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之前从来没去过图书馆,高中在农村,学校有一个小小的阅览室,不过从未对外开放,只有在上级领导视察的时候开一个小门,临时抓几个学生填进去装装样子而已,所以那间阅览室的书成了全校的宝贝,也成为很多喜欢看书的人向往的地方,那时候路过阅览室,隔着窗户看着柜子里陈列的书,心里从未那么渴望学习过。
每次考试前后,除课本外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唯一不变的就是千篇一律的作文书,一本书从头背到尾,再从尾背到头,所以我的作文总是当做范文在班里念给同学听,那是第一次感受到读书带给我的荣誉感,有时候听到其他同学说我抄的,我心里并不生气,只是埋怨自己读书少,看来看去还是那几本,没有多余的学习余地。
大学后,很庆幸有学校有一个诺大的图书馆,上下四层楼,摆满了书籍,记得刚入学的那几天,朋友们都忙碌着四周新鲜的事物,唯独我独自去了图书馆,在那里似乎可以找到另一个自己,无论内心多么浮躁,走进来就无比安静。
用了三天的时间熟悉了各个角落的书籍分类,从此图书馆成了我大学最好的陪伴。
那时候课业还算轻松,我看了很多书,国内外小说,英语,法律,会计,计算机,就连调酒都看过,认识了各种红酒和高脚杯,知道鸡尾酒的由来和调制法则。
那时候认识一个朋友,年龄稍大,她并不是学校的学生,她没上过大学,在校外的餐馆打工,工资并不高,却能坚持到现在。和她说话,并不会觉得她像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她知识网丰富,能聊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学,也能聊当今的房产大势,甚至有一些我不曾涉猎的方面,她也能说出一二。
用她的话说,读书就是她的赚的外快。
她白天很忙,基本上只有上厕所和吃饭的空,特别是在双休的时候,更是忙到不可开交,但是晚上回到家仍然会看上半小时的书,全身心放松。
平时每天晚上7点以后,我就能在同一个地方看到她,从书架上搬下来几本书,和她互相交换,她喜欢英语,因为之前在餐馆的时候遇到过外国人,只是觉得说英语很酷,然后迫不及待的想学,所以她开始来看书就是从英语开始的,如今水平基本和我持平。
我很羡慕他的生活状态,尽管工资很低,赚着读书的外快,但是每天觉得很充实,就像和情人约会那样轻松,她会让我觉得她比普通打工仔更有魅力,会让我打心里去尊重她。
期间,她报名参加了很多考试,成人高考和英语等级,她没有报任何学习班,却拿了很多证书,最关键的是餐馆的工作也没有落下。
她很忙,但是并不慌张。
我毕业之后辗转上海山东两地,工作是朝九晚九的房产销售,那时候房产过了红利期,市场出现低迷,我们不得不在老板的要求下加班。
每天除了吃饭时间,其他时间真的是在工作,尽管如此,每天晚上下班后,还是会掀起床头上的几本书翻几页,心里才会觉得踏实和满足。
那年的春节过后就辞了职,恢复正常的朝九晚六生活,时间空了很多,但是内心却觉得越来越忙,不是没有时间,而且没有心思。床头仍然会放着几本书,但是却没有翻过。总想着自己平时那么忙,还是算了吧,先好好休息一下。
工作后,我们时常被职场和工作的问题缠绕,慌慌张张的做事,急急忙忙的读书。人心浮躁的像一团烈火,被周围热闹的事物不断的添油加柴,在黑白情人节被无形虐伤的自己,独自走在热闹的大街上,就像一个行走的空壳。
有一句话说的很对“我宁愿一辈子单身,然后在书里结一百次婚”。
虽然读书并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但是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变得强大,因为你弱的时候,坏人最多,世界最残酷。
记得在老家,很多同龄朋友在高中辍学,然后走上大城市打工的道路,做着送外卖送快递的工作,有次跟我吐槽,抱怨一堆老板的不是。说实在的,真的很辛酸,每份工作都有自己难念的经,每个老板都想挖掘员工的最大的利益。我们无法抗拒生活的套路,四周即是乌云,也是坏人。
只有你弱的时候,才会觉得世界残酷,一个人,唯有强大,才有选择的权利,才有被重视的资格,才会做出最有力、最有尊严的反击。
在物质上,我们也许精疲力尽,所以只有精神上充实自己,读书可以让你拥有气场,拥有读懂天下的能力。哪怕你身无分文,像一个街头的流浪汉,但是你的言谈举止会告诉别人,你没那么简单。
在文化氛围比较浓重的城市,走过街头,路过商铺,尽管没有特别之处,但是两旁的松树和古朴的街牌,无形中散发一种文化的底蕴,就像你走进北京的老胡同就能想象其中发生某些故事一样。
我们都很忙,但读书不能慌张。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的读完一本书,世界每天都在吵,每天都在闹,有些事我们不参与就稍瞬即逝,有些事一旦接触了就身心俱疲,我们忙碌在形形色色的交际圈,手上很忙,但内心不要慌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