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老师精彩分享1

    《听刘老师读书收获》

今天早上醒得比较早,尽管感觉还是不太舒服,但是我还是把刘老师读的《家庭中的正面管教》这本书的第十五堂课:找到亲子间共同改变的机会这节微课听了一遍,多次听刘老师的课,却总有一种常听常新的感觉,又一次学习了焦点中的焦点理念,具体收获和感悟如下:

      接纳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沟通,沟通才有改变的机会。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与其在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焦点专家,他会不断地提醒父母

    每一个人都有他这样做的道理和难处,也都为他的生命尽了全力

      稳生定,定生慧,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变通的父母和老师

      孩子出现反弹并不都是坏事,而是在提醒我们改改变了

    反复反复效果会更巩固

    你说出来的对孩子来说未必有效,只有孩子自己说出来的他(她)才有责任感,也才会去执行

  两点间最短的不是直线,而是在转弯处

      不可爱的孩子最需要爱

      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放下专家的姿态,摆正我们的态度,关注到孩子的成功经验,确定一小步行动

      我们答应孩子的就一定要做到,要不就别答应

        当孩子说不知道时,可能是孩子真的不知道,也可能是孩子随口一说,也可能是没有和孩子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

      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浸泡式学习,有好多焦点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了,每学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其实,像这些焦点理念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多少,只有把学到的焦点理念外化于行,与内化于心,这样才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

《读书分享》

1、来访者的能力优势和资源是什么?

假如你不知道来访者是如何应对的,他们有怎样的能力和优势,他的家人和朋友给他们的支持是什么等,那么期待他们能利用这些是没有希望的。有时人们不能完全意识到自身等能力,当焦点解决里面的治疗师做出一些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反馈时,来访者可能会十分惊讶。此外,能看到来访者的能力、优势和资源,说明作为一名治疗师,你能看到人们更多有效的方面。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你和来访者看到的优势越多,他们似乎可以找到的就越多。

2、来访者想要的未来是什么?

?来访者希望发生什么是和现在不一样的?假如你不能和他们确定他们想要去哪里,基本就不可能帮助他们知道他们在路上。我非常赞同让人们可视化他们想要的未来,尤其是在奇迹\美好提问之后。我想知道他们看到了什么,或者至少从他们的描述中能明白他们想要的未来的真实感。这些描述让人们产生了“新的”记忆,以致当人们真的经历这些改变时,他们就会像老朋友一样欢迎到来。

3、来访者会如何识别出他们想要的未来正在发生的迹象?

所以一旦你知道了他们要去哪里。下一步要确立的是他们沿着正确路线前进的迹象是什么。他们注意到了什么?就说明他们正在前进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他人会注意到什么,总之,根据他们的“目标”,来访者怎么会知道他们正在朝着他们想要的地方前进?

4、来访者和我如何知道会谈是有用的?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是不会简单的假定:我们工作得不错,治疗对来访者是有用的,以及我们做了所有我们需要做的。我们会提问。我们可能用各种方式来问。也许最简单的是“你觉得这次会谈\上次会谈有用吗?”假如来访者回答是或者不是,进一步探究,“最有用的是什么?”或者,“我\我们能做点什么,让他更有用?”我们需要找出是否有什么在会谈中讨论的内容,在治疗之外的现实生活中被证明是有用的。我会让来访者说一些事情,例如,“我想知道怎么样会更加自信”或“我想能够多出去”。我们的角色是“核查”,看一下治疗会谈是否正帮助他们实现我朝着这个方向走。说穿了,就是让治疗是有用的。

5、来访者什么时候以及如何知道该结束会谈了?

焦点解决短期疗法一个主要的支撑基础是,来访者只会在治疗有效时才来治疗,而且我们是在第一次会谈中建立的“焦点”上进行工作。如果可能的话,应该避免无期限的、长期的治疗。此外,焦点解决短期疗法是来访者引导的模式,来访者有更多的自主权,清楚知道什么时候应该结束会谈,由他们自己提出结束会谈而不是治疗室告知他们应该结束了,以免感染被抛弃或觉得工作还没结束。尽管对此我不能提供实证依据,但基于我的经验,我推测当来访者决定是时候不再来了,那么会有更少的“反悔者”过来治疗

结束,不论是单次会谈还是治疗本身的结束,都会在第八章做详细陈述。只需说的是,在治疗关系一开始,来访者和你就应该清楚,你们会如何知道是时候结束这个会谈了。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一则寓言叫《南风和北风》: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施展威力,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拂,顿时,行人觉得温暖衣厚,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这则寓言向我们昭示了教育方法对结果的重要作用。教师亲切的言语犹如温暖的阳光,它比声色俱厉的批评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沈振芳校长和迟到学生的亲切交谈,对迟到学生的深远影响,对学校违规学生受到处罚前的跑圈环节、周青老师对问题学生的耐心和智慧对让人感到敬佩,感到温暖。她们的话语像温暖的南风,吹得你不由得主动脱去坚硬的外壳。


