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
看到若菱又是茫然的表情,老人笑笑说:“比方说,有些人就觉得受害者是他们的一种身份认同,如果此生不控诉那些所谓迫害他们的人的话,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若菱似有所悟,接着说:“然后小我也认同我们的思想,完全相信我们的所思所想都是真的。”“对!”老人赞赏道,“有些人的小我甚至认同他们的遭遇或疾病,像你的同学露露认同‘被弃孤女’的角色,有些人认同癌症患者的角色,这些角色加强他们的自我感,获取一些关注,然后他们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性。”
老人看看若菱,然后在身份认同的这一圈加上了“觉察”两个字。他指示若菱:“你回去好好体会这个破解身份认同的秘诀吧!”
30.老婆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身份认同的探索
“那么如果我们要突破各种身份认同,就必须建立觉察的能力?”若菱想抛砖引玉地多了解主人精辟的看法。
“没错!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向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主人最后看着她,语重心长地说:“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难,你要有充分的决心和毅力。”
若菱告别了主人,心里非常充实地离开了他的豪宅。正要上车的时候,手机响了,是李建新。若菱犹豫着要不要接,手机响了好几声,又归于宁静。若菱其实已经放下对李建新的批判和情绪了,只是一时不知道怎么面对他。正在出神的时候,手机又响了,若菱决定面对难题。
“若菱?最近好吗?我找了你几次都没找到你。”“哦,最近有点儿忙。”若菱没有多说什么。她是很忙,忙着处理志明有外遇要离婚的事,够忙了吧?!“哦,我还以为你怎么了呢!我最近也是很忙,我女儿从美国来看我……”李建新在电话那头解释着。若菱心念一动:“你女儿?她多大啦?”
“很大了,都十四岁了,我当兵的时候她妈妈就怀上她了……现在出去人家都以为她是我小女朋友呢!”李建新有点儿尴尬地告诉若菱。
若菱霎时百感交集,又是她的胜肽吧?会把李建新的女儿想成、看成是他的女朋友,就是要若菱去“享受”被背叛、被欺骗的感觉。还好这次若菱没有上当……
”若菱自然、开心、舒服地挂掉了电话。不仅是因为澄清了误会,更是为战胜了自己的胜肽而感到骄傲!
31.战胜了胜肽
心想事成的秘密
老人说:“我们该谈谈心想事成了!”
“那是不是说,一个人很想努力赚钱,获得成功,但他的潜意识有可能觉得自己始终就是一个失败者,而他的真我就是要他学习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如此一来,他光是努力奋斗赚钱是没有用的,他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所以这些都是内在的旅程,跟外在的环境无关。”若菱感慨地说。
“是呀,你已经学到了如何破解身体的滞碍,化解情绪的瘾头,检视思想的谬误,以及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心想事成就不是难事了!”
“这些都是一生的功课呢!多难呀!”若菱抱怨。“还是有一些诀窍的啦!”老人故意卖关子,“记得吗?我们可以通过联结、臣服、定静、观照、觉察等功夫,在那些圆圈圈中破解出一条路,与我们的真我相通。另外,你记得吸引力定律吗?”
“记得,因为所有事情都是能量的振动,两个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会互相吸引。”
“很好,”老人很满意,“所以,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那什么叫作‘真心想要’?”若菱问。“问得真好!”老人由衷地赞美,
“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你必须打心眼儿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
老人说:“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发散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的或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
”老人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
真是奇妙的事!我们就是这样创造我们的实相的! “当然,”老人又加了一句,“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这是一个内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整日在家做白日梦、游手好闲,期待事情会从天上降临。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有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老人眨眨眼睛,露出了神秘的笑容道:“不过知道了心想事成的秘密之后,你采取行动的过程应该是毫不费力(effortless)而又充满喜悦的,这样不但效果更好,你也乐得轻松。”
“可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很多没有在修炼他们内在的人,甚至连心地善良都谈不上,却能呼风唤雨,要什么就有什么。这是公平的吗?”若菱发出了不平之鸣。
“心想事成还有一个赖皮的方法。”他又顽皮地笑着说。
“赖皮?怎么个赖皮法?”若菱不解。“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常常强调感恩的重要性吗?”“嗯……知恩图报,那么就会有更多好事发生啦!”“对啦,真聪明!”老人高兴地认同,“我们感恩的时候,就是在能量的层面跟宇宙说:‘多来点儿,多来点儿!’同样的,在你想要的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去感恩、感谢,宇宙就不得不给你啦!”
