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得到”的每天听本书这一模块时,就对它有想法了,书籍如海,穷尽一生也所读有限,在注意力如此匮乏,时间碎片化的快餐时代,每本书提取重点作为音频来播放,真的非常顺应需求。但,林林总总听了10多本后,就再也没去听了,坚持每天听本书这习惯没养成啊!
2017年末,走入线下易效能,G186-深圳班在结束课程后,大家隆重地开始了90天易效能落地活动,我毫不犹豫地将每天听本书列入了90天践行计划,迄今为止,易效能践行了14天,我便轻松听完了14本书,和过去两年才断断续续听完10几本做比较,成就感爆棚啊!人生小确幸很多就是来自小习惯的养成呀!
原来每天6点至6点半起床,送完孩子上学,再吃完早餐,都8点半了,跑步被排在了晚上,通常一天下来,难以每天都能有元气跑步,要么将跑步改为走路,要么干脆放弃。参加易效能90天活动,起床时间改为5点,晨跑和每天听本书都改为了早上,跑完步,送完孩子,听完书,吃完早餐,7点半,比过去多做了两天事情还多出了1个小时的时间。
每天听本书的音频平均时间一般为24-30分钟,最开始有想过安排在晚上睡前洗漱和睡觉时听,但发现不是被孩子和我说话就是被微信信息所打断,一本书讲完,基本没听进什么内容,遂又将其改为开车的时候听,也发现不行,开车专注度不够,并不适合听需要思考的知识内容,开车听《武志红心理学》比较适合,听心理情感类的内容,漏听一点都不太影响其连贯性,身心比较放松,也能在较为拥挤的路况保持好心情。每天听本书最终被排在了早上,跑步结束后上楼,做早餐,喊孩子起床,再出门,这段时间长度基本和每天听本书的时间吻合,且不被打扰。
有的朋友反馈,每天听本书,题材内容不定,泛听泛了解,没有系统化,也就没法去深入,它会让你难以真正提高某方面,嗯,这么来说是有道理的,这类朋友属理性型,其思维一直是清晰的,始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知道如何去取舍。每天听本书自然为功利性地汲取知识者所摒弃,但我始终无法理性,也曾为自己一直不俱备理性思维而苦恼,甚至是厌弃自己,在学习了武志红的心理学后,重新认识了自己,并接纳了自己,罗杰斯对自我的定义,就像是描绘真相。他说,“我”,不是别的,就是一个人在过往时空里一切体验的总和,那么在有限的生命里,每天听本书,随着内容,短暂地体验着不同,不失丰富啊!
每天听本书的每本书都有文稿,就相当于一份读书笔记了!并且在文稿中,一般还附上了精美的思维导图,现摘录放置如此,一起作不同的丰富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