自然同理,是焦点取向咨询师的基本态度。指穿透当事的生命经验,并专心倾听当事人的一切的态度,不会特别注重负面情绪或语言的同理,或者说不会陷入当事人,困境和情绪里。自然同理不是一种专业技术,而是持续贯穿整个咨询过程的一种态度和能力。


一般性和明确性的回应,也要适时进行。合适与否,检验的标准是来访者的体验。来访者没被打扰的同时感受到被在乎,被尊重,被理解,被关怀;努力被看到,不易被认可,并受到了真诚的赞美和鼓励。咨询师的回应对来访者是赋能的,随着交流的深入,来访者从咨询师哪儿得到一种力量,让他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处理眼前的问题的。


咨询中是这样,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


孩子如果每次和父母交流完,感受到的都是更受伤,心情更不好?那他和父母交流的动力也就越来越小,乃至最后和父母无话可说。如果孩子每次和父母交流感受到的都是:还是爸妈理解我,还是爸妈真爱我,还是爸妈包容我……那孩子遇到什么事,都会想说给爸妈。


师生关系也是如此。能理解学生的老师,是受学生拥戴的。



《三不原则》卓丽,刘老师的几个问句引导真是本节课的最大亮点:

你感觉你在什么情况下会比较愿意倾诉?

对于如何引导有什么样的启发?

你最讨厌什么样的倾听?

你喜欢别人怎样倾听?希望对方有什么样的回应?

    通过每一轮的发言和讨论,大家都看到了自己平时根本没注意到的日常行为,说恍然大悟一点都不为过。看着大家写出来的自己的感受和感悟,又让我想到了刘老师课堂上曾说过的“三不”原则:不预设、不评判、不指导。

    由于我们对孩子的了解,当孩子跟我们说个什么事,我们还没听完,往往会通过孩子的一个表情、一句话、一个眼神,就会想当然的认为事情会怎么样,去评判这件事或者去评判孩子,多数会说孩子做的不对,会让孩子少找别人的原因,多说自己哪里做错了,在这样的预设、评判下,孩子可能会觉得委屈,或者不被理解,或者以后再不愿跟你沟通了。

    还有指导,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少走弯路,都希望自己犯过的错误,孩子不再犯,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经验让孩子走一走捷径,各种指导接踵而来,学习上的、生活上的、人际关系上的……我们的指导无处不在,我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孩子未必领情,孩子也未必肯听,孩子更别说照着你说的去做了,更有“叛逆”的孩子,还会跟你对着干,好为人师真的不招人喜欢!

    学习时候对这个“三不”原则印象深刻,我们都不喜欢别人这样对我们,为啥就得要求孩子愿意我们这样对他们呢?

    不预设、不评判、不指导,多多提醒自己吧!


今天因为电瓶车的事,找到了售后服务部,然而我没有把话说完,那个服务人员,总是打断我,一直在强调他们的理由,在为他自己做辩解,甚至还在质问我,真的让我感觉到,一口气被卡在喉咙里,特别的难受,让我感觉到,没有被倾听没有被关注和理解的时候,内心的愤怒、委屈和不满就突然的越来越多,瞬间情绪就要爆发的感觉。也让我感觉到了只是强调自己的理由,忽视别人的感受、感觉的时候,是多么的让人无奈和愤怒!


由此我也想到了,平时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如果说孩子在外面,受到了委屈、受到指责,内心有很多的情绪积累的时候,他回到家里,最需要的就是有人来倾听他、理解他,而不是说,没有听完他的话,就急着来打断他进行评价、建议、甚至批评。这样无疑与雪上加霜、伤口上撒盐,让他的情绪更深一层,让他在水深火热中,难受的更深一层。所以说,摔门而去,再也不想和你交流,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比如说孩子回家跟你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还没等他把话说完,你可能就会打断他:“老师批评你了,一定是你犯什么错了,一定是你没有做好,那老师咋不批评别人呢?……“那孩子还会愿意跟你说他内心的想法,整天事情的来龙去脉,他的情绪,他的感受吗?我想这不大可能吧,那他以后遇到事情,还愿意跟你说吗?这个可能性也是不大吧!


然而在生活中,有多少人真的会倾听呢?因为他们感觉到,很着急于把这件事情解决,急着去评价这个事情的对错,急着去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且认为自己是很正确的、是为你好的、是有发言权的。当然,每位家长都是特别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也是急着把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想法,都无私的教给孩子,希望会对他们有所帮助,这个初心是好的,这个用意是好的。然而我们的这个做法,却未必是对方需要的,未必真正的是对他好的!