“最后,”老人正色道,“很重要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愈真实、清楚,愈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老人提醒,“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32.未实现就先感恩
最后的试炼
老人早已泡好了茶等着她。怜惜地看着她,老人开口问:“你此刻的感觉如何?”
若菱思索、感应着自己此刻的感受,简短地回答:“悲伤、震惊、恐惧。”
“很好,告诉我,它们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在心口中央。”
“好,试着去感受它,百分之百地感受它,不要压抑,深呼吸,把你的呼吸带到那里去。”若菱试着去感受那份委屈、不平、自我价值贬低、小我萎缩的感受,还有对未来的无名恐惧,然后把呼吸深深地带到心口的部位。
“维持一个观察者的意识,看着你的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批判,带着爱的觉知,在你的心口处迎接它们。”老人再度提醒,“深呼吸!”
“特别去感受那个小我被贬低、缩减的感受,”老人指示,“只要你允许小我的缩编,你的内在空间会因此而扩大。记得,去允许,然后放下!”
若菱闭着眼睛深深地呼吸,感受自己内在发生的种种状况,维持一个爱的觉察的感受,看着这些负面情绪在心口聚集、扩大、增强、停留、缩小、减弱,最终消散。
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若菱睁开了眼睛,充满感激地看着老人。
老人突如其来地问:“心想事成的秘密是什么?”若菱苦笑,她还没开始练习心想事成的诀窍就已经丢了工作,哪里还敢想呀!老人不放过她,深邃而智慧的眼睛,定静地注视着若菱。若菱只好迟疑地背诵:
“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地一笑,“然后赖皮地在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很好,”老人嘉许,“现在你来做吧!”若菱一愣:“什么?做什么?”“你不是很伤心、震惊你丢了工作吗?那你到底想要什么工作,你现在就来心想事成吧!”
“我……”若菱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在遇见老人之前,她所有的焦点都是放在她“不要”什么上面,抱怨这个、抗拒那个,很少想过自己真心想“要”什么。
她思索了半晌,缓缓地说:“嗯,我想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的工作?”老人摇头,“太笼统了!去售票处卖票是帮助别人,去孤儿院打工也是帮助别人呀!我跟你说过,要具体!愈清楚愈好!”
“嗯,”若菱闭目沉思,“我要一份能够发挥我过去所学的专长和经验的工作,让我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帮助别人,嗯,帮助别人成长,就像你对我所做的一样。”“好!记得回去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观想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若菱离去时,老人破例给了若菱一个大大的拥抱,并且看着若菱的眼睛提醒她:“也许,你也应该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样的婚姻。”
老人的话触动了若菱的心弦,眼眶一转,眼泪就要滴下来。老人的能量慈祥温和,若菱离开小屋好久都还能感觉到身体、心里的那股温暖的振动。
33.开始,就是未来
迎风飞扬
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工作也是一样,表面上她在这家公司一待就是十年,一直都在营销部门,从小职员干到经理,但稳定平静之下却是一颗不满、躁动的心。
“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若菱感慨地想。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力量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若菱突然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已经逐渐成长、茁壮。
这天早上,若菱上班的时候,看见志明坐在客厅里,见到若菱欲言又止。
若菱大方地问:“有什么事吗?”其实若菱心里紧张得要命,很怕志明终于摊牌说:“我们去办手续吧!”她真的还没有准备好。志明支吾半天,好不容易挤出一句话:“我和她分手了!”若菱一听,心中不知是惊是喜,刹那间,脑子就是不管用地停在那里。“她知道你知道了……”志明说话都结巴了,“天天逼我和你正式办手续,吵吵闹闹的……而你,却从头到尾没骂过我一句,也不吵,也不闹。”
志明低下头来,眼眶都红了:“若菱,我们在一起那么久,还是有感情的。我真的觉得太对不起你了!”
