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平时不看电视,我只在周末会陪老张(我先生)追几档综艺节目。笑傲江湖是其中一个。
喜欢笑傲一是节目比较欢笑,二是喜欢他的口号:
“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
笑傲第三季初赛结束后,我和老张都感慨,最受大众喜爱的喜剧形式有两种:
一, 德云社式相声
二, 东北二人转式段子
德云社的相声是郭德纲多年摸爬滚打为相声创出的血路!郭老板的江湖匪气和高超技艺,使我喜欢他本人胜过郭氏相声。
以至于有人问我为什么喜欢相声,我如是说:床前明月光,我爱郭德纲。
关于郭德纲和德云社,以后我会专门来讲。
今天我要跟大家聊聊东北二人转式段子。
首先,这样的段子基本都是一男一女两人搭档,夫妻档居多;
其次,这二位必是资深二人转演员,可能演过小剧场,可能从未上过大舞台。
哎嗨哎嗨哎嗨~哟~~~
二人转走起……
我从小生长在东北山村。二人转是我记忆中最鲜亮的一笔。
说起二人转,百般滋味道出人间苦辣酸甜。
这第一式,便是苦。
二人转是戏曲的一种,所以二人转演员也称戏子。早年间戏子同澡堂子、饭馆子、挑担子、暗门子一并被称做五子,属下九流。
凡学唱二人转的,不是家里穷得养不起的,就是生性顽劣管不了的。总之一群苦孩子,从小练功开嗓。
二人转不如京剧那十八般武艺、生旦净丑杂武流,却也是唱说做舞、“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
哪样都是真功夫,都需台下苦练十年功,换得台上风光三分钟。
现在大家看到的小品里的空翻、旋子、耍手绢,那都是二人转绝活里最小儿科的。有机会去东北小剧场看几场真正的二人转。
我有次亲见一个小伙儿,从好几个椅子叠着的几米高处空翻下来,稳稳落地后脸不红心不跳的还能唱一段。还有各种自杀式花样翻跟头,个个让我心惊肉跳,惊叹,这些二人转演员咋不去参加奥运会呢?
小时候跟家里的老人去小剧场听二人转。基本都是晚上。地点是某个乡绅家的院子里。没有什么舞台,拉几个灯泡,摆一排小木凳,叮叮当当的就开演了。也不收什么门票。演好了台下一阵喝彩扔几张毛票,或给买几匣果子。
所以二人转演员基本都是业余的,农忙后挨村串户的演几场。不图赚钱,只图一乐。
如真以此为生,那要到县城或城市里的大戏台唱。混不上角儿,弄不好饭都吃不起。
中学时一个同学的爸妈是二人转小剧场的演员,到处走穴赶场,常年不在家。家里孩子鸡鸭鹅都托付给邻居带管。一年下来,不如一个小贩卖水果赚得多。
二人转演员虽苦,但带给父老乡亲的却是实实在在的欢乐。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
东北人看二人转,为的是那贼拉拉带劲儿的俗,热辣辣赤裸裸的色和甜腻腻倒了牙的酸。
第二式,辣
二人转是土生土长的东北地方戏。唱腔是颠倒腚的九腔十八调,唱词是合辙押韵的俏皮嗑,满嘴的大碴子味,挥之不去。
搭档的二人,男扮丑,女扮靓。但一张口都是一副震天响的好嗓子。唱的是过日子的鸡毛蒜皮、夫妻间的打情骂俏,儿女们的生养孝道。用的是东北人说话的诙谐幽默加夸张。
我从小得益于二人转的熏陶,上学后每到运动会写稿子,各色顺口溜打油诗张口就来,惹得班里的学霸们羡慕嫉妒恨。
锣鼓一响,这厢就开场了——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烟袋锅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了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忘记了洗衣裳
茶余饭后听段带劲儿的二人转,日子才叫日子,有滋有味。
第三式,酸嘞
当然,二人转最挠人心尖儿的,还是那酸邦邦的情话,一宿也说不完。
小时候看二人转,到了末尾的几段,总是被大人们撵着出去玩。于是一群开裆裤的好奇小娃娃,一个个翘着小脚从杖子缝往里瞅。黑乎乎的啥也看不清,只记得里面欢呼、口哨加谩骂,热闹极了,也是整场演出的高潮。
长大后听了后面的段子,无非是几句亲亲爱爱,外加几个暧昧动作。但在当时的村里,那可是尺度很大的黄段子。直惹得小伙子们嗷嗷乱叫,大姑娘羞羞答答偷看,老人家裹着烟袋眯着眼吃吃的笑。
听说当时很多的婚配都是看二人转时对上的眼儿。二人转也算是功不可没。
现在的二人转被几位大师演艺推广到大江南北,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到此二人转算是到了好时候。
第四式,甜。
上一季笑傲江湖冠军是刘亮白鸽两个二人转演员。
我斗胆预测,这届冠军还将是二人转演员,周云鹏。
堪称全国收视率第一的喜剧类节目,能如此推崇东北二人转形式,是出乎我意料的。想来是近些年二人转演员多方位努力的结果。从刘老根电视剧到刘老根大舞台,从春晚到真人秀。二人转演员处处可见,名利双收。
其实二人转形式的演出一直备受争议。非科班、太庸俗、没章法,全套路。二人转在一片骂声中接受掌声,一直旁若无人、顽强生长。这应该得益于东北人豁达开朗放荡不羁的江湖习性。
大俗即是大雅。生活不可能总是阳春白雪名门闺秀高大尚,偶尔的阴暗时、短暂的空白期,失恋、失业、失去信心,你都可以去听听二人转,看看二人转式的小品。
冲你几嗓子一吼,小手绢一转,一准儿让你忘掉烦忧忘掉愁,好运幸运狗屎运。
不管二人转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不管二人转演员将如何跨界转型,我都会是最笃实的拥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