那么爱孩子就给孩子想要的,而不是我们认为对他最好的!助人之前先敲敲门,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孩子。如果说孩子特别喜欢吃苹果,那您给她一车香蕉,您觉得他会喜欢吗?他会愿意要吗?


我们焦点有这样的一个语录:“遇事憋三秒,让真想飞一会“。当我们真正的能憋住自己,更多的倾听,哪怕是三秒钟,可能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事情呢?试试看吧!


只有当他的想法,他的感受被听到被看到,被理解的时候,他再有可能愿意跟家长交流分享他的感受,他的体会,他的想法,那么我们才有可能去引导孩子,去看看他想要的是什么?他有哪些资源可以运用?之前就已经做到了哪些?那些又是怎么做到的?接下来做一些什么不同,可能会离自己的目标更近一些?如果目标实现了以后又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那我们具体可以,现在立刻就能做的一点点是什么?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好好的倾听,理解基础之上的,也就说,倾听是很重要、很关键的。所以说,我们就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开始,去更好的稳住自己,闭住嘴,稳住心,做好我们自己吧!

太康焦点班在爱学习的老师们的呼声中,7月份应运而生。四个多月的学习、交流和探讨,一期班已接近尾声,看到各个老师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不同,我真是发自内心的祝福和高兴。老师们在细数自己变化的同时,我也在回望自己的来路。发现身后的起点,渐行渐远,前方目标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同时新的梦想,又已经在慢慢生成。

感谢老师们的信任与鼓励。因为你们,我才有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和力量;因为你们,才有我坚持下来的责任和信心;因为你们,才让我真正懂得,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的深意;因为你们,才有了相互影响中的受益,相互支持中的进步,相互鼓励中的成长。

今天,12月9日,周六。焦点二期开班,老师们带着自己的梦想而来,今天就在自己心中,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三四个月后,籽粒饱满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在阳光、温度、水分适宜的环境中生长,葱郁而茁壮。

小伙伴们,起航啦!

抱团前行,小步精进是我们的口号;

日不见增,月见其长,月不见增,年见其长是我们的信念;

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是我们的追求;

不是因为有了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了才会有希望是我们的动力;

一起走,不停留……

        《不一样的焦点,不一样的人生》

        今天下午,邱老师、卓老师、朱老师、李老师等,我们相聚在讲师总群语音视频,全程陪伴的李老师对刘老师与邱老师讲课的过程进行了点评,刘老师的课题、暖场、互动、共情、理解、尊重在整场的讲座中,发挥的淋漓尽致,焦点使他们的心慢慢融化。让他们主动的分享与参与,卷入越多,收获越大。

        在学习的路上,虽然慢,但我一直在坚持。就像刘老师所说“坚持,坚持,再坚持,把他们都熬没影了,自然就成功了”。

        在那么不容易的状态下,你是怎么做到的?你的努力谁最先看到?他会对你的努力说点什么呢?你准备下一步做点什么才会朝你想要的目标接近一点。

        “你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你关注到什么,就是什么样的世界;我看到焦点给人所带来的赋能与希望,神奇的焦点[玫瑰][玫瑰]

        【一颗种子】

      每个孩子犹如一颗种子,每个孩子的童年也犹如一颗种子。也许这颗种子生来自带属性,有的可能是梨树,有的可能是苹果树。

      那如果我们家长是果农的话,我们能做的是什么?为这颗种子提供一个好的、适合它生长的环境,并为他培植土壤,施肥,浇水,他才能长得好!

      如果这一切我们都做的特别好,那就可能会接出好果子。但是,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认不清树木种类,非要把梨种子按苹果种子培养,结果它长的四不像,内心扭曲。此时,怎么办?拔了?扔了?

        也可怕的是不管不问的,凭天收的,种子好不容易顽强的破土生长起来后,不但不施肥、浇水,还不停地修剪,结果刚刚长出来的新枝又被无情地修剪了,在痛苦中病恹恹地长大。

      不知道怎么做好一个果农,怎么办?有农技师,又教材,……可学习的渠道很多,关键在于行动!您愿意怎么行动起来呢?我们共同学习,一起努力!