若菱这个时候,满腔的委屈倾巢而出,眼泪止不住地要往下流,但是想起来今天和人事部老总有个重要的会议,可不能把刚刚精心化好的妆给弄糊了。
“我们再试试看吧!若菱……”志明充满感情地说,“我们可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去看婚姻专家都可以……我相信我们可以恢复当初恋爱时的甜蜜……”
若菱倒是真的很惊讶于志明的转变。当初两个人渐行渐远的时候,若菱就曾经强烈建议两个人去看婚姻问题专家,志明觉得太没有面子,而严词拒绝。
若菱看看手表。不行,来不及了,再晚就要错过和人事部老总的会议了。若菱看看志明,很温柔地说:“好,我好好想想,给我一点儿时间。现在我得赶去上班了,有一个重要的会……”
来不及看志明脸上的表情,若菱就冲出家门。这个动作是若菱常做的,但是没有一次像此刻这样和平和喜悦。动作还是快,心里的节奏却是一首喜悦之歌。
坐在人事部老总张学让的办公室,若菱气定神闲地看着对方。张总看看若菱的履历,开口说:“你的老板王力大力推荐你,说要不是人事改组,绝对不会放你走。”若菱谦虚地微笑低头。
张总锐利的眼光审视了一下若菱,继续说:“目前公司没有什么特别适合你原来专长的缺位……”若菱心一沉,只听他接着说道:“但是,我们部门有个空缺倒是找了好久都没有找到。”若菱聚精会神地倾听。“我们需要一个专职的管理发展培训经理(Management Development Manager),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若菱一听,培训?她从来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点儿惶恐和失望。但是随即转念一想,培训人才,不就是帮助他人成长吗?她还可以把老人的教导传播出去呢!
张总又补充:“我们一直希望从公司内部招聘,因为希望这个人对公司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你在公司这么多年了,应该没有问题。你的能力我也信服,就是看你自己有没有兴趣和信心。”
若菱信心满满地说:“我有兴趣,而且,我相信我可以做得很好。”
“嗯,”张总似乎很满意若菱的回答,“这个职位的层级比你原来营销经理的职位还高一些,所以待遇各方面都会好一点儿。我希望你能好好干。”张总伸出了手,恭喜若菱。若菱此时的感觉像在云雾中,那么不真实,那么飘飘然。
又是难熬的一天。好不容易等到下班,若菱又是立刻赶到老人的小屋,可是这一次她敲了半天门都没有回应。
失望之余,低头一看,一个白色的信封夹在门的下方。她心一凉,拿起信就贪婪地阅读,老人的字迹苍劲有力:
亲爱的孩子:
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的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你,孩子。
若菱读完这封信,眼泪早已流满了脸颊,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把轻薄的信吹得飞了起来,若菱不舍地追逐空中飘扬的信纸,一阵狂飙之后,信还是飘远了。若菱怅然若失,但是当下臣服。
目送着信纸逐渐消失在天际,若菱感觉自己轻盈得像那封信一样可以迎风飞扬。然后她仰着头,高举着双手,哈哈大笑了起来。
多年后,一个难得的冬日午后的假日,若菱在家,有人按门铃。她打开门,只见一个怯生生的女孩说:“请问这是若菱的家吗?我是一个老人……”
《遇见未知的自己》的新旅程
全新成长经历带来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最终我发现,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34.婚姻是一场修行
亲密关系的联结
“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
“所以,”小雪又勇敢地总结,“亲密关系不是拿来谈风花雪月的恋爱,而是拿来修行的?”
若菱开心地笑了:“是的,是的。”
35.快乐和对错,谁更重要
走出观念的牢笼
小雪这次倒是找到机会发挥了:“老人说过,只有你自己能够改变自己,愈是迷信大师或是埋头苦修,愈走不出自己的内在问题。”
“没错,”若菱以赞赏的语气回答,然后接着说,“所以,老人这些年来不见我也是有原因的,他不希望我依赖他,他要我走出自己的路!”