       

《咨询实战感悟》

不是每一个人都喜欢被赞美,这是我在此唯一的提醒,除了这一点,赞美绝对是妙不可言的。告诉人们他们做的很好,这非常重要,可以让他们相信自己做出的努力。

很多毒品和酒精滥用者早已习惯于被“奚落”了,常常被别人说没用甚至更糟。许多有抑郁症的人感觉自己“一文不值”,有些焦虑症的人感觉自己“无法”做确定的事情,或感觉自己是“不正常的”。很多青少年和年轻人习惯于被看作是问题群体,只是因为他们是青少年,。而令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常常对积极反馈反应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不只是在治疗室里,而且在生活的各个层面都是这样。

我们作为焦点解决治疗是给来访者赞美并不是因为我们是好人,因为我们很善良,更多的是因为人们对赞扬会有好的反应。这对来访者开始借机听出自己做得好的部分,和注意到这些是很有好处的。同样令人振奋的是,人们可以从一个客观的、第三方的角度听到赞美,因为,从熟人那里听到的赞扬,不总是能“听得进去的”,或是容易相信的。

至关重要的是,去“训练”来访者通过治疗过程来寻找什么是有效的和什么将会有效,让自己认可那些有效的东西,让他们自我赞美,尤其是当来访者习惯于留心那些无效部分的时候。然而,需要指出,给出和接受赞美似乎在全世界各不相同。当美国治疗师对来访者赞美的时候,似乎来访者早已认可这样的做法,这是一件好事。从我的经历来看,英国治疗师则不会这么做,来访者似乎也没有这么容易接受。有趣的事,在近期的一次焦点解决会议中,我看到至少两个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实践者很明显的对于同事的赞美表现出不安。如果我们无法接受这样的赞美,在真正赞美别人的时候也会成为一种困难。我们工作的一部分就是要帮助人们认可他们自己的成就,不要让他们去教育失败。表扬与赞美永远不要是虚伪或是恩赐的感觉,而是要真诚、温暖、鼓励和给予现实的。在特殊情况下,当来访者不太愿意接受对自己的赞美时,有时候让他们跳出自己的视角来思考,“那么,当你的朋友有社交焦虑,他们还能设法去镇上,你会如何让他们知道他们做得很棒?”

乐观与尊重。

面对来访者,咨询师最好对于问题的改善解决,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解决的方法已经隐藏在来访者的身上。基本的法则是发觉个人的已知,并顺此已知架构去扩展,让新的学习的发生,是催化学习的最佳方式。


我们很容易假设孩子们缺乏解决问题的必要知识和能力,学校里的孩子们通常是焦点,特别是在陷入麻烦时。他们很少有机会去回顾全是景谷生活中的经历,他们很少被要求去检视自己行为的动机和后果,通常是由大人去定义生活中事件,对他们的意义。


当我们咨询孩子对于生活的观点时常常听到他们回答我不知道,学生常常觉得自己要说出能够取悦大人的答案。我不知道,可能是学生在面对可能的羞辱和奚落时的自我保护,有时我不知道也在表达我不在乎或者你没有权利要求我告诉你我所知道的。


为了增进效能,咨询师应当将学生视为拥有丰富知识,却从未受到外界鼓励去发掘自己了解问题的能力的个体,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视角,就能够召唤出人们丰富的生命资源,并通过关系去传达对他们的尊重。


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是知识付费时代,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怎么样使用网络平台:荔枝微课的使用方法。通过刘老师自己使用的经验,介绍了荔枝微课的一些具体使用方法。

讲座、沙龙及工作坊:一般地面的课程模式2个小时的沙龙效果会好些。延用刘老师网络课程的模式(前提是系统课程)前后进行分组讨论,讲授一个小时合适。讨论分组时3--5人合适,4人更佳。当他们讨论时,我们适当的离开,他们可以讨论的更深入、更透彻。讨论内容:通过今天的课程有哪些收获?哪些印象比较深刻的?让你联想到了生活实际中的什么?需要调整的有哪些?怎么调整?调整后会有哪些不一样?讨论差不多了,就自由发言(经过发酵、会有共鸣)。

还有一些讲课需要注意的细节:暖场,暖好了以后,才可以去单独提问,随时要在场里建立关系,从全场到部分再到局部,一点一点地引入生活之中的实际问题,生活之中常见的案例,就是家长里短,讲家里的事情,卷入要接地气,讲的都是他们想要的。

讲师跟咨询师一样,一定要去尊重、去看重每一个人。相信那每个人都有他的难处和道理。当我们真正的去尊重,用眼神去交流,热情、亲切、自然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平等,我们对他的尊重,这样呢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接纳我们,但是这个尊重平等也是修炼的过程,我们要做一个纯粹的人,看着透明,实际上不透明。我们走下台去,用眼神去交流,去接触,让他觉得你这个人本身很真实,自然而然的呈现。

在我们讲的过程之中呢,我们还要不断的去提问,我们要,不断的提问,这样会对方有更多的思考,让他有更多的卷入,这样呢他们就会参与进来,他们就会更认为,这个事儿跟他有关系。他也就会一直跟着我们的思路走。在不断提问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的问,不断的说,就跟拉家常一样,然后我们的,不断的用眼神去扫视,去交流。这样呢我们就会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他们也就更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们也就会对我们这个人就有了更多的一个这个认可。


      焦点不问为什么,问他想要的是什么?希望怎么样?

      发展思维:每个人都想更好!别以为他们不在乎,只不过他们伤的太深,陷的太深。关键要让他看到希望,能看到正向。不要急于去改变他,首先要相信他,然后用更多的时间去听他说,陪伴他,让他感觉有人支持,有力量,这样关系才能好,然后再顺势再去引导!重要是聊透!不以改变为目的才有改变的机会!(比如包了泥巴的黄金)改变孩子也犹如搓澡,要“泡”,不要上来就去强行去“搓泥”!要聊透!

        训练发现正向的眼光,能快速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需要时间的练习。发现来访者身上具有的资源,而不是问题。换个角度看问题,问题变资源,每个人都是具有很多资源的!

      传统的思维在弥补短板,关注问题,追究原因,专家模式。而焦点的思维是发现资源,关注目标,关注改变,合作模式。

《不折腾》卓丽

    这是刘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的“三字方针~不折腾”。

    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咨询,对这几个字更是感受深刻。孩子不出现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好,刚开始出现问题,父母未必能发现,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掉进水坑”了,孩子身边人的一通打击,掉的更深,此时孩子很想从水坑里爬出来,可能会很不容易也不一定能出来,家长不但没有安慰和鼓励,反而还在逼问孩子为啥爬不上来,孩子会更烦。孩子在得不到外援,自己又能力有限的时候,干脆就暂时不往上爬了,家长看到更着急了,这怎么行呢?学习好的孩子还在努力往前跑,自己的孩子“赖”在水坑里不出来,这怎么能行?于是,各种折腾就开始了,当然家长的心是为了孩子好,只是这样的轮番折腾、盲目折腾只会让孩子更没有力量出来,家长用尽各种方法,不仅不起作用,反而越陷越深。

    不管孩子处在什么阶段,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先别做,先别折腾,闭上嘴不唠叨就是在帮孩子了,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想要什么,我们说的、我们做的是否有帮助,是否能够达到我们想要的,至少做点什么是朝向我们想要的方向去的呢?做点什么会更有用?不要在乎一时跑的有多快,要看能够跑多远。

    遇事不折腾,静心找方法。

具体的收获

第一,就是两种思维模式,缺陷(挑错)思维,和发展(正向)思维,就是说,我们生活之中啊都是挑错思维越挑越错,那我们就要把这种无效的行为模式切断,来重新建构发展正向的思维,我们在生活之中,不要问“为什么?”,一定要问孩子“想要的是什么”,让他有清晰的目标,让他有未来的希望感。发展正向思维,每个人都想更好,哪怕是学习倒数第一,其实感觉到他们好像很不在乎,他们是在自暴自弃,其实他们也非常想更好,他们倒数第一,老师找事,同学不待见他们,他还能在学校呆下去,他们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在学校呆下去,每个人都有正向的面,每个人都想更好,只要他相信自己能更好,我们陪着她聊天,不要太快的引导,如果太快的引导他就听不进去,没有铺垫,我们一定要聊他想聊的,听他说,聊透了关系也差不多了,再去引导。我们每个人都想更好,都有更好的能力,当他深陷太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协助他,支持他,不去评判,陪他聊,等有了力量,关系好了就顺势引导。没有一系列的基础,一上来就敲打,他认为是在找事儿。聊透了,我们不宜改变为目的才改变的机会,一上来就改变,没有铺垫,效果也不明显。。

聚焦正向,我们关注到正向的面,开始时可能会生硬不连贯的,慢慢练练。这需要时间,现有这个意识,在生活之中去寻找真相。关注的是问题还是资源,换个角度,看问题就会变成资源,关注什么得到什么?关注问题得到问题,关注资源得到资源。

在生活之中要少说话,少说负向的话,我们要直接说孩子想要的,用肯定的语言去说。我们不应该,天天说孩子不想要的,不允许这样、不允许那样,我们要牢记我们的初心,我们到底想要的是什么?关注什么,就会得到什么,稳下来,慢下来,听他说,然后在进行引导,她怎么看他怎么做?稳住自己的情绪,体验他的感受,听他说,然后问他,怎么想?怎么要?传统的是寻找原因?焦点是在寻找改变,事出未必定有因,知因未必能改变。我们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传统的那是专家模式,家长的权威,自己生活的一塌糊涂呢,然后呢再去管孩子,那不还是他会听吗?别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心态,青春期的孩子是最讨厌专家模式。焦点的是合作模式,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他们都是宝藏的,我们协助他去,挖掘他的宝藏,谈论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谈的问题只会引起问题,谈论解决才会创造解决,我们有意识的慢慢做到这些。