小雪理解地点点头。若菱又说:“不过,在追寻大师和法门的过程中,我终于明白了一点,最终我们要做的,还是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阴暗面,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光明。”[
“怎么说呢?”小雪歪着头问。
“我们很多在灵修的人,每天想的都是要把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像接触到宇宙能量的光和爱啦,嘴上说的也是宽恕啊、感恩啊。这些没什么不好,”看到小雪皱眉头,若菱理解地说,“可如果我们把自己内在不想面对的那些阴暗的人性,都藏在这些所谓的光明中,虽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长此以往会出问题的。”
很多我见过的灵修大师,自己人性面一点儿都没有修好,可是嘴上说得非常好听,令人看了错愕。”若菱直率地说,“而很多信徒、追随者,完全看不见,只是盲目地追随,这就是所谓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了,多么危险啊!”若菱继续说,“或者可以这么说,很多灵修的人,就像在骑旋转木马一样,木马很漂亮,音乐很大声,很好听,自己感觉也非常好,但都是原地打转儿,哪里都去不了。”
“嗯,”小雪理解了,“所以灵修的时候,要真正去面对自己内在最不想看见的那些部分,理解它们,接纳它们,才能真正地平衡。”“是的,”若菱很欣慰小雪有这样的悟性,“就像我,我一味地想去维护自己好女人、好媳妇、好太太的形象,所以不惜待在一个没有感情的婚姻里面,不断地折磨自己。有一天,当我发现,这一切不过就是我的观念在作祟的时候,我终于放下了,也就走出来了。”小雪还是不明白:“这些观念没有什么不好、不对啊?!”“是的,”若菱承认,“它们没有好坏对错,只是看你如何去取舍。如果它们绑住了你的手脚,让你动弹不得,也许你要看看,你的自在幸福比较重要,还是紧抓着这些观念让自己痛苦重要。”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看事情,天下不早就太平了?”小雪不愧是老人的学生,很快就抓到了重点,“每个人都知道‘快乐’比‘对错’重要,可是在取舍的时候,还是选择自己觉得最对的想法去思考、做事、应对。”
“没错,”若菱同意,“所以,我最后的体会就是,老人教导我的那些东西,最终可以化繁为简地归结成一个重点:‘我们都生活在自己思想观念的牢笼之中,却浑然不觉’。”
“没错,”小雪点头同意,“可是,我们都走不出自己狭隘的观念啊?!这也是我最困惑的地方!”
“想要走出自己的观念,”若菱说,“你首先要看到自己有观念,而且你的观念是阻挡你进入自己内在和平、喜悦的唯一障碍——这个负责任的态度一定要有。”
“嗯,”小雪愈说愈有信心,“在老人的教导下,我是看得见自己的观念在作祟,它让我在意别人的眼光,它让我生活没有安全感,它让我无法活出真实的自己,都是我的观念在从中作梗!但是,”话锋一转,小雪道出了天下人的无奈,“我就是走不出自己的观念,好沮丧哦!”
若菱在小雪身上仿佛看到当年的自己,也是一个困在观念牢笼中的囚犯,动辄得咎,毫不自由。
“走出观念需要一个很特别的机制,我们一般人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若菱耐心地解释,“让我从头跟你说起吧。”
36.走出观念,还原本来
回归真我的自然状态
若菱这时眼神明亮,语气也热烈起来,开始分享她的最新心得:“其实,老人说的爱、喜悦、和平,都是真我的副产品,不是真我本身。它们是当你回归真我之后的自然状态。”
小雪有点儿迷糊了:“那真我是什么呢?”
若菱神秘地一笑,反问小雪:“你听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说法吗?”
小雪点头:“道家的精髓思想,其实也是各大宗教追根溯源的相通之处。”
“对的,”若菱开心地说,“所谓的道,就是我们的本色、本性,也就是所谓的真我、佛性、大我……名词太多了,族繁不及备载!”若菱停顿了一下,看小雪是否跟得上。
小雪若有所思,缓缓地说:“好像非常虚无缥缈……”“没错,”若菱兴奋地说,“我们的本来面目就是合一的、空无的虚空。就是道,就是那个空!”
小雪点点头,她虽然不是太懂,但是内心深处的确有所共鸣,好像有一个音符被敲到了的感觉。“然而我们人,生活在这个二元对立的世界当中,每天都在自己的损益观上面打转儿——这件事对我有利,那个有害;我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这个人对我有帮助,那个人没用;我要这个,不要那个……是不是这样庸庸碌碌地终其一生,都在这‘要’与‘不要’间打转儿?”
小雪立刻点头,对于这点,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深有感触。从小她就觉得大人都好奇怪,每天都在计较利益得失,从来不考虑形而上的东西。小雪一直觉得,我们人的生活好像不应该只限于眼睛看得见的这个世界,看不见的世界应该比看得见的世界更丰富、更有趣。小雪的父母为了这个还差点儿送她到精神病院去。
“既然是二元对立,”若菱直视小雪的眼睛,“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人类都是在看‘有’,没有人注意‘无’?”