关注正向与坚守规则并行,如果我们光关注正向,那对孩子就会造成溺爱。如果我们光坚守规则,只会让孩子觉得冷冰冰的。第一点:规则一定要双方共同来制定,可以有班级公约,家庭公约。制定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孩子参与进来,卷入越多,就跟他的关系越大。这样的孩子才会有责任感,才会觉得这是他的事儿,父母都是深深的爱孩子的,父母付出的越多,孩子越没有用。对孩子要学会放手,越用越有用。学会用自己、学会用孩子,不会用自己能力怎么才能提升呢?家长千辛万苦养出了“白眼狼”,因为跟他没有关系啊,他没有付出啊,所以呢他就没有责任感,我们一定要双方共同来制定,让他参与,成为他的事儿,他才会更愿意去做,然后他清楚自己的规则,底线在哪里,一定要清楚,底线是不能触碰。第二点,那就是规则一定要,具体、细化,考虑到可行性。如果太笼统的时候,那就不容易实现,所以越具体越好,如果孩子说“好好学习”,那么怎么样好好学习呢?嗯,怎么学呢?学哪一科呢?什么时间学呢?几点到几点学呢?还要考虑到可行性,我们做家长不要太贪心,能做到多少,是多少?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提前写完了,然后我就给他加量,这样就会养成写作业磨磨蹭蹭的坏习惯了。第三那就是要写成书面的,就是避免双方扯皮。我们答应孩子的,我们就要去做到,但我没有做到呢,孩子就会没有安全感,所以呢,教育的极致那就是行为的影响,我们要做好自己的榜样的作用。

    《相信对方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

  这个“对方”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它可能是孩子、学生、配偶、合作伙伴、来访者……他们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只是有时没觉察到自己的潜能。我们当个经验丰富的引导者,带领他们找到自己内在的丰富宝藏、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一个能够自己“捕鱼”的人。我们做“引导者”,先要好好听!比如二三岁的孩子,他不让喂饭、他想自己跨过那个漂亮的栅栏,我们听了吗?比如十二三岁的少年,不喜欢父母啰嗦、要求太多、随意推门就进,我们听到了吗?比如家里那位想按照自己的习惯在家呆着,我们允许了吗?如果我们听到了、看见了、允许了,关系处理好的,他、他们就可能愿意表达、启动思考、会解决问题了!



    在焦点咨询的流程中,有暖场、目标、资源、一小步、正向反馈,董晓琳老师把它比喻成走进孩子心房,从敲门开始:

怎样敲门孩子才愿意开门?怎样说孩子才愿意让你进入?(暖场)

进入心房之后,看到心房里都有什么?(例外)

和孩子一起探讨心房里已经有的(要真诚、欣赏)

和孩子一起探讨他希望心房里变成什么样?(具体描述)

还有谁能帮到你?他知道了会对你怎么说呢?(借力重要他人)

接下来从哪开始做起呢?(一小步行动)

……

  每个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自己的方法比别人指导的更适合自己。

   

王爱红,  《做孩子的映像》

  我们做父母的可能会发现这样的一幕:当孩子放学回到家中,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气呼呼的独自生闷气时,这时我们做父母的一定会追着孩子问这样的几句话:“怎么了孩子?”

      “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

      “受老师批评了么?”

      “和同学闹矛盾了?”

    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孩子不但不会主动和你交流,甚至还会烦不胜烦的打断你的话,独自躲在自己的房间中生闷气,而我们则是一头雾水的不知道怎样去和孩子沟通和交流。

  这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像孩子的一面镜子一样,我们就是把孩子的情感原原本本的映射出来,不变形。

  可以这样试着问孩子:

  “你现在看起来很生气。”

  “你的心情有点不好。”

    “你现在是否愿意和我说一下,如果你想说的情况下,我愿意做你的忠实听众。”

  这样孩子会把自己心中的不快一股脑的倒给你,也许孩子在诉说的过程中,心情会慢慢得到平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浮出水面。

  当孩子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时,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尊重、理解和聆听更让人觉得安慰的了,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和帮助,这样才不会出现把天聊死的现象。

《安全感》刘友龙,

        所有的谈话都是以有安全感为前提的,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到不安全,那么谈话可能就会终止或者会伪装。在谈话的过程中让人让人不安全的感觉有:被指责,被批评,被评价,被否定,被打断,被泄密,不被关注,不被喜欢,不被理解,不被重视等等。

        不安全的感觉要么来自于以往的经验,要么来自于交流过程中的当前感受,当有了不安全也就无法放松。因为无法放松,所以就会有很多的房子,不会把自己更多真实的面进行呈现,因为暴露自己就意味着风险。如果感觉实在不安全,可能就会避而不谈,甚至连眼神也没有交流,连面也不想见。

        无论是亲子沟通,还是心理咨询,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与我们交流的人能放松下来,或者说感觉与我们交流比较安全,只有这样才会交流到更多深层次的实质性的东西。

        我们可以反思,我们以什么样的形式或者在什么时候女孩子的交流是比较顺畅的?孩子是比较放松的?是比较愿意敞开心扉的?在生活中更多的觉察,然后把这些经验累积下来。

     

吕素英《卷入越多,收获越大》

今天的网络课让我感到有点小震撼,没有开课前看到刘老师发的课件上有倾听的内容,什么表达编码、理解编码,还有倾听时容易出现的错误。随着焦点学习的深入,越来越感觉到倾听的重要性。所以很期待,想好好听一听刘老师对倾听的讲解。没想到刘老师整堂课基本上没讲多少东西,却让大家思考了三个问题,把思考的结果用文字发出来 。

第一个问题“孩子和你聊天,什么情况下和你聊的比较多?什么情况下,他愿意和你说很多心里话?”

第二个问题“最讨厌什么样的倾听方式?”

第三个问题“最喜欢什么的倾听方式?”

在大家用文字发的时候,刘老师不断地给大家赋能,比如在大家思考第一个问题时,刘老师说“很好啊,多历害,看我们能很快地找到这么多不错的办法,我们自身就是自己问题的专家,这些有效的办法收集起来,去用。”这样真诚地赞美,让大家愿意去用心地思考,去挖掘自己的成功经验。

通过这三个问题的思考,感受的对比,让大家看到别人的想法,相互参考,启迪思维,丰富想法。

刘老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大家去思考,去在对比中体验不同的感受,去挖掘成功经验,去小房间再去讨论。虽然讲的很少,但感觉卷入度高,收获就很大。两个小时转瞬即逝,时间就这样不知不觉溜走了。

卷入越多,收获越大,今天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卷入多了,不但收获大,而且还感觉时间过的快。刘老师的焦点课虽然内容不变,但形式每次都在变,让人感觉焦点无穷的神奇与魅力。

  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大多数家长会说:“你这段时间是不是又没好好学习?你是不是又玩手机了?你是不是又贪玩儿了?你是不是又……”。家长往往太急了,根本没听孩子说完,就急着去批评、讲大道理、埋怨……,家长越是这样,孩子越不愿意与你说话,他们越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亲子关系越糟糕。不过话又说回来,谁又能保证努力学习了就一定能考好?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有的人努力学习效果很明显,有的人努力了效果不明显,因为考试成绩与很多因素有关,不仅仅是努力与否。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也要好好了解情况再说,只要孩子尽力了就可以了。


    我们都希望别人能专注地倾听我们、不打断我们、尊重我们、理解我们、支持我们、赞美我们……,那么我们的孩子呢?他们当然也需要家长能这样对待他们呀?可是又有几个家长能真正做到呢?如果我们家长能做到这些了,让孩子感觉他和你说话是安全的,你对他是接纳和包容的。那么他就会更愿意给家长说话了,一旦沟通顺畅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就慢慢地建立起来,关系好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我们做家长的要把对孩子的“三高”:高期待、高要求、高压力,变成“三多”:真诚多、耐心多、肯定多。


《如何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昨天是网络六期课,开始学习咨询技术,目标_资源_一小步。刘老师强调无论是聊天还是咨询,最重要的环节是暖场,要先把场暖热了,关系建立好了,对方才愿意合作沟通交流,才愿意敞开自己,打开话匣子。否则,场暖不热,对方始终是封闭的、紧缩的、闭口不言的,后面""目标_资源_一小步"技术再好,也派不上用场啊!怎么样把最重要的暖场技术教给大家呢?刘老师用了不教而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方法,放下自己专家老师的身份,用尊重欣赏好奇未知的态度,挖掘每位老师身上的资源、成功经验,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问题的专家,在刘老师营造的这个安全、温暖的场中,我静下心来,慢慢回想、细细回忆

"孩子和我聊天,什么情况下和我聊的比较多,什么情况下愿意和我说很多的话?""