这句话说到小雪的心坎儿里了,她的眼泪已经在眼眶边上打转儿,看着若菱,她说了她从来没有机会跟别人说的话:“‘无’的世界其实更丰富,更好玩儿。没有‘无’,哪来的‘有’?”说完,她松了一口气,总算有人听得懂她说的话,而且不会把她当成神经病了。
若菱心里立刻对这个女孩刮目相看,知道她已经了解了人类解脱的最大秘密——从用“有”到用“无”,如果人类能够培养用“无”的能力,像重视“有”一样重视“无”的话,这个世界就有救了。
“再用通俗一点儿的话来说,我们人类以为快乐、满足是通过不断地累积‘有’而获得的,没有人去体会或是重视‘无’,每个人的做事、应对方式,想法、说话内容,都是在‘有’的世界里取舍打转儿,我们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损益观操控,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困在里面找不到出口。”若菱感慨地说。
“那怎样才能唤醒人们去重视‘无’呢?
怎么样才能训练人去看‘无’、用‘无’,而不是在‘有’的物质世界天天打转儿呢?是否灵修的人愈来愈多之后,这样的转变就会发生?”小雪热切地问。
若菱叹了口气:“现在灵修已经逐渐成为一种风潮没错,很多人开始关心内在的世界,表面上看起来他们在关注‘无’了,但是,许多的灵修作为,也都还是停留在‘有’的阶段,甚至把‘无’拿来‘有’的世界里‘用’。”若菱看了小雪一眼,无奈地说,“我接触过很多灵性老师和大师,都是在‘有’的世界里,把‘无’拿来使用,他们对名利的企图心和对小我的维护,一点儿都不输外面世界的人,真令人惋惜。”
小雪理解地点点头,还是不放弃:“那我们怎么去帮助人们体会‘无’呢?”若菱缓缓地回答,生怕说快了小雪听不懂:“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都是为了有意义的事物在繁忙,如果在每日的生活中,穿插一个‘无意义’的机制,就能启动他们回归到空的能力,这也是我在前面所说的,要能够‘走出观念’,必须要有看‘空’、用‘空’的机制,而这个机制可以经由‘无意义’来启动。”
小雪皱着眉头:“那是不是加入了无意义之后,我们看所有的事情都会无意义了,啥都不用干了?”若菱笑了,理解小雪的担心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不会的。我们还是每天照常地生活、工作,该干啥就干啥,只是加入了‘无意义’这个观念,去冲撞我们无数个‘有意义’的观念,这样你就会有一个观察者,在空照这一切有意义和无意义的观念,过一段时间以后,你就有走出观念的能力了。”
“哇!这个太酷了!”小雪兴奋地说。若菱也非常欣慰小雪的领悟力和接受度都这么高,于是又深一层地和小雪分享:“这个能够包容‘有’和‘无’的观察者,其实就是一个黑白分明的太极图,我们每一个完整的人,就应该是一个同时兼具‘有’和‘无’的太极图。而经过质变之后,就能够回归到我们原始身份的空无——无极,那个时候就真正大解脱、大自在了。”
小雪听得眼睛都发亮了,抓着若菱的手说:“太棒了,这就是老人送我来的目的吧?!”
若菱点点头,告诉小雪:“如果你能走出观念的牢笼,就会发现其实‘身处之所’是哪里了。”
小雪歪着头俏皮地问:“其实,我们没有离开过家吧?!书上都是这么说的。”
若菱笑了:“没错。我们一直安住在家中,没有离开过。只是我们的妄想、颠倒梦想,也就是我们脑袋中的无数个观念,在阻碍我们看到这个事实,走出观念,你就发现,你稳坐家中,哪里都没去。”
小雪点头称是:“其实我们早就认识了自己,只是因为妄想执着,而产生了‘未知的自己’,走出观念,就回到了那最原始的状态了。”说完之后,她一时百感交集,觉得自己通过一个下午的谈话就已经成长了许多。
午后,一抹冬日的阳光洒进来,照在若菱和小雪身上,她们相视而笑。“‘以心印心’就是这种感觉吧,”若菱感慨地想着,“好像是自己看着自己,无比熟悉。”
——<完结>——
总结:读完这本书收获很大,生活中有很多卡点可以一一化解,不过需要时间去完成。内容信息量很大,也需要慢慢消化和运用到生活中。不过书中内容题材确实很好,马车也比喻的很形象。
慢慢感悟吧——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借事炼心才能检验出自己是否有所改变——感恩作者大爱的分享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