    经过思考,借鉴老师们的经验分享,我认为首先一个前提是,要专注的听,不打断,不插话,不评价,不轻视。

    然后可以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一是孩子感觉好的时候,比如他有成就感,有价值感的时候,这时候我要及时赞美他,肯定他,欣赏他,为他感到骄傲,无论是语气语调还是肢体语言,都让孩子感觉到我和他一样的愉悦、兴奋。

    二是孩子有情绪时,比如孩子回来说他在外边和别人打架了,我会先给他一个爱的拥抱,接纳他所有真实的情感(比如恐惧、害怕、迷茫、内疚)问问他怎么样了?现在感觉如何?你是不是很害怕?你需要我怎么支持你?等等,先说情后说事。

    三是聊孩子想聊的话题,和孩子同频共振。高兴着孩子的高兴,忧伤这孩子是忧伤。把孩子当朋友,平等地交流,用心的陪伴,贴着他的思路走。

    四是放低姿态,和孩子处在一个高度把孩子当成是他生命故事的专家,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某一方面知识和技能的专家,欣赏孩子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好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好奇孩子是怎么做到的,请教孩子,在孩子面前,甘当无知的小学生。

今天早上听刘老师昨晚课程的录音,忽然发现,关于暖场,刘老师已经给出了宝贵的答案:

"一切的一切是让和我们聊的人有安全感,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是懂他的人,你是一个比较看重他的嗯嗯,你是一个真正地尊重他的人,你是一个能换位理解他的人,能站在他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人,最好是你还能欣赏他,不去评判他,吵他"。

    我现在感到很奇怪的是,如果不是回听录音,刘老师讲过的那些宝贵经验没有留下多少痕迹,倒是自己敲下的每一个文字,说过的话记的很清晰。

    这个问题真是值得我好好回味,听一遍耳朵到底能记住多少呢?

【遇到孩子状况    这样做】


第一步:稳

先稳住自己,同时相信孩子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深信越是不可爱的孩子,越需要被爱,也坚信每个孩子都想更好,只不过暂时未学会怎么样让自己更好。看到孩子正向的面,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


第二步:问

虽然我不理解你为什么这么做。但我相信你一定有你的道理,你愿意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吗?


第三步:听

孩子如果此时愿意说,你就认真的去倾听,在听的过程中要换位理解,听出他想要的是什么,听出他在乎的点是什么,听出他正向的地方是什么,听出他为了什么而努力,听出他相对做的比较好的成功经验。


第四步:一伙

共情他的不好受,理解他的不容易,说出难得之处,和他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五步:聊

1、聊想要的

当关系建立好之后,让他说说他想要的是什么,让他详细描绘她想要的是什么,那么现在他所做的一切离他想要的更近还是越来越远了?当然在他说的过程中,不要去批判去指责。


2、聊  资源  行动

接下来引导他,怎么样做才会朝着你想要的方向发展?如果他回答不知道,可以试着问:那你可以试着想一想,能想到的一点点的是什么?或者问:你之前有没有相对做的比较好的时候?那时是什么时候?那时是怎么做的?也可以引出他的重要关系他人,当他面对这样的状况,他会对你说些什么?他又会怎么做?


五步曲  试试看

知道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行动了多少!

《SFBT强调》1.倾听、了解来访者,而不标签来访者的问题;2.主导会谈方向的进行而非独裁专制式的谈话;3.了解情况而非审问式的质疑来访者;4安抚来访者而非教训来访者;5.获取来访者的合作,而非强势胁迫;6.引发解决之道,而非规定来访者该做什么;7.给予来访者客观的反馈,而非责难;8.从来访者希望的讨论的主题开始,再带到老师希望讨论的主题,9.让来访者自己体会老师希望他改变是对她好。否则难以影响来访者。


      接纳才有合作,合作才有沟通,沟通才有改变的机会。

      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与其在下游抗洪救灾,不如在上游植树造林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焦点专家,他会不断地提醒父母

    每一个人都有他这样做的道理和难处,也都为他的生命尽了全力

      稳生定,定生慧,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

    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我们发现美的眼睛

      没有不合作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变通的父母和老师

      孩子出现反弹并不都是坏事,而是在提醒我们改改变了

    反复反复效果会更巩固

    你说出来的对孩子来说未必有效,只有孩子自己说出来的他(她)才有责任感,也才会去执行

  两点间最短的不是直线,而是在转弯处

      不可爱的孩子最需要爱

      最需要改变的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放下专家的姿态,摆正我们的态度,关注到孩子的成功经验,确定一小步行动

      我们答应孩子的就一定要做到,要不就别答应

        当孩子说不知道时,可能是孩子真的不知道,也可能是孩子随口一说,也可能是没有和孩子建立好良好的合作关系

  有效继续,无效改变

      ……

      通过近两年的不断浸泡式学习,有好多焦点理念已经耳熟能详了,每学一遍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其实,像这些焦点理念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能运用多少,只有把学到的焦点理念外化于行,与内化于心,这样才达到了学习的最高境界。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